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震泽——江苏省南大门

震泽——江苏省南大门

阅读量:3639783 2019-10-21


从上海到西藏樟木聂拉木的G318国道在青浦区金泽镇转了个弯之后就出了上海,进入江苏苏州沿着太浦河一直向西走,直到长荡跨过太浦河开始沿着頔塘河一路向西南方向开去,开出去15公里以后看到路边苏震热电公司巨大的冷却塔就知道进入了震泽境内。震泽,号称吴头越尾,镇守者整个江苏省的南大门,318国道过此地再往西南十分钟左右就是苏浙省界八都收费站,进入浙江省湖州市境内。在318国道震泽镇路口绕过頔塘桥就到了震泽古镇:
从318国道右转跨过頔塘河进入震泽镇,在桥头就能看到震泽的标志性建筑——文昌阁。作为震泽八景之一,飞阁风帆,文昌阁建在頔塘河中的分水墩之上,分水墩位于震泽镇东北的水中,面积不足一亩,河水至此分为两股,一股内河(古頔塘)一股外河(今頔塘),环绕着震泽古镇。
文昌阁矗立在頔塘河中的分水墩上(右侧有石板桥与右岸相连,石板桥名曰状元桥),背景中的拱桥就是从318国道进入镇内的頔塘河桥。相传震泽自古文人辈出,镇内书生赴京赶考,均由此处进香祭拜,然后乘船北上,待到金榜题名荣归故里,也是由文昌阁上岸。

走在震泽镇核心区内,今天街道上还是铺着长条石,过了千百年房屋、人换过一拨又一拨,寺庙还是那座寺庙,条石还是那些条石。
从桥上下了往西走,就到了八景之二:虹桥远眺。在进入震泽古镇的东头,一共有两座桥:东侧绛墙古桥三拱梁桥,西侧禹迹桥为单孔石拱桥。站在绛墙古桥上看禹迹桥,半圆的拱桥和水中的倒影融合在一起。北边就是震泽著名寺庙:慈云禅寺。虽然頔塘河船来船往,水中到处都是江南地区运河里常有的水葫芦,水质泛黄。但是在震泽古镇内河,经过工程过滤,河水清澈见底,蓝天白云在水中的倒影宛如一幅油画。
作为寺内的标志性建筑,慈云寺塔也是整个震泽古镇最高的建筑,慈云寺塔通体高38.44米,为五级六檐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其中塔刹就达到整个塔高的四分之一,光是顶端的葫芦形宝瓶就有1米多高。站在震泽镇各处都能看到宝塔,足见慈云寺塔视野开阔。
禹迹桥最早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后遭损毁,复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并保留至今。整个桥面宽4.3米,全长43.5米,桥堍宽6.2米,北侧桥堍由于引桥石阶长度不够,分为东西两侧石阶,石拱由长条石纵向分节并列成拱,跨度10.45米,桥孔净空5.56米。目前禹迹桥属于市级文保单位。
历经多年风吹日晒,桥体整体保存完好,桥台和金边上竟然都长出了些许小树苗和杂草。注意近处桥堍分为两侧石阶上桥。
站在北侧桥堍上看宝塔街,由于远离苏州市区,来震泽古镇游玩的人并不多,镇区内街道上安静空旷,偶尔些许游人踱步。慈云寺内也在大兴土木,木匠正在搭建房梁。宝塔街,原名东大街,在古頔塘河北岸,河街并行,东起禹迹桥,西界斜桥。整条街并不宽阔,仅作为步行使用,沿街均为商铺。站在禹迹桥桥顶向镇内远眺,水面上一丝波纹都没有,光亮如镜。镇上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基本上都是一到两层的江南水乡建筑,临河而居的小房子。只有河对岸的新镇区才建起来稍微高一些的现代楼房,也只是三四层。

禹迹桥往东就是绛墙古桥,原为三孔拱桥,后来由于镇北侧新开挖頔塘河,内河由于水利防洪需要,封闭两侧小孔,并在桥外建拦洪闸,并滤除外河漂浮杂物。虽说是新镇区,照片中间这栋四层楼房实际上也是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了,但是和它背后的深宅大院相比就显得年轻了。寺庙特有的黄色涂饰,在江南粉墙黛瓦的建筑里显得格外耀眼,趁着难得的好天气,寺庙里正在大兴土木盖新禅房。
河边上临河而建的老房子面朝宝塔街,背倚古頔塘,配合着后廊的遮阳伞和店招,古色古香显得十分好看。
禹迹桥就这样在古頔塘上横跨了几百年,在外面新开挖现在的河道之前,桥孔中一定是船来船往,桥上的行人摩肩擦踵。但是现在,随着镇子北面頔塘河的疏浚以及高速公路和国道的修建,这里变得安静下来。宝塔街:由于没有多少行人和游客,虽然不足三米宽,但是街面上仍然显得空荡荡的,茶馆里的老人也把椅子搬出楼,在门边上支上一张桌子,押一口茶,吃一点茶点,吹吹风,看看景,只有店招和大红灯笼在随风招摇。
店后门的古頔塘,原本是码头云集,船来船往,现在也安静下来,河边上的仓库也被荒废,门锁交加。现在的古頔塘,只剩下几艘游船,偶尔有游客来的时候摇出来在河面上转几圈。宝塔街上最有名的要数仁安坊:


宝塔街并不宽阔,但是仁安坊券门十分显眼,坊内有师俭堂,面阔五间,街北为正院,街南为师俭堂大顺米行,并临河的米行码头——大方码头。师俭堂,最早修建于道光年间,后历经损毁,于同治年间由震泽大户徐氏徐汝福重建,整体为五间六进大院,占地面积2700多平方米。师俭堂的砖雕门楼也是非常有名的,六进院落,每一进都有砖雕门楼,而且各不一样。

左岸即是大顺米行码头。

沿着宝塔街继续向西走,过了砥定桥之后,宽阔的古頔塘河行至此处不足三米,水深夜更显窘迫。


随着震泽城镇现代化建设,现代公路桥梁大张阔斧的四处延伸,原有的水陆阡陌交通毁灭殆尽,只剩下零星的石拱桥孤零零的跨在水上。

震泽镇北面,经过多年整治拓宽的頔塘河,时至今日仍然是浙北地方通江达海的水路要道,借此往北可至苏州府由京杭大运河去往苏北淮南;向西可去往浙北湖州,进入太湖航道;向南可进乌镇桐乡,直达杭州浙东;向东经由太浦河直达黄浦江沪申地域。如此看来,震泽也算是旧时沟通南北、联络东西的水路交通枢纽。作为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核心地区,桑基鱼塘算是老震泽最重要的自然风貌了:作为全国重要的粮仓,震泽地区主产水稻,稻田田埂上栽种桑树,早前家家户户都养蚕缫丝,桑树便是重要的口粮,蚕沙用来喂鱼,到了冬季枯水期,鱼塘需要培整,把鱼塘底泥挖上来培到塘边田埂上给桑树堆肥。不过现在由于经济效益不够高,年轻人多去工厂做工了,赚钱更快。鱼塘荒废了、桑树也没人修整了、水自然也没以前好了。
时至今日,桑树仍然是镇内重要的经济苗木,桑树经过培育修剪,长的并不高,由于养蚕需要,都是一茬一茬的采摘,眼前的这片桑田,左边三垄树都是才经过采摘的,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

这是2015年十月份在震泽拍摄的,震泽全年种两季稻,经历完夏季的双抢,这会儿已经是晚稻快要收割的时节。

虽然桑基鱼塘已经没有了,但是仍然还有老人划着一只木水盆,在河中网鱼。
再回到镇上,感觉震泽还是那个震泽,只是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往期精选:寒山寺·江枫洲·铁岭关·惊虹渡
怡园——苏州城不止拙政园
耦园——拙政园旁边的邻居
东寺——日本考察行·捌
最近工作任务比较紧凑,驻场办公、出差、加班都凑到了一起,更新就没那么勤了。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