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不到0.001% 的人关注了我你还真是个特别的人
莫雷的推特风波似乎即将不了了之了
上海和深圳的两场季前赛虽然被取消了电视直播,场馆里却几乎爆满;
腾讯于10月14日低调恢复了NBA季前赛的直播;
官方也“一如既往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
如今,只剩下一群不知道火该往谁头上撒的“爱国群众”。 如果说这次风波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告诉所有人,民族主义的情绪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坚不可摧。
01 主旋律向流行靠拢,还是流行向主旋律靠拢? 我的高中书本曾告诉我,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同时又说,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深深的觉得,这几年,我们的文化生活进步了。 比如过去死板的官媒,也学起了人设,打造“阿中哥哥”,同时也玩起了的“联播rap”,成功地将一些青年人拉回到“主流价值观”之下。 可以说,既弘扬了主旋律, 又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这是“主旋律向流行靠拢”的进步,基本上也算是伯明翰学派“主流社会收编亚文化”的观点。它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真实的,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故事的另一面: 流行也在向主旋律靠拢。 2000年,广电一份《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要求电视台播出进口动画片不得超过动画片总时长的40%,2006年,又升级到全面禁止,很多小学生都抱怨,看不到柯南了。 如果不是因为互联网的快速普及,90年代广受欢迎的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可能都要断掉香火。 2016年朝鲜半岛局势紧张,韩国部署了 “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中国就旗鼓相当的来了个 “限韩令”:旅行社收到下架韩国游相关产品的通知,在华韩国企业突然遭到各种临时检查,电视台、视频网站也不能再引进韩国的节目和艺人。
有趣的是,这一系列操作并没有留下成文的规定。
而伴随着这些记忆成长的中国青少年,不管认不认同“主旋律”,都会明白一点:如果主旋律不喜欢我们喜欢的东西,那么我们喜欢的东西就可能瞬间消失,而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与之对应,新一代青年们对这种状况也演化出了两种做法: 第一种,把自己喜爱的文化行为绑定到“主旋律”所倡导的价值观上, 比如腾讯在旗下最热门的手游《王者荣耀》中增加中国历史课和敦煌飞天主题的角色皮肤;台湾金马奖出现争议言论后娱乐圈人士争先恐后地转发“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就连嘻哈歌手Gai都发布了爱国主义歌曲《华夏》。 第二种,把自己讨厌的文化行为与“负面”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并举报给"网管",促使它们被封杀。 比如耽美小说作家“深海先生”被同行举报,最终以非法经营罪获刑四年;还有网络主播“莉哥”、“陈一发”、“暴走漫画”因为侮辱先烈被封禁账号;还有《大漠谣》《八佰》等影视作品因“历史观有问题”被雪藏。
所以,我们可以说,主旋律再向流行靠拢,但更重要的还是流行向主旋律靠拢。 因为主旋律的流行化仅仅是采纳了流行文化的的一些表达方式,而流行文化被主旋律,则是思维层面的驯化。 02 虎扑直男vs 追星女孩 主旋律和流行文化的交锋之外,不同的流行文化群体之间还会争夺鄙视链的上游位置。 例如,以竞技体育、电子游戏为兴趣的男性群体,就很喜欢攻击以追星为兴趣的女性群体。 比如2007年就有百度的李毅吧攻击李宇春吧;2008年到2009年,魔兽世界吧和李毅吧等男性为主的贴吧集中攻击了东方神起、Super Junior等韩国男团的贴吧。 而百度贴吧衰落后,作为“直男社区”代表的虎扑,就成了性别战争的新战场——嘲笑鹿晗没演技,嘲笑吴亦凡不懂嘻哈却要去主持嘻哈节目,嘲笑蔡徐坤在《偶像练习生》里打篮球的试镜镜头。 哪怕吴亦凡本人在微博上表态要回击虎扑网友,也并不妨碍直男们把“skr”、“鸡你太美”做成了一个又一个表情包。
长期以来,追星女孩一直就处于被虎扑直男压着打的局面。 直到莫雷的一条推,追星女孩们不再卑微。 她们发现,以攻击自己为乐的虎扑直男们热爱的NBA,也有成为卖国罪名的一天。当年受的委屈,现在全要加倍奉还。 “莫雷都辱华了你们还去看尼哥拍皮球?”“快去退票,抵制NBA!” 就连虎扑直男们最憎恶的蔡徐坤都得以洗白——莫雷事件后,蔡徐坤在微博宣布不会出席NBA上海季前赛的球迷之夜宣传活动。
“你们不是说蔡徐坤娘吗?他能在民族大义上站稳立场,连商业合作都推了,你们还舍不得一张票钱?” 在网上,这样的指责随处可见。 追星女孩们甚至修改了历史:“当年限韩令的时候,咱们说脱粉就脱粉,追星再重要也没有国家重要!” 这种说法颠倒了因果——当年放弃韩国欧巴并非追星女孩们的自主选择,而是“限韩令“存在。
但这并不妨碍追星女孩们使用这一话术来打击自己的老对手。 03 爱国和不爱国 上周,NBA球迷一度感到担忧。 我熟悉的一些靠谈论NBA活着的体育博主,再考虑如果出现赛事禁播,自己是否需要寻找新工作;很多球迷聊天群组,也开始设置禁止讨论香港话题;一些由粉丝运营的NBA新闻账号也改成了仅粉丝可见……
好在他们的担忧没有持续太久: 腾讯已经悄悄复播了NBA并关闭了官方微博的评论区;知乎上仍有人骂NBA,但是已经有看出苗头的球迷敢于还击。一些意见领袖开始呼吁“爱国“和”不爱国“的网友和解: 看NBA和追星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大家何必为了“站好队“而彼此攻击呢?
我无意猜测为何“主旋律“在禁播NBA上突然“软了“。 也许是担心引起反弹,导致更多吃瓜的欧美民众讨论和关注香港局势;也许是担心美国会拿NBA作为贸易战的砝码;也许是担心网民们的立场被腐蚀…… 也许,他们只是单纯地意识到了,民族情绪并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猎犬——有时候,猎犬还会反咬你一口。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 记者:如果你有一百亩地,你可以捐给国家吗?
农民:可以!
记者:如果你有一百万,你愿意捐给国家吗?
农民:我愿意。
记者:如果你有一头牛,你愿意捐给国家吗?
农民:我不愿意。
记者:为什么?
农民:因为我真的有一头牛。 只要年轻一代的虎扑直男、追星少女们知道“我真的有一头牛”,那么这个世界就不会太坏。
-完-
你看NBA吗?且看且珍惜吧......
发现既好看又有深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