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太谷曾经还有过一个270医院,就连省城的患者都到此就医治病…

太谷曾经还有过一个270医院,就连省城的患者都到此就医治病…

阅读量:3634321 2019-10-21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太谷老乡俱乐部”,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太谷县福康老年公寓,创建于2009年7月,是经太谷县民政局批准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地处太谷县立纺路(原270医院院内),乘坐2路公交车到纺织厂下车即到。

笑傲斜阳
270组合的数字,在一般人眼中可能及其普通,也可能很枯燥,甚至没什么意义。可是,270数字前后加解放军和医院,相信和我有共同经历并在解放军270医院度过美好时光的人们,都会对这个命题产生难忘的记忆。
我在解放军270医院,从出生到离开的17年间,心中对她的情愫不言而喻。如今,这所医院已经随着军队精简整编的大潮,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是,那段斑斓年华的岁月却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
解放军270医院成立之初并不叫这个名字。那是,1954年9月。为担负华北军区战备值班医院,确保朝鲜战场志愿军以及驻军伤病员的收治。华北军区在山西省祁县,原第八步兵学校旧址,由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扩建了四个分院。后来在石家庄杜北的分院迁到山西省祁县,改称解放军101预备医院。

祁县是一个小城。城内最具代表的是明清建筑群。解放军101预备医院的院址之所以选择在小城,我想其中原因,一是看中了这些闲置的明清建筑群;二是医院机关所在办公地点,是原解放军第二步兵学校的旧址。
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房子的主人都成为那个年代的革命对象。革命成功前夕,许多人跟着国民党军队,伴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逃离了大陆。那时,大陆刚解放,国家百废待举,不可能给军队拨款建医院。于是,这里的明清建筑群成了最好的医院。医院的办公地点选择在明清时期的晋商巨贾,人称“渠半城”的渠氏家族院落。
我家住在渠家大院东侧的一个四合院,中间和渠家大院隔着一个礼堂和操场。礼堂有二层,一层的观众大厅里面没有椅子,只是摆放了一些长条凳。看戏或电影,我们喜欢骑在二楼的木栏杆上。每年春天,我会和弟弟爬到礼堂的楼顶掏房檐里的小麻雀,喂我养的那个叫“大皮”的猫,猫吃活麻雀看着残忍,但那个时候,麻雀被毛泽东列为“四害”之一。我们也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帮助国家消灭害虫。
大院的孩子们非常喜欢,大礼堂后面的生活中心。生活中心的院子里有豆腐房,面包房,马厩和养猪场。每当豆花飘香时,孩子都拥挤到豆腐房师傅老郑那里,讨要豆皮吃。善良的郑师傅,会将点豆浆上飘着的那层豆皮,轻轻用手抓起来,然后分发给垂涎三尺的孩子们解馋。而面包房的师傅们,可没那么好心。无论孩子们如何表现出想吃面包的欲望,师傅们也不会将刚出炉的香气扑鼻的面包分给孩子。院子里的最高领导是养马的赵伯伯,他每天穿着的那身旧军装,操着东北口音而严肃表情,俨然像个老革命。其实,赵伯伯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孩子都喜欢坐他们的马车,帮他溜马,看马休闲打滚。

大礼堂前的操场,是个带灯光的篮球场。每天清晨,叔叔阿姨们在这里列队出操,晚上这里经常举办篮球比赛。那年代,娱乐活动很单调,每晚的篮球比赛是我的期待。我热爱这项运动,应该和当年培养的篮球兴趣有关。
1965年,鉴于朝鲜战争已经结束多年,解放军101预备医院也结束了她存在的使命。可是,这个时候中苏两国之间的关系又开始紧张。国内各地的军队都开始备战准备,以应对中苏两国可能发生的战争。为适应形势的需要,解放军101预备医院又改为解放军270医院。承担起驻地周边各部队的医疗保障工作。
解放军270医院那个时候有托儿所和幼儿园。孩子们1岁被送到托儿所,看护和教育孩子们的老师和阿姨,都由医院工作人员的家属。当孩子们到了入学年龄,大部分孩子都被家长送到省城太原市的育英学校接受教育。育英学校是军队办校,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是一体化的。这个学校的师资和软、硬件设备在全省属一流。学生全部驻校接受严格的集中管理,学生的宿舍是解放前山西军阀阎锡山小老婆的宅院,号称“三宫六院”。
当年,孩子们在外人面前说出自己住的地方,都特别自豪。育英学校的学生来自军人的孩子,许多学生平时,比的不是谁的学习成绩好,谁的品德突出。而是,谁的爸爸官大,谁的爸爸车高级,谁的爸爸有警卫员,这让我印象深刻。
解放军270医院在祁县的各科室,散落在小城东南方向各个地主老财的四合院子里,分布不集中,显然不适合医院在这里长久生存。于是,1968年的秋天,医院搬迁到了山西省的太谷县。
在祁县,培养了我的小城情节,那里的明清建筑和独特的民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太谷县是个文物大县。在诸多文物中,我和弟弟最感兴趣的是凤凰山双塔和山下的酎泉寺风景区。酎泉寺在省军区教导大队的院中,文革时期毁于大火,但寺庙周围有大片的杏树林。每年六月杏子成熟,我和弟弟都光顾这里。虽然,这大片的杏树林都在省军区教导大队的院中,进入该营区又有军人站岗,但从小在军营大院长大的我和弟弟,每次都能成功地混入进去。因此,杏子收获的季节,也是我和弟弟摘杏子,爬凤凰山,看双塔,远眺县城最美好的时光。
解放军270医院搬迁到太谷,我家住在县城小南街房管局一个叫城隍庙旁的四合院。院里的邻居都是父亲的同事。其中一对活泼可爱颇有灵气的双胞胎小姐妹让周围邻居记忆深刻。每晚,这对姐妹家里都会传出父亲教女儿革命样板戏那悦耳的唱腔。上个世纪的文革时期,每个孩子都能哼出几段革命样板戏,但能整段或完整的把样板戏的内容唱下来,却是许多孩子不能完成的。因此,这对双胞胎小姐妹自然引起学校老师的重视和同学们的赞叹,她俩作为重点被学校培养,为她俩今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件事,也使我深知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院子周围的邻居都是当地的居民,与院内的我们相比,他们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差,属于那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这样,使我能够深入社会底层,具体地体察他们的艰辛与苦难。这又培养了我日后同情弱者,疾恶如仇的品质。
解放军270医院搬到太谷后,综合条件与在祁县相比有了较大改善。进入医院的大门,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油画的左边是一个U型诊疗大楼,大楼里面既有院首脑机关的办公地点,又有各科室的病房。
这样,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恢复都比在祁县方便许多。U型大楼后边是一个三层楼高的外科大楼。外科大楼后就是妈妈任职的儿科病房。记得当年常去妈妈那个科室玩,最怕碰到那个后来成为全军优秀知名专家又担任军队医疗系统高级领导干部的小个子科主任。他那严峻的表情,总是用眼睛死死盯着我。每次,都把我看的心里直发毛。多年后,我问这位领导为什么要那样对待我。他说:“我看你小子调皮,就特别好奇。”我说:“这样看我,让我多年耿耿于怀,想起你就怕,哈哈!”
解放军270医院的辉煌和鼎盛时期是文革后期至整编撤消前。医院拥有和培养出一大批知名专家和医术精湛的医疗技术人员。周围方圆数百公里都知道解放军270医院,就连省城的患者都到此就医治病。我们从没没有见过什么是误诊,服务态度差,更没见过患者家属大闹医院。
解放军270医院后来又盖了家属院。这样,散落在太谷县城居住的人们,逐渐都搬进了医院的家属院。我家住楼房,大多数人家住平房。我们住的楼房由两户合并为一户。每家有四间卧室,两个厨房和一个卫生间,居住条件相对较宽敞。
我家对面住着一位毕姓院领导,他家的长子是我的发小,我俩每天除吃饭睡觉不在一块,其它时间都形影不离。宿舍楼的东头有一个篮球场,放学之后我俩都在篮球场打发时间。一次,我俩参加完学校活动,回家时天以黑了。在路过医院的一个仓库时,发现仓库大门虚掩着没锁,闪身进入见到那里堆放了许多富强粉白面,我俩用最快的速度扛上面粉就往家跑。路上我才发现这个小子居然扛了两袋面粉,我力气小勉强扛了一袋,气喘吁吁的往家跑时,我羡慕的大骂这个贪得无厌的家伙。
1974年12月的一天,这小子向我告别,参军去了外地。不久,我也去了黄河岸边的一个部队。随后,父亲调离医院,我家也随父亲到了外地。
再后来,听说270医院在军队精减整编的大潮中,被取消了编制,永远离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
如今,回想解放军270医院,想起当年在那里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心里总是泛起一种思乡之情。这种思乡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怀旧,我在想,怀旧是每个人所应具有的,虽然,它给人们带来失望与痛苦,但它亦给人们带来了快乐,而这快乐,却是永恒的。
来源:看晋中
文章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
投稿 | 商务合作请联系 QQ:100380351 
太谷人点下面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