中经财富是《中国经营报》旗下专注于银行板块、投资理财的媒体平台。让投资变简单,让您的财富天天升值!
在中央提出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并明确“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之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吕梁模式”在推广中成为了扶贫贷款中的一种典范。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作为产业扶贫贷款中的一个模板,“吕梁模式”的特点在于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降低银行在信贷中所承担的风险,增强银行贷款积极性。目前,该模式已经在山西、广西、贵州、湖北等7个省区的13个县市落地,已到位的贷款风险补偿金4.35亿元,入库企业数量达到197家。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农发行已经支持入库企业113家,审批产业扶贫贷款24.36亿元,累计投放15.64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3.5万人。
产业扶贫痛点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要想实现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发展产业是关键。然而,贫困地区经营产业的大部分主体是小微企业或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产品档次低、管理水平低、财务不规范、信用意识差、抵押担保匮乏、市场风险较大,通常达不到银行的贷款标准,以致于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为促进企业发展,进而带动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2017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吕梁市分行针对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政策性银行支持力度有限的矛盾,探索出政府设立风险补偿资金进行增信,农发行独立办贷,有效解决了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题,形成了金融扶贫“吕梁模式”。在该模式中,地方财政出资建立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撬动农发行5至10倍的资金投入,按照标准利益和信用方式支持吕梁地区特色产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据了解,该模式下银行和政府协商建立了六项机制,包括准入筛选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基金补偿机制、熔断管理机制和联合监督机制。其中,风险分担机制有效降低了贷款风险,增强了银行的贷款意愿。其操作为地方政府出资和企业缴纳风险补偿金共同成立风险补偿基金,地方政府出资不低于60%。一旦贷款发生风险,政府和企业联盟承担80%的代偿责任,银行承担20%的损失。在产业扶贫“吕梁模式”中,银行提升了对不良的容忍度,在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和产业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上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农发行相关人士介绍,在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当地企业发展不强,银行大力进行产业扶贫需要放宽准入标准,但是这也意味着风险会有所上升。“吕梁模式”的核心在于建立了风险分担机制,这有利于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在扶贫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市场人士评价道,政府资金起到了杠杆效应,银行资金进入了实体经济,而扶贫工作得到了推进,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
创新驱动
通过“吕梁模式”的创新,农发行贫困贷款的投放加速了地区脱贫,这对于全国的扶贫攻坚战意义重大。农发行相关人士称,在山西吕梁的临县有一家丰林现代公司以菌生产养殖为主。该公司在银行贷款注入前,公司年产香菇120万斤,菌棒400万棒。农发行发放1000万元的贷款之后,企业可增产香菇808万斤,增产菌棒140万棒,吸纳贫困户45户,增加98人就业。相关信息显示,在“吕梁模式”框架下,截至2019年4月末,山西吕梁到位风险补偿基金1.54亿元,入库小微企业3批137户,农发行支持67户,直接投放贷款规模5.36亿元,以委托贷款形式配套投放扶贫周转资金7558万元,覆盖吕梁市13个县区,支持范围涵盖红枣、小米、油脂、核桃、生猪养殖等等特色农业产业。记者了解到,农发行产业扶贫“吕梁模式”在成功试点后,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市地区推广,山西、广州、贵州、湖北等7个省13个县市有落地项目。黑龙江、湖南、江西等10个省对农发行表达了较强的合作意愿。此外,多家国有大行借鉴了农发行“吕梁模式”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在模式上进行了改进,不断推出所谓的“新吕梁模式”,在全国扶贫攻坚战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不仅需要融资,更需要融智。通过创新驱动,让产业扶贫能够上一个新台阶。”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认为,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任务,扶贫能够带动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创新模式将地方政府、银行、企业维系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扶贫工作才能形成多方合力,将精准扶贫工作务实推进。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欢迎转载/合作/勾搭/爆料 风里雨里小编在后台等你~
如想联系我们,请添加微信13564288901,我们等着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