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智库专报》2019年第一期刊发东吴智库研究员屠立峰副教授研究成果《大运河江苏段文化旅游联动发展的建议》,本文系2018年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课题“全域旅游模式下大运河沿线城市文化旅游联动研究——以苏州段为例”研究成果之一。
大运河江苏段文化旅游
联动发展的建议
屠立峰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推动大运河江苏段城市文化旅游联动发展,是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的重要创新实践。经过三十多年发展,江苏旅游进入到“理念再创新、战略再定位、手段再提升”的转型关键期。突破传统“景点+门票”的发展模式,向整合区域资源、统筹多种主体的“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是旅游业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也是探索大运河江苏段文化旅游联动发展的重要动因。江苏应充分抓住用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机遇和文化旅游融合的体制机制优势,为文旅发展提供新动能、培育新业态、开发新产品、塑造新品牌,使文旅产业成为江苏现代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使“水韵江苏”因大运河而更具全国影响力,让江苏文旅以更高的体验品质和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服务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一、大运河江苏段文化旅游联动发展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条件
1.大运河文化旅游联动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促进文化旅游均衡发展。
大运河江苏段城市多为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园林、历史街区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标志。但古城旅游对社会经济的拉动效应并不显著,古城与周边旅游景区的畅游体系不完善,景区经营面临“灯下黑”。旅游经营业态较为单一,仍处在以观光为主导的“一日游”发展阶段,对门票经济依赖度过高,旅游业的经济贡献率与知名度不匹配,对餐饮、住宿、娱乐、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旅游的综合效应尚未完全释放,特别是文化资源与旅游载体没有很好融合,大体量的优质旅游资源无法通过品牌资产开展资本化运作。为此,亟需以运河文化旅游为核心主题,促进沿线城市间的互动发展,打造城际水陆游线,为运河流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创造更大空间。
2.大运河文化旅游联动将为江苏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增添新动力。
江苏开放型经济增长进入新时代,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将文化元素全面注入传统载体,以文旅创新为动力,提升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伴随城镇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战略的实施,大运河江苏段正经历聚落形态演化和文化生态优化过程,新城聚落、村镇聚落和乡村聚落建设有力推动了文化生态廊道的发展,使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形象提升有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和完善的硬件设施。构建大运河文旅产业体系,有利于形成开放发展的大产业格局,为文旅关联产业和领域提供增值空间,带动关联服务业转型和创新,提高文旅产业对综合经济的贡献度。以文旅发展集聚人气商气,吸引和留住人才,推动城市创新、大众创业,全面释放从旅游到旅业到旅居的转化效应。
3.大运河江苏段拥有丰富的世界级文旅资源,具备打造运河文化旅游长廊的现实条件。
古城、古镇、古村、名湖、名园、古遗址、古运河等遍布大运河沿线城市,其中,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吴文化内涵、江南休闲生活方式等成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显著的垄断性和远程吸引力。外资企业、世界知名品牌、世界双遗产城市称号、李光耀世界城市奖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等城市要素,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大运河江苏段旅游资源品质极高,仅苏州就拥有20个五级旅游资源、142个四级旅游资源,世界文化遗产2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3项,保存完好的苏州园林53个。淮安漕运文化、名人文化和西游文化声誉卓著。扬州集聚了园林、盐商文化、饮食文化、休闲文化等世界遗产精品资源。常州拥有圩墩村新石器遗址、春秋淹城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无锡沉淀了太湖文化、佛教文化、民族工商业文化、影视文化等精华元素。以“水韵江南”为统一品牌,利用大运河串联起沿线城市,将江苏段建设成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人气的旅游长廊和高效益的经济长廊,建成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旅游样板区和文化示范段。
4.大运河文化旅游联动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促进文化旅游均衡发展。
众多国家级平台能为大运河文化旅游联动提供充分政策保障与支撑。大运河江苏段八市中有七个地级市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苏州镇湖生态旅游区、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等被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苏州姑苏区是全国首家“国家古城旅游示范区”,无锡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常州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和苏州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称号,这些国家级平台拥有丰富的政策保障,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等,能在制度规范、发展规划以及资金与土地等要素投入方面为文旅联动发展提供充分支撑作用。
二、大运河江苏段文化旅游联动发展的着力点
1.“活化”利用大运河原生遗产,展示江苏段“水韵江南”旅游形象。
立足水城、水乡等原真性景观,加强运河遗址及生态岸线的保护,修复沿线生态环境,优化景观质量,再现并丰富大运河人文风情、自然风光。一是依托大运河河道遗产、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以及运河相关遗产的旅游资源,开发参与性强的场景式运河文化主题游线和廊道项目。二是探索互动体验的运河文化传播方式,组织民间艺人和专业团体将展现运河文化的传统精品剧目和民俗活动导入运河文化遗产点,推动运河文化表演、文博旅游、文创旅游、工艺旅游、非遗体验、影视娱乐旅游等旅游业态发展。三是水陆联动,鼓励开发多元化和复合化的水上产品,包括大运河游船观光休闲产品(集观光、休闲、娱乐、美食于一体)、交通服务产品(水上公交巴士、水上自驾游船)、水岸联动组合产品(水上交通与住宿、景点、商业休闲等要素联动)、岸线水上设施产品(船屋度假)、水上运动赛事(赛艇、皮划艇、滑水、龙舟等)、水上主题活动(游艇派对、摄影等),丰富大运河江苏段“水韵江南”特色内涵。
2.借助大运河散点串联古城古镇,开发面向国际的江南文化体验区。
一是以历史文化为脉络,培育具有国际美誉度的旅游集聚区。重点开发古典园林、历史街区及周边地段的“社区旅游”,构建“历史文化中心集聚区”,研究导入新型业态功能,全方位提升文化旅游产品价值。二是鼓励沿线城市错位开发体验江南夜生活的文旅新产品,优化古典园林夜花园、古迹夜景、音乐喷泉、大型室内情景剧演出(姑苏风情秀《苏show》)等“夜游江南”系列产品的品质,扶持夜间国粹文化体验、夜间民俗活动等业态开发,营造“夜江南”特色文旅体验。三是依托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资源,通过吴文化保护修复,错位开发大运河江南古镇长廊。加强主题化开发,丰富载体内涵,打造古镇主题旅游示范区、古镇主题旅游群和古村落集聚区。
3.发挥大运河经济兼容并蓄的文化优势,打造国际商旅研游示范长廊。
一是针对海内外商务客群,重点发展商务会奖、休闲观光旅游产品,鼓励大运河沿线城市多元化展示“时尚江苏”的形象。用好现有会展场馆、核心景区、酒店、历史文化建筑等设施,重点开发会议会展旅游(国际性专业会议论坛、行业性展览)、奖励旅游(企业经理层和优秀员工奖励活动)、商务考察旅游等业态,打造园林会奖区、湖畔会奖区、古城古镇会奖区和商务考察培训旅游区(工业旅游示范点)。二是支持学校、社会机构和涉旅企业开发以体验江南国学、戏曲、古建技艺、苏工技艺、烹饪和历史建筑等水乡文化特色为主题的游学项目,鼓励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国际学校、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参与开发青少年课外活动、海外(重点入境客源地)交流及游学、夏(冬)令营、家庭亲子研学等文化旅游产品。继续开展“港澳达人游江苏”、“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等研学旅游项目,增进港澳台青年与大陆的交流。
三、大运河江苏段文化旅游联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1.提高大运河江苏段文化旅游联动发展配套设施的国际化水平。
一是完善多语种标识、国际航空交通设施可达性和国际化的餐饮住宿设施的国际化水准。二是提升国际化软环境建设,做好多语种服务和信息化服务程度。三是利用铁路车站打造旅游换乘和旅游专线交通枢纽,连接周边机场、客运站、中心城区和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实现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2.加大政府对大运河江苏段文化旅游联动发展项目的资金投入。
一是加大用于旅游公共服务、产品创新、宣传营销、人才培养、统计监测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参照中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宣传促销经费标准落实旅游宣传营销经费尤其是国际营销经费预算。二是搭建大运河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设立由专业化团队管理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鼓励采用PPP、众筹等模式吸引社会与民间资本参与旅游投资,引进境外资本,申请信贷资本,推进银旅合作。三是加大金融机构对重大旅游项目、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小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力度。四是探索发展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探索项目产权与经营权交易平台建设,完善旅游资本市场运作。
3.为大运河江苏段文化旅游联动发展争取更多便利化营商政策。
一是在现有国家级政策试点基础上,以“大运河江苏段文化旅游联动发展”为项目载体,组织沿线城市联合申报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等政策先行试点。二是落实《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研究出台江苏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方案。三是争取旅游业便利化营商政策。争取旅游业服务贸易试点、会议会展、体育赛事、节庆活动等行政审批流程改革试点、旅游众创空间试点政策。四是争取入境旅游便利化政策。争取落地签、一签多行的签证便利化政策、入境游客支付便利政策、增设直飞航线政策等在大运河江苏段的实施。
作者简介:
屠立峰,省重点培育智库、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
本文系2018年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苏州分院、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课题“全域旅游模式下大运河沿线城市文化旅游联动研究——以苏州段为例”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转载自《智库专报》2019年第一期,总第151期。
长按关注
微信号 : sz-grandcanal
网站:http://szrw.madridwi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