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是当下中国牵动各方面因素最多的社会话题,身为三个孩子的父亲,上海学区房攻略的主理人纪强老师也被裹挟在其中。而教育行业却又是信息最不透明最不对称的领域,名校也没有太多动力给焦虑的家长提供更多信息。
为了解决广大家长的困惑,我特意邀请了纪老师从上海教育规划的角度切入,他写的系列文章旨在打破这种不透明和不对称,把最纯粹的上海教育信息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以下是正文:
在目前上海的教育环境下,不同观念的家庭对于教育可以从“西”到“东”有好多种选择,孩子也有不同出路。对于孩子的教育规划,宜早不宜迟。让我们跟随指针来一探究竟,看看所谓“西东”到底意味着什么。
01 最西
选择这条路线的家庭多有国际背景或外籍身份,生活在比较国际化的圈子中,生活方式较西化,喜欢说英文多过中文。
早早确定孩子将来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以国际学校为主一路向西,留学也越来越低龄化,很多孩子到了高中甚至初中就出国了, 很多事情需要从小学阶段就要系统地做准备了。
然而,即使是中产阶级家庭,让孩子早早明确走国际化路线,也要承受经济上比较大的压力。想要申请到国外名校,经历一定要丰富。各色夏令营、冬令营,有上课类型的,有体育类的,科技类的,还有许多游学活动,不一而足。
此外,各种标准化的考试如SSAT、托福等也需要准备起来。中国学生由于是在名校的亚裔名额(通常占5%左右)之间竞争,刷分也开始流行起来。托福不考到110分以上,SSAT不在95%以上不罢休。
最后,还要请留学中介,申请文书和面试准备。往孩子身上配置的资源堪称“顶配”。
除了经济上的压力,家长还需要帮助孩子适应跨国生活及各种文化冲突。更长远来说,这些孩子在未来也将面临身份认同的摇摆,包括中文能力乃至东方文化理解力的挑战。
02 偏西
选择这条路线的基本上还是中国家庭,经济基础较好,家庭里的沟通以中文为主,希望孩子有良好的中文基础,对中国人身份有认同,但明确接受和喜欢西方式的教育精神,对公立教育及鸡血教育方式有先入为主的不信任感。
一般走这类路线的家长会选择双语学校。
很多家长的心态是,先在偏西方的环境上到初中再看后面是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路线。虽然,双语中学在中考是拼不过其他民办初中的,但人一旦不处在一个集体鸡血的环境里,焦虑感就会少一点,且之后走国际路线也方便很多。
比如某XW班负责招生的老师坦言:录取就不怎么看奥数,XH中学则更多地考察孩子上课的综合表现。
双语学校和普通的公立学校的教育方式确实截然不同,双语教育要求则开放很多。
百分制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分阶段打分。题目往往也很开放,比如要求设计一个虚拟的国家地图,需要有几个州、几条河流、几个港口,或者为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起草“招生简章”等。
这样的开放性题目,更能培养孩子的全面能力和开放性思维。当然,如初中之后选择国际教育这条道路上,竞争仍然激烈。最终孩子们将被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与全球各国的好学生,竞争国际优秀大学的名额。
03 偏东
选择这条路径的家长基本上认可中式教育,竞争心理较强,不接受刻板公立教育,喜欢“加强版”的中式教育,小学、初中喜欢上民办学校。有一些双语学校实际采用鸡血模式,如SW的境内部,这里归入了偏东模式。
很多家庭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开始“鸡血”起来,进入了各色奥数班学习奥数,通过奥数成绩或者去读“XW班”,争取民办初中名校。这些民办初中都能有更大的几率读“四大名校、八大金刚”等重点高中。
“药”到了初中也不能停,因为初中要冲的是“高中公立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要知道这几所名校几乎垄断了上海高考的好学校名额。
“鸡血”学校的出现,可以说是教育竞争白热化的一种必然产物。
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认为这是坏事,中产家长自己很多就是从应试竞争的硝烟中走来,在这个竞争残酷的社会也深知“物竞天择”的哲学,还经常担心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斗志不够。
更有一批家长,把生活的重心和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待学习比孩子还上心,这也是为什么奥数班都有一批陪读的家长。
值得一提的事,到了高中阶段,尽管孩子冲过了中考,也会有部分当年“偏东”家长把海外作为新的鸡血目标,让孩子用中式教育的方式刷托福、GRE分数,申请到海外名校。
04 最东
基本上对西方教育和民办教育没有什么想法和兴趣,百分之百走公立路线。这也包括一批对孩子教育无为而治的家长,不过多争取,直接读对口小学和中学,一路公办,完全以本土高校为目标。
在上海985名校有四所: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师大。而事实上,要考上这些名校,机会大多垄断在几家重点高中手里。这些重点高中的名额,很多已经被好初中的孩子提前预定了,好小学又直通这些好初中。
因此,一个娃能通过传统路线,在淘汰率接近50%的上海中考厮杀中存活下来,再考上重点高中,对于孩子已经非常不易,而整个压力也就这么一级级的从上往下传递下去。
这种最传统公立教育路径,10多年前也是绝大多数上海人唯一的路径,目前仍是绝大部分人的选择, 我们称之为最东模式。
这种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审视,并被更多样的教育路径取代。比如上面提到的偏东模式,越来越成为对孩子教育有追求的家长选择之一。
05 全景路径
我们把教育的各个阶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放进这几条路线,再结合各个节点的选择可能性,便可以得出如下的上海教育规划路径全景图。
作为家长的你,结合家庭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的实际情况,读到这里想必有了更清晰的路径想法。
04 结语
中国仍然身处一个优质资源稀缺的时代,好的教育资源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仍是小数。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学生,无非就是概率问题,但对于个体来说,自己就是自己那个100%。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各不相同,不同阶段的教育又可以在“东”“西”之间切换。教育的指针往往摇摆不定,甚至随时可以适度偏转,属于你孩子的指针目前又偏向哪里呢?
在这个完全不同以往的教育时代背景下,我能体会到很多家长内心的摇摆不定。或许最大的焦虑是在潜意识里,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输不起。
而教育政策的变化又进一步加剧了选择的难度,比如最近的公民同招、新中考、集团化办学等,这些政策的初衷都是希望缩小公办民办差距,实现教育均衡。政策的导向更有利于公办学校,很多之前倾向于偏东路径的家长群体可能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我也为我孩子的教育路径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也是我持续研究上海教育的内在动力。在这个系列里,我将会和你们一起跟踪上海教育环境的变化,帮助大家做出最好的选择。
作者简介:纪强,平米创始人&平米集团主席&平米上海CEO、三个孩子的父亲,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电院。在上海生活23年,精通上海教育、学校和房产。曾在多家知名外企任职资深管理职位,多年企业及团队管理经验。2015年转行进入房产行业,创新引入房产配置咨询理念,为客户提供房产配置咨询及一站式购房服务。 平米已成功在全国各核心城市设立分公司,使全国房产配置落地成为可能,有效提高客户房产配置的效率和回报。
扫码立刻关注「上海学区房攻略」领礼包
平米学区房系列文章 学区房 | 上海教育全景指南 | 上海高中格局 | 上海初中格局徐汇篇 | 静安篇 | 杨浦篇 | 闵行篇(上) | 闵行篇(下)浦东篇(4-1)| 浦东篇(4-2)| 浦东篇(4-3)| 浦东篇(4-4)原创不易,欢迎转发朋友圈!点个‘在看’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