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林苑迎来了一群来自美国旧金山的教育者,他们落地的第一天就去了我们喜洲小镇的成长幼儿园,和孩子、老师、家长们互动,颇有感慨。
为了让更多家长们一起交流带娃经验,我们组织了一场小小的育儿分享会,镇上的家长们听闻这个消息纷纷冒着小雨带娃赶来。这群教育者说起自己多年来的心得,也为现场的家长献计献策。他们不仅从教育者、家长的身份,更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成长“这件事。
分享人:6位美籍华裔教育者
年龄:70-80岁
属性:他们的学生覆盖了幼儿、小学生、特殊儿童、高中生到成人,他们的孩子也早已开始养儿育女
共同语言:抚养孩子真的是一个艰巨任务!
今日话题:A.孩子的语言学习和兴趣点;B. 家长如何带孩子阅读,与孩子对话、玩儿?
1. 生活中的小细节是语言学习的好途径
——Carolyn
Carolyn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后来成为校长。她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美的中国移民,因此会涉及到很多语言学习上的问题。她分享的是关于语言学习的一点小心得:
“当孩子学一门语言的时候,作为一个家长,你可以抽点时间带孩子观察周围的环境。比如,去市场教他们认识水果的名字、颜色,教他们数数等等,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来帮助孩子去观察日常事物。
另外,家长除了自己blabla讲,还要让孩子们反馈,和他们产生一个对话,帮助他们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口语表达能力将来也能帮助孩子们去阅读、写作。”
2. 通过讲自己的故事来建立亲密关系
——Gayle
Gayle从事教育行业25年,不仅是一名老师,还是一个社区的志愿者,为附近的家长、爷爷奶奶们提供育儿建议:
“和你的孩子聊天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你不需要借助外来的材料和孩子聊天,你可以跟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其实,孩子们对父母的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他们还很想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儿了解爸爸妈妈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比如我的孙女就很喜欢听她妈妈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来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一个紧密的关系。”
3. 读书的速度并不是那么重要!
——Dora
Dora在图书馆工作了很长时间,同时她也是一名奶奶,常常带孙女,哄她们睡觉。她发现阅读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不同的孩子学习的方式和进度都不一样。
我有两个孙女,其中一个每天睡觉之前都喜欢听同一个故事。我给她读的是一本插图书,没有任何文字,都是看图讲故事。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但她每次都想看那些同样的图片,听一样的故事,慢慢地,她自己就会开始讲故事了;相反地,另一个孙女每次都想听不同的故事,每次碰到生词或不懂的地方,都会问这是什么意思。她们学习的方式不一样,但相同的是她们都在通过阅读来学习。现在她们长大一些了,也常常会跑到图书馆借书来读,或者和社区里的邻居朋友们互相分享书。
阅读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们认知世界。"
4. 想知道娃的秘密?先学会倾听!
——Brenda
Brenda是第三代华裔,她的爸爸在12岁的时候就从广东移民去了美国,现在她是一名小学老师,也是两个孙女的奶奶。
"当你从一天忙碌的工作中回到家,可能会想: 孩子今天开不开心?有没有什么想要分享的事情?那我觉得,当你想让孩子们主动分享时,你就要会倾听。有时候你不一定能够解答他们的问题,比如飞机是怎么运转的?为什么它们会在天上飞?那你可以去图书馆查资料学习,然后告诉他们。
另外,社交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他们可能回家会问:“为什么XXX不跟我玩,我想成为他的朋友,但是他不想跟我玩。”这时候,你可以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回想当你自己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然后跟孩子分享为什么你会哭鼻子,或者交到朋友的时候会很开心!"
5.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吧!
——Winston
Winston是一个工程师,出生在香港,10岁移民去了夏威夷。现在他既是父亲,也是爷爷。
"我觉得让孩子们快乐成长是很重要的。其实,孩子们是很想跟家长聊天、玩耍的。可能你上班回家后很累,但与此同时,孩子从早上8点开始就一直在等你回来一起玩。我觉得让他们开心的一个方式就是一起玩游戏。在孩子小的时候,你们可以一起玩拼图、下棋、打球。
幸运的是,我的孩子们都是快乐长大的,现在他们也都小有成就,这让我很欣慰。"
6. 爸爸妈妈是孩子最强大的后盾
——Sam
Sam是一名校长,生活在旧金山。基于长时间的带娃和教育行业经验,他在父母角色这一点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家长对孩子的人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你无时不刻都要跟他们在一起。
有些家长会因为没有一直跟孩子在一起觉得很内疚,但作为家长,你要明白孩子们在学校里也在学习知识,也在和同龄人一起成长,所以不需要太有缺失感。像我小的时候,父母都早出晚归,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家,但我能感受到父母的支持。
我当校长之后常常邀请家长们来学校帮助孩子,虽然很多家长都不能来,但是这能营造一种氛围,让孩子们知道,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在那儿。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家长们也许无法再帮孩子解答知识上的问题,但没有必要去焦虑,这是学校要教的,而家长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环境,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持。"
? THE END
「头图来自:喜林苑2019创意写作营」
感谢来自旧金山的教育者们“慷慨倾囊”,
为读者和喜洲的家长们带来这些带娃经验,
并分享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