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一艘装满“小黄鸭”塑胶玩具的货轮在太平洋遭遇风暴而倾覆,上万只“小黄鸭”从集装箱中散落大海,至此开始了漫长的漂流之旅。这一真实事件由中国航海博物馆发起的《不止漂流》海洋环保艺术装置展重新演绎,以艺术化的形态让象征海洋垃圾的“小黄鸭”再次漂流进市民大众的视野,引发社会对海洋环保的关注!
10月18日
作为第五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的
系列活动之一
中国航海博物馆
《不止漂流》海洋环保艺术装置巡展滴水湖站开幕
暨“海洋发声者”志愿者启动仪式
顺利举行
而记录了《不止漂流》艺术装置
从筹划到落地整个过程的
同名纪录片
当天在“网易新闻APP - 上海栏目”上线播出
《不止漂流》巡展启动
10月18日起
《不止漂流》海洋环保艺术装置
将在滴水湖地铁站中央大厅展出
装置以深蓝色波浪形泡沫为主体
艺术化地展现了
塑料瓶、泡沫塑料等各种海洋垃圾漂流入海的场景
装置中央最大的海洋垃圾“小黄鸭”
由76个一次性塑料瓶制作而成
吸引了众多地铁乘客的目光
触发式地激起了
观众产生爱护海洋的思想律动和心灵共鸣
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郑时芬
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雪峰
中国航海博物馆副馆长陆伟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部长兼工会委员会主席朱莹
共同为展览揭幕
除了艺术装置
现场还展出了“海洋垃圾”科普展板
详细介绍了海洋垃圾的分类、来源与危害
海洋垃圾不仅包含海滩垃圾
还有海面漂浮物和海底垃圾
烟头、食品包装、塑料饮料瓶是排名前三的海滩垃圾
这些处置不当的生活垃圾被遗忘在海滩
成了污染海洋的源头
“漂流”的起点 · 中国航海博物馆
《不止漂流》海洋环保艺术装置
作为中国航海博物馆2019“航海季”活动的
重要部分
于8月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内展出
全民参与,集体创作
&
采用真实的垃圾作为创作材料
是《不止漂流》海洋环保艺术装置
两个独特的标签
装置前期由
艺术家吕忠平、挪威驻沪总领事尹克婷
探险家豆豆、潜水运动员王奥林等
?海洋发声者? 公益大使
走入海岸、街道等
亲自收集生活垃圾及海洋垃圾
并邀请众多热爱海洋环保事业的市民志愿者
和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代表
参与现场装置搭建
当天
50多名 ?海洋发声者? 志愿者也来到现场
助力海洋环保行动
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郑时芬
为志愿者代表颁发了 ?海洋发声者? 徽章
滴水湖地铁站
是《不止漂流》海洋环保艺术装置
巡展活动的起始站
后续装置还将继续漂流到
人民广场地铁站
希望更多的社会大众了解海洋垃圾的现状
从自我做起、身边做起
做好垃圾分类的同时也能为海洋环保出一份力!
来源:临港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