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食在广东 味在潮汕

食在广东 味在潮汕

阅读量:3657856 2019-10-22



广东人是能吃的,潮汕人是会吃的,一扇小小的门面,里面也食客云集,更不用说那些被大众点评高分评价的网红店了,那是得排队取号、等候,然后再杀进人群点菜,最后才能在店家安排下坐上一张座位,期待自己钦点的美食的犒赏。经过这一番热闹的折腾,不把自己的肚子吃撑似乎对不起之前的过程,恨不能变身“八顿”将军,将美味逐一品尝,可惜胃动力不能“加班”,因此在潮汕就有了“吃撑了”的良方,潮汕三宝----老香黄、老药桔、黄皮鼓。不过,对于易胖体质的人来说,还是做好“月半三公斤”的准备吧。
说起潮汕,其实是潮州、汕头、揭阳,古潮州辖管八邑,也称潮州八阳。
2019年国庆,我们祖孙仨开启了逛吃逛吃的美食之旅。
首站当然选最远的汕头,这样回程时可以缩短一些路程。汕头饮食文化独具特色,特色是精细制作,追求极致的新鲜。主要的菜品有牛肉火锅、白粥、小吃、早茶、砂锅粥和潮汕功夫茶,就是街边推车的甘草水果中腌制的姜汁让水果呈现不同口感。
慵懒起来,享用一顿早茶
汕头美食首推牛肉火锅,牛肉之所以好,其一是源于新鲜,都是刚宰杀的牛肉;其二是精致,分部位、切成薄片,简单涮几下就能吃,口感很细腻。可以按不同部位各来一盘,牛肉部位有匙柄、吊龙、五花趾、脖仁、肥胼、胸口朥等,涮的顺序一般是从精肉到油脂丰厚,操作起来就是等汤沸了,网勺放下涮三四秒,拿起来等汤再沸了再涮多三四秒也就可以了。胸口朥特殊,三分钟左右。这里盗图一张,给大家感受一下牛肉的不同部位,特别声明,仅此一张非本人拍摄。
白粥只是一种整体称呼,并不单指白粥这种食物,还连带指配白粥的诸多菜式。汕头的白粥店,配菜丰富,包括卤水类、鱼饭、生腌、煲类、小炒、杂咸。强烈推荐富苑的白粥配生腌(类似醉虾醉蟹),觉得人生一粥一腌足矣。
汕头拥有我国最稀缺的自然景观----城市内海,漫步人民广场和海滨观海长廊,可以远眺礐石大桥和海湾大桥,以及整个汕头湾。码头汽笛声、轰隆隆的发动机声、海鸟清脆的鸣叫声、这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汕头 。
汕头人民广场

汕头湾
小公园老市区一带的骑楼,是汕头近现代商业繁荣的见证,有百载商埠之称。
现在这些骑楼已经成为历史,危楼残壁长满了杂草,壁垣的无名小花与斑驳墙壁仿佛述说岁月浸染流淌的痕迹。
汕头大学作为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211大学,校园绿地、楼宇错落布局,还拥有亚洲最美图书馆。


图书馆前雕像,似乎在激励学子向巨人挑战

透过中亭池水看校园往来的人们
告别汕头,继续驱车向南澳岛前进。虽然因为假期车辆拥堵,但当我们终于行驶上南澳大桥后,天晴海蓝,风光无限,速度放慢到60 以下,抽空望着窗外两边一望无际的大海,感受穿越阳光、大海的惬意。

南澳大桥
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 由南澳岛及周边37个岛屿组成,设后宅、云澳、深澳三个镇和青澳旅游度假区、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两个管委会。南澳岛是广东全省距离台湾省最近点,距高雄162海里,处于高雄、厦门、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点,地理位置独特,处于粤、闽、台三省交界海面,距西太平洋国际主航线7海里,素有“粤东屏障 粤闽咽喉”之称。

正午强烈的阳光打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像给海面泼上一层金粉

启航灯塔
南澳岛出土的距今约8000年前“象山文化”是目前粤东考古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也是东南沿海通商的重要地点和对台和海上贸易的主要通道,“南澳Ⅰ号”明朝古沉船佐证了南澳曾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
清晨的南澳湾静谧安详、空气清新、海风凉爽。6:45旭日东升,阳光透过云彩把海滩照亮,海水在阳光的辉照之下渐渐的变红,风起的时候荡起一片粼粼的金光,像是铺满了黄金。
傍晚,满载而归的渔人驾着船,晃悠悠地归航,落日的霞光铺陈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如金球入海,似烈焰红光。
烈焰红光

金球入海
青澳湾流传着一个美妙的传说,东海龙王的七个女儿有一天偷偷跑出龙宫,她们要到南海寻找好玩的地方。刚过南海,但见海面有一小岛,东北角岛礁环绕,将大海圈成平湖,沙滩纯净洁白,海水清彻如镜,山川秀丽无比,她们被迷住了。沐浴戏耍,临回东海龙宫仍依依不舍,各抛下金钗留为表记。传说中龙女眷恋的海滩,就是南澳岛青澳湾。龙女抛下的金钗化为七座礁石。退潮时,礁石裸露,远望似七颗星飘浮于蓝天;稍有风浪,碧波托起白浪,仿佛来自天际,溅起的阵阵飞沫置七星礁于朦胧之中;夜晚,浪击礁石,不时闪着淡淡的光亮、就象在广汉幽静的夜幕上点缀着七颗闪烁微光的彗星星,成为“七礁缠星”佳景。
历史上,南澳岛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明清时期曾设南澳总兵府衙,也是商贾海上互市之地。南宋皇室因元兵追逼逃难南澳,据记载南宋景炎元年,因元兵进迫,时礼部侍郎陆秀夫和大将张世忠等护宋少帝退经南澳,驻跸澳前村,并挖有供皇帝、大臣和将士兵马饮用的“龙井”、“虎井”、“马井”三口宋井。宋井之奇,在于700多年来,古井时隐时现,出现时古井虽离波浪滔滔的大海仅10来米,但清泉不绝,水质清纯甘甜,久藏而不变质,故被称为“神奇宋井“,目前出现的是“马井“,其余两个还未曾发现。
明代中叶起,南来北往之商旅假道驻足览胜;更有盗贼据为巢穴、劫船越货。沧海桑田,时至今日,南澳尚留有两大金谜的传说。
在南澳宋井亭东北面约千米处,有一太子楼遗址。这里,一棵茂密的古榕,长在一处硕大的石壁上,石壁下侧有一裂缝,裂缝两边歪歪斜斜刻着难辨的文字。传说石室内藏着南宋皇室未能带走的大批金银珠宝,若有谁能将石壁上的文字念成文、释其义,则石壁便会自动开启,里面的宝藏归他所得。猎奇探秘碰运气的人来了很多,但都一无所获。后来有一颇通文墨的商人,居然能念字成文,释义说至八成时,石壁便开启一条缝隙,露出耀眼的珠光宝气。这时,山下来了一个人,商人唯恐来人争夺珠宝,急忙钻进石缝取宝。石缝突然闭合了,商人被夹在里面,只留下辫子在石缝之外,变成了一株小榕树,日长时久,长成古榕。至今石壁上的文字历历可见,但太子楼藏金谜仍没有被解开。

南澳深澳镇西北面有一个临海的村子叫吴平寨。400多年前,诏安人氏吴平聚众为党,勾结倭寇,劫掠沿海。明嘉靖年间吴平到南澳筑城建堡,负隅反抗官兵,屡剿不除。之后,朝廷命都督戚继光、俞大猷联兵征伐,终被剿灭。吴平将平时劫来的金银分装18坛,藏于不同地方,留下谜一般的歌谣:"水涨淹不着,水退淹三尺。"藏宝的地方只有他妹妹知道。一次,吴平笑问妹妹:"一旦山寨被剿,你要随我逃走还是想留下来看管金银。"妹妹说:"我愿留下来看管金银。"吴平心不悦。戚继光、俞大猷联军分水陆两路围剿吴平寨时,吴平见大势已去,逃至海边杀死了呆守18坛金银的胞妹,并将尸首碎成18块分埋于藏金的地方后,夺舟逃出海去。18坛金银埋在哪里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南澳岛作为祖国“南大门”,有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自然之门”,其设计采用汉字“门”字演变造型,球体半径3.21米(对应春分3月21日),悬臂长6.22米(对应夏至6月22日),从底座到球体高12.22米(对应冬至12月22日);两边门柱所倾斜的角度正好对应北纬23.50。每年夏至正午,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影将穿过上方圆球中心圆管,投射地台中央。
南澳岛也是南海当中的一个绿洲,生长着茂密的热带植物,在黄花山森林公园,绿树成荫,沿盘山公路一路向上,叹为观止,雾嵐被狭窄山谷的海风吹得不断涌向山顶,一米以外就只闻人声,不见踪影,远眺另一座山峰则阳光灿烂。如此充沛水汽,高山茶叶一定很棒。

吃在南澳,随便走进一家大排档,就是清蒸都是满口的鲜甜,尤其推荐岛上紫菜炒饭。

恋恋不舍地告别南澳岛,在夜色中驱车再次踏上南澳大桥,少了两天前的惊叹,更多地是感受到海的博大和力量,终于我们在各种拥堵、限行中抵达潮州。
潮州之名,始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之意。  潮州文化贯穿于潮人整个社会生活之中。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绣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响深远,誉播海内外。

广济楼是古城潮州正对韩江和广济桥的古城墙和古城楼
建于南宋的广济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评价它是世界最早启闭式桥梁。它每天晚上将桥梁中间浮桥牵拉开,以便通航。每天晚上还有灯光秀,让古桥焕发新姿。


潮州古城的文化内涵尤为深刻,依江筑建的州城略带狭长,北高南低,东西略为倾斜。城北是衙署区,城南为居住区,城东为商业区,城西为手工业和平民区,整个布局以《易》为本,突出体现“北贵南富东财西丁”的特点。

贯穿于南北的通衢大道太平路,鳞次栉比屹立着40多座形式各异的石牌坊。这些建于明、清两代的牌坊,宛如潮州一部文明史,也成了潮州古城独特的人文景观。

白墙黛瓦,嵌瓷木雕的潮州民居建筑也颇具特色,不管是“四马拖车”、“四点金”这样的深院大宅,还是“抛狮”、“竹竿厝”的平民居第,无不显示出深刻的潮州民俗意蕴,体现了精美典雅的文化内涵。

粤东第一古刹,开元寺
一座古城,除了历史、文化,美食也是一种记忆、一种传承。在潮州,我们可以穿行在街巷去寻找像胡荣泉这样的百年老店。

历时七天,行程千里,我们祖孙仨一起享受了一个愉快的假期。尤其是年近八旬的妈妈,精神矍铄,不论在吃食还是行程中丝毫不掉链子,真是值得夸赞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