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永和读报时间】2019年10月21日 农历九月廿十三 星期一

【永和读报时间】2019年10月21日 农历九月廿十三 星期一

阅读量:3650532 2019-10-21



张家口气温:5℃ 晴南风微风5~17℃
1.国家统计局:9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基本稳定2.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3.7级地震 震源深度14千米3.马英九:韩国瑜支持“九二共识” 让民进党下台4.湖南宁乡建立疑似职业放贷人名录制度5.据路透社最新报道,华为正在与几家美国电信公司就5G技术授权进行早期谈判6.北京望京地区启动年内最后一次大规模拆违7.北京青年报:限制一次性用品迫在眉睫8.击溃里约奥运冠军 吴静钰时隔四年再夺大奖赛冠军9.武术世锦赛洋选手洋裁判扎堆 “中华国粹”国际化10.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对华贸易首次以人民币计价11.线报精准!港警拦截出租车与私家车截获汽油弹火枪12.关键产品全部国产化 北斗卫星不再被美企卡脖子13.央行:金融对民生领域、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需加强14.小米急涨半成 拟明年推十款5G手机兼有望纳入港股通14.工信部公布2019年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名单15.快讯:养猪板块开盘走强 振静股份大涨8%16.刚果(金)发生巴士起火事故致30人死17.美国兰德公司炒作“美空军无法对抗中俄等对手”18.印巴克什米尔交火迎来血腥周末 至少10人死亡19.俄罗斯一企业违规开采金矿致死15人 主管被扣押20.台风过境日本安倍三访灾区:坐直升机视察浸水城市
孙正义的成功秘诀:要做成一件事,先做减法
马云曾评价孙正义是个大智若愚的人,几乎没一句多余的话,仿佛武侠中的人物:一、决断迅速;二、想做大事;三、能按自己想法做事。或许我们能从下面这14条商业法则中,对这位日本首富的成功秘诀窥探一二。
孙正义讲道,当创业者有了梦想,坚持信念是创业者在困境中必须坚守的“心灵砥柱”。要为你的愿景,设计不同时期的战略方针,按照时间去倒推,每一个阶段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或麻烦所困扰,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为专注于你所认同的这个行业,努力奋斗。
01
人生蓝图
先来决定要登的山吧!这是体现孙正义基本人生观的一句话。孙正义19岁时制定了一项50年的人生规划,一直按照这项规划践行至今:20岁开始扬名,30岁开始积累经费,40岁开始靠人力决战,50岁开始实现事业,60岁开始传给下一代。
很多人也制定过这样的目标,但是并没有将目标进一步细分成更小的元素,对每天要做的事没有具体的认知,这让目标失去了指导意义。
而孙正义会在新年来临时制定自己的年度规划,每过几个月便会逐项检查自己正在进行的项目的问题所在,然后他会将核查结果打印出来随身携带,早晚上下班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这样,孙正义就在那项50年规划的基础上,持续思考自己今天该做什么。
02
70%法则
如果觉得自己在某项事业上有90%的概率获得成功,可能已经有同样有把握的竞争对手存在,这时动手为时已晚。
如果成功率在50%,就市场的生命周期而言,可能时机尚早,同时也意味着自家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并未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业内第三方将无法判断应当追随哪一方。
因此,70%的成功率是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03
做出1000套商业计划后再来
创业者做商业计划时通常会基于营业额数据做出乐观、平庸和悲观三套方案,但孙正义认为三套商业计划不够,需要“1000套”。
这似乎是强人所难,但孙的背后含义其实是,制作出1000套方案的关键就在于,找出方案的主轴,即用户获得率、客单价、设备投资额、用户获得成本等前提数据。
新兴市场没人知道竞争对手会采取什么样的商业战略,对方是采用低价策略,还是推出新服务提高客单价,可能性不胜枚举,只要找到方案主轴,才能摸索出正确的答案。
04
要做成一件事,必须用减法
孙正义总是先设定好最终目标,再通过减法确定过渡目标,然后才开始迈步。普通人制定计划通常是“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而孙正义的思考方式是反常规的:“要实现某项目标,在目标的前一阶段要做到什么,而要做到这一点,又要在它的前一阶段做到什么。”
比如,他希望最终涉足移动通信业务,但一开始却是先推出宽带业务,接着收购固定电话运营商,最后才收购日本沃达丰。若非如此,就算他开始就有心收购日本沃达丰,一是筹措不到数额庞大的资金,二是收购了也缺乏相关的管理人才。
05
 提供自己认可的产品
自己骗不了自己,最难说服的对象就是自己。软银推出的手机,孙正义都会亲自了解一番,只有那些能被他认可的型号才会成为软银推出的产品。
孙正义和他人谈判合作之前,都要先和公司内部人士充分探讨,制定双赢的方案。否则一味追求己方利益,缺乏令对方信服的理由,只会让自己心虚对方戒备。
06
 10秒内想不清楚的事先不做
孙正义进行决策时,总会瞬间做出结论。不过有时他也会因一时“无法决定”而将相关事项暂时搁置,“无法决定”的因素要么是当时未掌握立刻决策所需要的资料,要么是尚在洽谈中,还有继续洽谈的必要。
经营者每天需要自己做出决策的事情数不胜数,如果思考良久依然无法得出结论,还是不要给出结论的好。
在他看来,无法立即决定是存在决策所需的关键资料,所以这时,他会让下属收集、准备所需要的材料,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
07
 全力以赴决一胜负
未来是不确定的,比方说无法预测产品推出后竞争对手的反应、成本的变动等。只需要按照自己预定计划去做,就算做得不好,任何一件自己做过的事,也会为将来的自己积累经验。
在80年代,孙正义创办的个人计算机杂志出现了严重亏损,但孙正义并没有削减杂志部门的支出,而是拿出1亿日元投放电视广告(当时宣传杂志的电视广告并不多见),并且大幅度加印杂志为全国各地书店供应10万册刊物。
面对大家的质疑,孙正义解释到:就这一次,请让我们供应10万册,这样还不行我们就停刊。
结果,这10万册杂志全部卖光了。在市场扩张阶段,即使出现亏损也不要削减支出,反而应当加大投资提升营业额,这一点很重要。
08
 公布目标鞭策自己
“公布目标并努力实现,风险虽然高,却值得一做。”孙正义向来都会公布自己的目标,这样风险很高,但借公布的机会,他也可以聚合人力、物力、资本、信息等各类资源,也可以对自己、对公司形成一个鞭策,从而帮助自己走的更远。
其他企业也可能默不作声闷头苦干,但人家的经营资源可能足够丰富。风险型企业却必须从聚合资源开始,公布目标有利于聚合人力、物力、资本、信息等经营资源,反而可能走得更远。难点在于,目标定到什么程度而不至于让外界根本不会相信。
而这样的习惯,他从留学期间就开始了,在还没有赚钱能力时,他就对父母说:一年之后我会月进100万日元,就不用再给我生活费了。说了这句话以后,他就开始搞起了自动翻译机的发明,又从日本引进了电玩游戏《入侵者》,做起了租赁生意。
言出必行的他,在把目标说出口之后,不留给自己后退的余地,以此不断鞭策自己,从而更加用心和投入。
09
  先覆盖、后挖掘
创业企业很难两者兼顾,成立之初,应先以争取用户和市场份额为首要考量。比如雅虎日本,一开始就是个按类别划分的门户网站,然后才又增加了购物、网上拍卖等业务。
10
  和龙头企业合作
如果能与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就算默不作声也会一路顺利。孙正义总是选择与龙头企业搭档,是因为可以借此享受到龙头企业的品牌号召力、价格竞争力等优势。和龙头企业合作并不简单,对软银而言,有时也会面临苛刻条件,但长远来看,这仍是成就事业最为可靠的方法。
11
  别问“为什么做不到”
企业在扩张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领导者不能问“为什么做不到”,而是必须不断向自己抛出问题,即“怎么样才能做到”。
同时,领导者也不能疏远那些会解释“为什么做不到”的下属,如果公司里没人回答这个问题,公司就会在带“病”的状态下发展,导致问题越滚越大。
孙正义永远不接受“有难度”、“做不到”这种理由,即使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他也会想办法突破限制。既有毅力,又有相当的灵活性。
12
  直接说结论提高效率
职场里有所谓的电梯谈话,上司会要求下属在他下电梯前做个汇报。但是孙正义的要求更高,他只给10秒钟。如果在最初的10秒没能让他了解到重点,他就会说:结论是什么?从结论说起!
孙正义可以从结论推导出这一结论的大概逻辑,如果逻辑上有疏漏或错误,或是关系重大的问题,他会谨慎的向对方求证。
这样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孙正义的时间效率,也提高了软银整个公司的时间效率,使之逐渐成为了软银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13
  掌握不亚于专家的知识
孙正义手下集合了一批运营、法律、财务、广告领域的一流专家,他会就各类事务和这些专家人士探讨。
因此孙正义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上得心应手,水准甚至在专业人士之上。所以在公司运营上,他从来不会漫不经心的询问下属”要怎么办“,而是有明确的想法。
14
  无论批评正确与否,虚心面对
“高水平的批评能够提高成绩,低水平的批评能够加强忍耐力。”孙正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无论是面对公司内部还是外界,他都始终听取批评意见,甚至在推特上郑重其事的回复批评者。面对高水平批评,他会充分探讨,面对低水平的批评,他也不会阻止对方发言。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