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是中国近代史的“四大发现”之一。100多年间,经过几代学者的追求、守护和探索,一批甲骨文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先后问世。
清华大学教授黄德宽说,虽然甲骨文研究已过百年,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楚,一是认字,二是片数,三是断代。以认字为例,学者编纂的甲骨文字典收字已有4300多个,其中2000多字有人进行过研究,但目前取得共识的破译字仅1300多个,一大半字还不认识,只能放在字典的附录中存疑待考。
近年来,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等一批研究项目上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破解文字释读瓶颈,标志着甲骨文研究进入了政府推动下的全面发展与弘扬新阶段。
与此同时,一批甲骨文书法和实物走出象牙塔,使学者的研究成果走近大众,也兴起了民间破译甲骨文的热潮。黄德宽建议,爱好者可以学习甲骨文、热爱甲骨文,但不要贸然去考证它,因为这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要证实还要证伪。
甲骨文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2018年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现在分布在全世界的甲骨文收藏估计在13万到15万片之间。要将甲骨碎片还原成完整的甲骨,进而解读中国的文化传承密码,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试听请长按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