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枭首示众到底有什么作用?汉朝上演过多少次「传首长安」?

枭首示众到底有什么作用?汉朝上演过多少次「传首长安」?

阅读量:3650574 2019-10-21



文:鼓浪隐士
01
传首是指将敌方的首级当街示众的一种制度,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在中国形成。传首制度通过展示敌酋(谋逆者、夷狄领袖)显示中央朝廷的威严,具有宣传与威慑双重作用。
尽管在今天看来,这种方式非常野蛮,让人感到不适。但在古今中外都是较为常见的做法。古人为了震慑人心,利用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将人头当街示众。看到的人在心理上必然产生惧怕,从而具备了约束力,让一些人不敢作奸犯科。在加勒比海盗猖獗的时期,英国海军就是在桅杆上悬挂海盗头颅,以震慑海盗。而在国家层面上,这种做法也是威慑敌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汉朝从汉武帝起,对边境的各政权开始采取积极进攻,主动打击的政策。一改汉朝初年颓败的军势。从此以后,汉朝在北方、西域、辽东、西南、交趾各个方向多面出击,取得了一系列对外战争胜利。
这期间,无论是兴师动众的灭国战争,还是小规模的斩首行动,那些战败敌酋的头颅往往都会被“传首长安”,在稾街(相当于今天北京的使馆区)或者城楼示众。那么,终汉一朝,“传首长安”(或洛阳)到底上演过多少次呢?
汉代的统治政策强调“霸王杂道之”,在外交事务上,既强调怀柔各外族政权,也不放弃对武力的使用。汉代时期,东亚格局呈现出汉匈二元的形势,大汉将对匈关系视为其大战略的重中之重。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就在于“断匈奴右臂”,通过经营西域,加强在此的影响与支配,从而取得战略上的主动。大汉与匈奴都努力争取西域各族的效忠,以抗衡对方。
西域各国在汉匈之间求生存,时而联合匈奴,时而归顺大汉。汉朝为了取得战略的优势,设立西域都护府,通过恩威并重的方式,管辖当地各民族。面对一些不坚定的王国,往往会采取军事手段,以灭国、斩首的方式处理国王、贵族,并将他们的首级送往长安示众,既宣扬大汉国威,同时震慑西域各族,使其不敢叛汉。
02
根据唐代李贤所注《后汉书》记载,西汉一朝共有三次传首长安。“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也。元帝时,为西域副校尉,矫发西域诸国兵四万人,诛斩郅支单于,传首长安,悬于槁街。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宣帝时,以卫尉持节送大宛诸国客到伊修城。时莎车王万年杀汉使者,子明乃以节告诸国王,发兵五千人击莎车,杀其王,传首诣长安。傅介子,北地人。昭帝时,为平乐监。时楼兰国数反复,霍光白遣介子与士卒,赍金币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与介子饮,乃令壮士二人刺杀之,持首诣阙。”
陈汤、冯奉世之事,皆为兴兵灭国之役,唯傅介子斩首楼兰王,可谓传奇也。当时楼兰王在汉匈之间摇摆,相互送儿子到两国做人质,并且常有杀害汉代使者的事情。面对这种局面,傅介子就对霍光说:“楼兰、龟兹数反复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霍光觉得刺杀计划甚好,就派遣傅介子前往。
傅介子挑选一些勇士,带着金银财宝,并声称要把这些宝物赏赐给各国君主。他们到了楼兰,楼兰王一开始,不愿接见傅介子一行。傅介子在离开楼兰时,通过翻译对楼兰王说:“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并拿出宝物给翻译看。
翻译将情况报告给楼兰王后,国王见财起意,立刻接见傅介子。他们一起饮酒欢宴,观赏汉代的宝物。当楼兰王酒醉之时,傅介子就对他说:“天子使我私报王。”他起身随同傅介子进入帐幕中,期待着更大的奖赏。当两人对话时,忽然两个壮士从后面刺杀楼兰王,刀刃刺穿他的胸部,楼兰王就这样被傅介子斩首。
看到国王被杀,楼兰的贵族官员四散逃走。傅介子告谕他们说“王负汉罪,天子遣我业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迅速稳定了楼兰的局势,让他们臣服于大汉。
傅介子就带着楼兰王的头颅回京交旨,汉昭帝于是下诏令曰:“楼兰王安归曾充当匈奴的间谍,暗中侦探汉朝使者,派兵杀戮抢掠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人,以及安息、大宛的使者,偷走漠使节印以及安息、大宛的贡品,极端违背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拿着符节出使,诛杀了楼兰王安归,把他的头悬挂在北面的城楼上(县之北阙),以正直之道回报有怨恨的人,没有烦师动众。封傅介子为义阳侯,赐给食邑七百户。士兵中刺杀楼兰王的都补官为侍郎。”
03
到了东汉时期,在西域战线最有名的莫过于定远侯班超,他曾“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合七万余人讨焉耆,到其城下,诱焉耆王广、尉犁王泛等于陈睦故城,斩之,传首京师。”
他的儿子班勇也不甘人后,他“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获首虏八千余人,生得军就及匈奴持节使者,将至索班没处斩之,传首京师。”
在东北方向,高句丽也曾遭遇这样的事,不过是发生在新莽时期。“王莽初,发句骊兵以伐匈奴,其人不欲行,强迫遣之,皆亡出塞为寇盗。辽西大尹田谭追击,战死。莽令其将严尤击之,诱句骊侯驺入塞,斩之,传首长安。”而永平元年,东汉名将祭肜派鲜卑首领偏何讨伐赤山的乌桓部落。“偏何击破赤山,斩其魁帅,持首诣肜,塞外震慑。”但是否传首京师,史无记载。
而在南方边陲,一些民族因为叛乱或不服汉朝,遭到镇压,并有传首之事。先是交趾地区女子征侧及她的征贰造反,朝廷派遣马援等前往镇压,“援追征侧等至禁溪,数败之,贼遂散走。明年正月,斩征侧、征贰,传首洛阳。”
而西南的哀牢“明年春(建元二年),邪龙县昆明夷卤承等应募,率种人与诸郡兵击类牢于博南,大破斩之。传首洛阳,赐卤承帛万匹,封为破虏傍邑侯”而在永平元年,“姑复夷复叛,益州刺史发兵讨破之,斩其渠帅,传首京师。”
此外,汉成帝时,夜郎王兴,不从大汉,牂柯太守陈立讨伐之。他与夜郎王见面,“(陈)立数责,因断头。”降服了夜郎。后来兴的岳父翁指再度叛乱,“(陈)立攻绝其水道。蛮夷共斩翁指,持首出降。”不过这两次斩首,都没有传首长安。
04
汉朝为了在战略上取得主动,降服西域诸国以及东北、西南的各方势力,有时采用军队讨伐,斩首行动杀死对方的国王、贵族或使者,并将其“传首长安”(或洛阳)以震慑各族。这种方式在今日看来非常残酷,但在资讯不发达的古代,枭首示众无疑能取到极大的宣传作用,通过各国各族的使节,把汉朝的威慑力传播到各地。汉朝得以借此“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其战略目的。
而从传首的效果看,确实也非常显著。比如傅介子杀楼兰王后,马上扶持楼兰质子尉屠耆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送他回国,在此建立了稳固的控制。从后来汉匈博弈看,正是汉朝在西域的巨大影响力,取得了战略主动,并最终击溃匈奴,使其一部分归顺,一部分远走西方,取得了最终胜利。
而西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中西文化、经贸交流的枢纽。汉朝对西域各族的威慑与控制,有利于丝路的畅通,促进中外的交往。正如袁南生所著《中国古代外交史》一书记载:“从此以后,只要汉朝使者出使西域,沿途国家都有一道命令:凡是汉朝使者经过的地方,当地民众无条件供给食物、饮水,并由官吏护送出国。这也惠及在这些国家做生意的汉朝人”。
“传首长安”(或洛阳)作为显示国威,震慑外族的一种手段,虽然并不能完全起到让对方战栗,不敢再叛的结果,但至少能在一定时期内,让他们归顺。虽然在今天看来,这种方式血腥而野蛮,但历史角度看,这对于汉朝治理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从而促进中西文化、经济的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附录:
除了以上几次著名的传首长安外,终汉一朝还有多次降服各族,将首级示众的事。
133年 汉武帝元光二年 汉诱击匈奴马邑之战
129年 汉元光六年 汉、匈龙城之战
128年 汉武帝元朔元年 汉击匈奴渔阳、雁门之战
127年 汉元朔二年 汉击匈奴河南之战 126年 汉元朔三年匈奴攻汉
125年 汉元朔四年 匈奴攻汉
124年 汉元朔五年 汉、匈朔方、高阙之战
123年 汉元朔六年 汉、匈定襄之战
121年 汉武帝元狩二年 汉、匈皋兰山之战 汉、匈祁连山之战
119年 汉元狩四年 汉匈漠北之战
112年 汉武帝元鼎五年 汉攻南越番禺之战 汉击西羌之战
111年 汉元鼎六年 汉征东越武林、梅岭之战
109年 汉武帝元封二年 汉攻滇之战 汉攻朝王俭之战
108年 汉元封三年 汉攻楼兰、车师之战 氐攻汉
103年 汉武帝太初二年 汉击匈奴浚稽山之战
102年 汉太初三年 匈奴攻扰汉边境之战 汉攻大宛之战
99年 汉武帝天汉二年 汉攻匈奴天山之战 汉李陵击匈奴之战
97年 汉天汉四年 汉、匈余吾水之战 90年 汉武帝征和三年汉击匈奴燕然山之战 汉攻车师
87年 汉武帝后元二年 匈奴攻朔方
86年 汉昭帝始元元年 汉吕破胡击破益州夷民之战
83年 汉始元四年 田广明击破益州夷民之战
80年 汉昭帝元凤元年 武都氐反汉
79年 汉元凤二年 汉、匈瓯脱之战
78年 汉元凤三年 汉、匈张掖之战 汉攻辽东乌桓之战
71年 汉宣帝本始三年 汉援乌孙击匈奴之战 乌孙、乌桓反击匈奴之战
汉常惠攻龟兹之战
67年 汉宣帝地节三年 汉联合西域攻车师
65年 汉宣帝元康元年 汉冯奉世攻莎车之战
64年 汉元康二年 匈奴攻车师
61年 汉宣帝神爵元年 赵充国平定西羌之战
58年 汉神爵四年 匈奴呼韩邪单于攻握衍朐鞮单于姑且水之战
57年 汉宣帝五凤元年 匈奴五单于争夺战
53年 汉宣帝甘露元年 乌孙围攻汉使
49年 汉宣帝黄龙元年 匈奴郅支单于兼并三国之战
42年 汉元帝永光二年 陇西羌反汉之战
29年 汉建始四年 乌孙围攻汉都护
27年 汉成帝河平二年 汉攻夜郎之战
以上为公元前
33年 汉建武九年 匈奴攻汉
35年 汉建武十一年 马援破先零羌
39年 汉建武十五年 汉吴汉攻匈奴之战
41年 汉建武十七年  马援攻交趾之战
45年 汉建武二十一年 鲜卑攻扰辽东之战
46年 汉建武二十二年 乌桓击匈奴
47年 汉建武二十三年 刘秀镇压武陵蛮之战
50年 汉建武二十六年 北匈奴奥鞬左贤王叛南单于
56年 汉光武帝中元元年 参狼羌反汉
57年 汉中元二年 汉马武攻烧当羌之战
58年 汉明帝永平元年 汉击赤山乌桓
62年 汉永平五年 南匈奴击北匈奴之战
73年 汉永平十六年 汉攻北匈奴之战 北匈奴攻扰云中之战
74年 汉永平十七年 汉攻车师之战
75年 汉永平十八年 汉军防守金蒲城、疏勒城之战
76年 汉章帝建初元年 汉军进攻交河城之战
77年 汉建初二年 汉镇压临洮、望仙谷、羌族之战 夷哀牢王反汉
78年 汉建初三年 汉班超破姑墨石城 武陵蛮反汉
80年 汉建初五年 班超击莎车疏勒之战
87年 汉章帝章和元年 汉班超击莎车之战 鲜卑大破北匈奴
汉击羌临羌之战
89年 汉和帝永元元年 汉邓训破羌豪迷唐之战 汉窦宪攻稽洛山北匈奴之战
90年 汉永元二年 班超袭击月氏副王使者之战 汉窦宪攻伊吾北匈奴之战
91年 汉永元三年 汉窦宪攻金徽山北匈奴之战
92年 汉永元四年 武陵蛮反汉
93年 汉永元五年 贯友破羌之战
汉军追杀北匈奴单于
94年 汉永元六年 汉班超攻焉耆之战 汉击大城塞、满夷谷匈奴之战
武陵蛮再次反汉
96年 汉永元八年 汉追击南匈奴王 史充攻羌
97年 汉永元九年  鲜卑攻汉
100年 汉永元十二年 日南蛮反汉
101年 汉永元十三年 迷唐反汉允川之战 鲜卑攻汉右北平
102年 汉永元十四年 烧何羌起事
105年 汉和帝兴元元年 高句丽攻汉
106年 汉殇帝延平元年 张显反击鲜卑 梁懂破龟兹之战
108年 汉安帝永初二年 汉攻张掖、平襄诸羌之战 汉军反击滇零羌之战
109年 汉永初三年  汉击高渠谷、美稷匈奴之战
110年 汉永初四年 匈奴攻常山 滇零羌攻襄中
111年 汉永初五年  汉任尚攻先零羌羊头山之战
113年 汉永初七年 汉侯坝击先零羌
114年 汉安帝元初元年 先零别部攻汉 蜀郡夷反汉 号多攻武都等地 羌攻狄道
115年 汉元初二年 汉虞诩破西羌之战 汉庞参、司马钧攻羌
116年 汉元初三年 武陵蛮反汉  任尚破羌 邓遵破羌
117年 汉元初四年 鲜卑攻扰汉境 任尚破先零羌狼莫
汉张乔镇压楪榆封离夷之战
118年 汉元初五年 鲜卑攻扰汉境
119年 汉元初六年 邓遵破鲜卑
120年 汉安帝永宁元年 马镇压羌族之战 车师攻伊吾
121年 汉安帝建光元年 高句丽攻汉辽东 鲜卑攻居庸关、云中
122年 汉安帝延光元年 虔人羌反汉 鲜卑攻汉
123年 汉延光二年 鲜卑攻南匈奴
124年 汉延光三年 班勇攻北匈奴、车师、焉耆之战 南匈奴阿族反汉 鲜卑攻玄菟
126年 汉顺帝永建元年 钟羌反汉 鲜卑攻代郡
127年 汉永建二年 张国击鲜卑之战
128年 汉永建三年 鲜卑攻扰汉境
131年 汉永建六年 耿晔破鲜卑
132年 汉顺帝阳嘉元年 耿晔再破鲜卑
133年 汉阳嘉二年 赵稠击鲜卑 鲜卑攻扰马城
134年 汉阳嘉三年 车师后王攻击北匈奴 马续、马贤击羌
135年 汉阳嘉四年 北匈奴攻车师后部 乌桓攻云中
137年 汉顺帝永和二年 武陵蛮起义
139年 汉永和四年 那离攻扰汉境
140年 汉永和五年 汉反击南匈奴美稷马邑之战
141年 汉永和六年 西羌反汉之战 张耽破乌桓
142年 汉顺帝汉安元年 马寔击南匈奴
143年 汉汉安二年 赵冲破烧当羌
151年 汉桓帝元嘉元年 北匈奴攻伊吾
155年 汉桓帝永寿元年 张奂破南匈奴
156年 汉永寿二年  鲜卑檀石槐反汉 段颍击鲜卑
157年 汉永寿三年 长沙蛮攻益阳
158年 汉桓帝延熹元年 张奂破匈奴
159年 汉延熹二年 鲜卑攻扰汉边境 蜀郡夷反汉攻蚕陵 段颍罗亭破羌
160年 汉延熹三年 汉段颍镇压烧当、烧何羌之战 长沙、零陵蛮反汉
161年 汉延熹四年 犍为属国夷反汉 汉皇甫规镇压先零、沈氏羌之战
162年 汉延熹五年 长沙蛮起义
163年 汉延熹六年  鲜卑攻扰辽东属国
165年 汉延熹八年  汉段颍镇压西羌之战
167年 汉桓帝永康元年 先零羌攻三辅 先零羌再攻三辅
168年 汉灵帝建宁元年 汉段颍镇压东羌之战 鲜卑濊貊攻汉
170年 汉建宁三年 孟佗攻疏勒
171年 汉建宁四年 鲜卑攻扰幽、并二州
172年 汉灵帝熹平元年 鲜卑攻并州
173年 汉熹平二年 鲜卑攻幽、并二州
174年 汉熹平三年 鲜卑攻北地
175年 汉熹平四年 于窴攻拘弥 鲜卑攻扰幽州
176年 汉熹平五年 益州夷反汉 鲜卑攻扰幽州
177年 汉熹平六年 鲜卑攻扰三边 赵苞攻鲜卑
178年 汉灵帝光和元年 乌浒蛮反汉 鲜卑攻酒泉
179年 汉光和二年 鲜卑攻扰幽、并二州
180年 汉光和三年 鲜卑攻扰幽、并二州
181年 汉光和四年 鲜卑攻扰幽、并二州
185年 汉中平二年 羌美阳之战
186年 汉中平三年  武陵蛮反汉 鲜卑攻扰幽、并二州
187年 汉中平四年公孙瓒击张举、乌桓之战
长沙区星反汉
188年 汉中平五年  屠各胡反汉 匈奴右部醯落反单于
203年 汉建安八年 孙权平山越
207年 汉建安十二年 曹操破乌桓白狼山之战
218年 汉建安二十三年  代郡乌桓反汉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鼓浪隐士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欢迎转发朋友圈。
推荐阅读

如果我把中国古代名将都拉进微信群:有一个好领导有多重要

还没关注的小伙伴,赶紧扫码关注,
别错过了更多精彩内容哦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