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家门口就能看病,群众不再烦心!

家门口就能看病,群众不再烦心!

阅读量:3650581 2019-10-21


点击上方"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网"关注我们!

村卫生室医生走访重大疾病患者。 
 □记者 郭 坤 惠泽梦明亮的大厅、整洁的楼道,诊疗室、治疗室、资料室、药房等一应俱全,医疗设备摆放整齐,各项制度健全,就诊的患者排着长队井然有序,几位上了年纪的患者边输液边聊着家长里短,护士给患者扎针、换药、查看患者的输液情况……这一切,并非是城市大医院,而是水城县北部五乡镇金盆乡永和村卫生室的普遍场景。“以前看病要到乡镇医院或县医院,搭车、排队,看个病得折腾一天,像我们这样年纪的人,去看一次病就更难了。现在方便多了,一些小病、常见病,在家门口的村卫生室就能检查治疗,不仅方便、便宜,而且环境也很好。”因感冒发烧正在输液的永和村三组55岁村民安德英乐呵呵地说。永和村位于金盆乡东南部,地处偏僻,交通滞后,属于深度贫困村。村卫生室曾经是医疗落后的代名词,这个承担着全村688户3328人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以前除了传统的体温计、听诊器和血压计这“老三件”外,其余的医疗设施几乎是空白,看病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村民。“以前的卫生室就医环境差,有时得了头痛、感冒,就得到镇上看病,路途遥远不说,来回的车费还要花好多钱,既不方便,也不划算,还把小病拖成大病。”回忆以前看病的经历安德英很是无奈。“现在卫生室建好了,有个头痛脑热在这里就能治疗,而且收费很便宜。”安德英说,她在村卫生室输了三天液,经过合作医疗报销后,每天医药费只是七八元钱,很实惠,“以前感冒输液,每天至少要五六十元的医药费。为了节约钱,一旦生病,要么自己挖草药服用,要么慢慢拖好,反正很少去医院。那像现在,不用花太多钱就能在家门口接受正规治疗。”“以前,我们村卫生室就我一个医生,药品少,基本的设施都不齐全,确实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村民看病不方便,意见很大。”谈起村卫生室的今非昔比,永和村卫生室医生张忠武最有发言权。张忠武家住在永和村7组,2001年从六盘水职院社区医学专业毕业后,他选择回到永和村卫生室担任村医。回忆以往的工作生活,他告诉记者,原来的卫生室不论医疗环境还是医疗水平都很差,一些日常疾病都处理不了,村民只能到镇医院、或者县医院去治疗。现在,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新建了村卫生室,药物种类增加了,各类检查设备都很齐全,在村卫生室就可以治疗很多常见病。 永和村和和平村合并为羊场村后,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变。2017年和2019年,新建的羊场村卫生室与永和村卫生室分别投入使用,每个村卫生室配备了两名卫生员,常规药物应有尽有,村卫生室成为村民看病就医的首选,每天前来就诊的村民络绎不绝。如今,全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村卫生室实行全天24小时轮流值班制,村民们随时来都能找到医生。”张忠武说,羊场村卫生室每月接诊600人次,永和村卫生室每月接诊120人次。更让村民高兴的是,村卫生室还与村民签订了家庭医生协议,跟踪负责群众的日常保健、健康教育、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管理等。“卫生室医生每隔三五天就会到家里,给我检查身体,平时只要觉得哪里不舒服,也可以随时联系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永和村3组村民安正华说。2018年,安正华被诊断为胃癌,每个月都要前往市人民医院进行化疗治疗,每次化疗回来,村卫生室的医生都会前来检查其身体情况。金盆乡永和村医疗条件的改善,只是我市聚焦医疗保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以解决深度贫困村“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重点,聚焦“三率一度”,补短板、强弱项,尽锐出战、发起总攻,实现重点区域打法更加精准、重点对象打法更加精准、重点工作打法更加精准,确保全市96个深度贫困村按时出列、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医疗保障方面,确保“全部参合、诊疗及时、兑现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四重医疗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报尽报。对常见病、慢性病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个深度贫困村有一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配备合格医务人员,配齐常用药品,方便群众就近就地看得起常见病、慢性病,不因大病重病影响基本生活。 (来源:中国六盘水网—六盘水日报)
请您长按二维码关注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网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