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20日,北仓门文化大讲堂开讲《管子》,由民间学者行其庭开讲。本次《管子》开讲,行其庭先生结合了历史,和当下都市生活,重点讲述了其中四篇,让我们从传统经典汲取工作、生活、做人、交际等方面的道理。
《管子》一书是管仲及其学派的核心思想,它以黄老道家为主既提出以法治国的具体方案,又重视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既强调以君主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又主张以人为本,促进农工商业的均衡发展;既有雄奇的霸道之策,又坚持正义的王道理想;既避免了晋法家忽视道德人心的倾向,又补充了儒家缺乏实际政治经验的不足,在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重要地位。
战国时期,有识之士更是将《管子》人手一册,奉为安邦治国的“圣经”;汉代的桑弘羊、三国的诸葛亮、唐代的李白、明代的张居正、民国的梁启超都对管子推崇备至。时至今日,重新认识《管子》,发掘其中“以人为本”治国方略和“国富论”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管子》一书原为86篇,至唐又亡佚10篇,今本存76篇,托名春秋管仲著。其实《管子》同先秦许多典籍一样,既非一人之著,亦非一时之书。顾颉刚先生认为“是一部稷下丛书”。当前,学术界普遍认同这种观点。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