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身处德国并做着跨国生意的西门子来说,跨越二次世界大战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时间更长影响更大的二战。未被清算的西门子凭借着战争后期分散的风险应对策略及超强的员工凝聚力,几乎从零起步开始恢复。而1966年的改组则确立了西门子这个唯一品牌。
一.产品篇
二. 产业篇
三. 公司篇
1. 几个财务概念
2. AT&T -- 通信制造业鼻祖(1995年之前)
3. 国际电报电话公司ITT--国际化的本地公司
4. 其他欧洲设备商
5. 朗讯 -- 朗讯创造力,通信源动力
6. 北电 -- 大卸八块
7. 西门子 -- 慢与快,大与小的矛盾体
7.1 西门子的诞生与发展
7.2 两次世界大战及二战后的恢复
7.2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恢复
西门子虽然很牛,但是很不幸,西门子是诞生在了德国,而德国又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战争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一个本身就是在跨国做生意的西门子来说,影响就更大了。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战持续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相比战争爆发初期的预期来说应该是长了不少。在战争的初期,德国只在军火工业做了战争动员,武器和战略物资生产量明显增加,但是到了中后期,所有的工业资源都向战争上倾斜,正常民用的生产资料供应就明显紧张。作为德国最大的几个工业集团,西门子自然也加入了战争物资的生产,除了照明和电器之外,还曾经生产导火索,榴弹,潜艇发动机以及机关枪等。
西门子机关枪1918年(来源于收藏网站)但是产品和生产资料影响还不是最大的,关键西门子有很多业务是在敌对国,在战争期间肯定没什么好果子吃。敌对国没收或者暂时冻结了西门子的资产或者业务,比如,英国政府对西门子在英国的机构最初是进行财政上的控制,防止资金流向德国,但很快就将公司的股权做了出售的安排。俄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的资产也流失了绝大部分。但总的来说,因为战争的强度和时间不算太长,虽然有影响,但是还不算致命,西门子也很快就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只是整个市场份额由于美国公司的增长而降低,在一战前,德国占全球电气市场的1/3,但是一战恢复后的最高份额也只有27%,而美国上升为25.9%,英国为19%。
20年代西门子灯泡广告从一战到二战,中间夹杂着一个”大萧条”,各国市场壁垒快速提高,全球化做生意也越来越难,但是西门子公司稳健的经营理念,保守的财务政策以及各国自主权相对大的结构使得西门子公司是受到影响最小的公司之一,并从1933年开始,由于德国军备扩充,电气化快速发展及经济的恢复,西门子也开始了快速恢复和增长,到二战前的1938年,西门子销售收入达到了13.6亿帝国马克,而雇员也增长到18.3万人,成为德国基础最扎实,效率最高的大公司之一。
西门子飞机1926年
西门子卡车1932年随着二战的爆发,西门子订单则快速从分布广泛到逐渐向军方和国防汇集,规模也快速扩大,员工数量也增加到24万,而这些员工里面,除了正常的雇佣之外,还有一些政府安排的集中营犹太人或者战俘,这也是西门子在二战中最大的污点。
1940年生产的防空探照灯虽然西门子掌门人并不是太热衷和跟随纳粹政府,但毕竟还是德国的大环境中,管理层中也有很多人在各种场合盛赞纳粹的行为,支持政府的各种政策,包括反对犹太人,到了1938年,西门子也有部分工厂将犹太工人隔离开来。随着战争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了战场上,劳动力短缺开始出现,除了雇佣一些外国劳工之外,西门子还采用了取之不尽的劳动力来源,那就是集中营的在押犯。
强制劳工1943年由于和纳粹政府良好供应及合作关系,劳动力短缺也越来越严重,西门子也用了越来越多的集中营在押犯,在24万员工中,最多的时候有超过5万集中营劳工,在监视下生产着继电器、潜水艇、炸弹定时引信等军用电气设备和武器。由于付给政府的集中营劳工费用要远低于普通工人,因此西门子也从这些犯人身上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公司会根据犯人的手工和手艺技巧对他们进行挑选,也会对他们的效率进行度量,如果出现怠工,将会被报告到集中营管理处,由集中营处理。如果犯人们受伤或者生病,就会被送回营房,空缺则被新送到集中营里的年轻犯人补上。当然这些劳工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相对于其他的纳粹工厂,还算是一个好工作,也能够及时获得足够的食物,对待工人也不是特别严酷,这个也是战后西门子没有被清算的原因之一,至少,并不是死心塌地的跟随纳粹,而用集中营劳工原因之一也是劳动力极其短缺。
1944 年奥斯威辛集中营下属的波布雷克西门子工厂但是随着二战形式的变化以及盟军对德国本土的轰炸,西门子原来比较集中的工厂逐渐开始分散,当然并不是有计划的主动分散,而是旧工厂被炸之后在另外的地方选址新建工厂,在二战结束前,西门子在德国境内及占领区大概有400个生产点。
1944年轰炸中摧毁的西门子城
现在的西门子城随着纳粹政府的失败,盟军也对在战争中迫害工人的管理层进行了清算,董事会主席被拘捕了几个月,经过调查之后被释放;也有董事会成员自杀,也有董事会成员被流放到俄罗斯,以自杀或者因为恶劣的环境而结束生命,是否受到处理主要是依据在二战期间的实际所作所为,而并不仅仅是整体的一刀切。
到20世纪70年代,犹太工人为索赔和迫害过他们的企业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谈判,西门子支付了700万德国马克。虽然并不是强制的,但西门子为了避免公开讨论,还是选择了赔偿,随后,西门子还和其他企业一起设立了一项赔偿基金。这种积极的态度为他们争取了舆论上的主动,避免了事态的扩大,在西门子自己的官方网站上也没回避,也有这段历史的回顾,西门子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也就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地消退。
西门子官方网站上面对二战强制劳工的描述
二战的损失和重建
还在44年/45年战局开始颓败之时,西门子的管理层实际上就开始为战争的失败做准备,主要是从产品和人才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公司有意识的将一些产品以及相关设计,生产的技术资料运送到瑞士,也有一部分实验设备和技术被运送到其他几个被认为相对安全的地方。而接受产品的分支结构得到的指令是建立库存,尽量慢的销售产品,并且各分公司不需要将钱汇回总部。其次,有意识的将公司的管理层及家族分散到德国各地,在各地工厂建立相对独立运作机制,尤其向相对安全的西部地区转移,这样避免在战争最后阶段损失太多人才。这两条措施虽然无法从有形财产上保护西门子,但却大大降低了无形财产—技术和人才在战争最后阶段的巨大损失,为战后的重建创造条件。在1945年早期,西门子准确的得知德国即将被盟军的几个国家分别占领,柏林也将会由一道墙一分为二,位于柏林的西门子马上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正式在柏林之外设立第二个领导机构。战败如期而至,柏林被占领之后,价值9000万帝国马克的有价证券被没收,在西门子主生产基地,苏联人将所有他们认为有用的东西都拆卸掉了,运走了几乎所有的机器,有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所有在国外的工厂全部被没收,财产尽数充公。这还是有形资产,西门子在图纸、测量资料和检验资料以及设计规划等无形资产上的损失更大,再加上在40多个国家失去商标权和专利权,高达2.5万分专利被宣布失效,庞大的公司瞬间受到致命的打击。按资料所说,西门子损失了公司资产的80%。
1945年柏林被拆除的工厂随着局势逐渐明朗,东西方在德国形成对峙,柏林被一分为二,西门子位于德国东部的工厂又进一步被没收,在西方控制区和苏联控制区之间无法进行运输和交换,在西方控制区,电和煤也是紧缺品,每天都会有几个小时停电。但西门子在战败前所做的两个准备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再加上原来西门子对员工的凝聚力,虽然各地工厂不能形成统一的组织,盟军及苏联也规定德国企业最大也只能有1万人,避免德国再进一步被工业化,但在战后重新开张的西门子城(在柏林附近的原来西门子的主要生产基地)还是有14000万开始工作,虽然可能分别属于原来西门子不同的工厂。
在生产恢复上,西门子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缺乏合适的机器和原材料,也由于当时民众更多的是需要应急生产和修理工具等产品,因此西门子也就适应市场需求,生产运输推车,双轮车,临时炉灶以及其他一些产品,同时,西门子的专业人员也参与到公用事业,城市交通,医院,邮局,铁路等方面的维修。
第二阶段,进入简单电子产品的生成,主要是在保存相对多机器的西部地区进行生产,也利用一些原来政府和军队的存货能够生产一些无线电设备,电报设备等。
第三阶段,则是对峙形式明确之后,美国启动了马歇尔计划,欧洲及德国的经济开始恢复,特别是1948年货币改革之后,整个德国社会的逐渐开始走上正轨,虽然德国还有工业化能力的限制,但也开始逐渐松绑,西门子公司的生产也就开始重新回归到创始人所划定的电气领域,并开始重新做一些技术研究和开发。
从1945年到1948年,西门子内部本身还面临着权利斗争,领导和被领导,资金和技术人员安排争夺,不同业务和工厂之间的合并和调配等等一系列矛盾,再加上盟军所控制的公司规模,工业化能力的限制等,反正西门子在战败到1948年5月赫尔曼?冯?西门子重新成为两个主要公司掌门人之前,虽然西门子的生产在恢复,但更多的是分散的恢复,而不是整体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恢复。
1949年4月1日起,慕尼黑成为总部随着赫尔曼?冯?西门子重新成为掌门人,并将办公室设立在慕尼黑,新的组织和权利中心通过斗争也逐渐形成,到1949年4月,正式形成了西门子新的总部-分厂以及总部各部门组织架构,西门子又作为一个整体逐渐开始运作。随后联邦德国成立,德国工业化能力限制的解除,西门子又开始走上发展的快车道。50年收入大约为6.3亿马克,51年增加到9.9亿马克,52年为11.7亿马克,53年13.2亿马克,到1956年达到23.8亿马克。
在产品上,由于在战后初期,最缺是医疗及公共事业的提供,而西门子恰恰此领域更擅长,因此在战后电子产品恢复的初期,医疗器械和设备业务发展得比较快,盟军虽然对工业化有一定的限制,但是面对医疗提供能力极其紧缺,也就默认西门子在医疗上的快速恢复。而西门子之前的电力,通信,交通等产品,也基本上是面对的公共产品,因此虽然新的组织和权利中心形成之前运作比较混乱,但是各个工厂的基本产品的生产能力还是得到了恢复,只是产量上有一定的限制。
阿根廷圣尼古拉斯发电厂的机房1956年随着1951年西门子领导的企业联合体获得了阿根廷一个火电厂的合同,标志着西门子的国际业务也开始进入恢复阶段。国际业务也是一个长期过程,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当时盟军规定可以没收德国企业的财产作为战争补偿,这还仅仅是财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要取回商标的使用权以及所在国允许西门子开展业务。虽然还很漫长和很艰难,但西门子还是逐渐在欧洲及全球获得了业务进展,商标使用权也逐渐的收回,国际业务也逐渐开始进入增长的快车道,同样因为西门子的主要产品都是面向战后重建和恢复的。
总之,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伴随着整个欧洲经济的恢复,迎来了二十多年的持续经济增长,西门子也就从中受益,也迅速成为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在电气领域,西门子则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名,哪怕在欧洲,也只有飞利浦发展得比西门子好一些。
整合的西门子
1966年,西门子将旗下原来的独立运作的三个公司:西门子-哈斯克公司,西门子舒克特公司,西门子-赖尼格进行合并及业务重新整合,成立组织更加紧密的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将西门子所有的核心活动都集中在一个领导团队之下,加强了业务的整体领导和整合,公司的政策更加协调一致,公众形象更加清晰,而对应的各业务及各分公司的自主权有了一定削弱,“西门子”成为了唯一的商标,为西门子全球化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西门子股份
到1969年,西门子将所有的技术和业务分支合并成为六个大型的独立部门,分别是元器件、数据系统、电力工程、电气设备、医疗和通讯。同时还成立了五个中央部门,分别负责商务管理、财务、人事、技术以及销售和市场。
于此同时,西门子将部分业务部门分离独立经营,比如博世-西门子公司。1969年,西门子与德国AEG公司合并了电站建设部门,共同成立了KWU公司。在变压器生产领域,西门子与AEG共同成立了变压器联合股份公司(TU)。1977年西门子完全接管了KWU公司。1970年,西门子的年销售额超过了100亿德国马克,在全球拥有27万名员工。
西门子分别在德国证券交易所(1899年)、伦敦证券交易所(1990)、瑞士证券交易所(1999)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2001)等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在全球有73.9万名股东。在股东地区分布结构中,来自的德国的投资者占股东总数的30%,其次是美国和英国,分别占18%和11%。从股东类型来看,国际机构投资者占比高达63%,私人股东占比20%,西门子家族占6%。
国际机构股东占比较高的原因是由于西门子坚持明确的高分红策略,西门子战后从1951年开始持续分红, 2010财年西门子提高股息70%至2.7欧元,2011财年计划再次提高股息11%至3欧元,派息率达到41%,股息率4%,远超同期欧洲央行利率,因此成为众多机构的基础投资。
总之,虽然经过一战短暂的和二战致命的影响,西门子公司还是凭借超高福利积累的超凝聚力的员工,稳健的经营策略,保守的财务政策,致力于新技术开发的产品策略,使得西门子迅速从战争中损失中走出来,赶上战后经济和技术的大发展,使得西门成为世界领先的包括电力,能源,医疗,家电,通信等多业务领域的工业集团。
原创不易,点击下方广告支持作者!
截止本篇,已连载55.9万字
上期连接
西门子的诞生与发展 -- 通信之路【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