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舍友小巫终于决定要在寒假去云南旅游。此前,受面容被毁女孩事件、唐雪反杀事件、李心草事件的影响,她觉得云南很乱,并对是否要去云南犹豫不决。直到小巫听到一位来自云南的朋友说道,其实云南并不像网上说的那么乱。她才坚定了最初的决定。
那么小巫会从网上获得这种认识呢?这大概与她所接触的信息环境有关。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在信息环境里,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由于之前发生的负面新闻都在云南,因此,会给受众一种错误的认识——云南很乱。而这种认识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并非对客观环境的反应。
李普曼曾在《公众舆论》中提到过“拟态环境”这个概念。“拟态环境”或称“似而非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来看待。
在《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里,“拟态环境”这一概念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从小到大,楚门生长的地方——桃源岛是个巨大的摄影棚。每天日出升起的太阳是采用技术手段来完成的,夜间伪装星座的星星便是那从天而降标志着“Sirius(9CANIS MAJOR)”的灯。楚门所处的整个环境背景都不是客观真实的,但楚门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因而在他的主观意识里,桃源岛真实存在的。
楚门就像是演出的木偶,在舞台上受人操控。在桃源岛上,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虚假的。从一出生,节目组为他安排了父母、朋友、邻居等。小时候楚门渴望着探索世界,节目组为了将楚门留在桃源岛上,特别设计了一幕父亲在出海溺亡的场景,使楚门一直对大海怀有恐惧心理。长大后,节目组为楚门安排了妻子。楚门本身是真实的个体,他的所作所为也是真实存在的,但由于受到节目组的设计与安排,使得这种行为作用于拟态坏境,并具有一定的虚伪性。
楚门的生活原本可以照常地生活下去,但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使他困惑不已。父亲的出现、施维亚对他说的话、汽车频道串频时播放的场记指挥切换场景的声音等让他怀疑一切。渐渐地,他发现自己所看到的并不就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更多的是楚门个人认知系统上的主观真实。比如他的妻子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医生,每天在家附近经过的汽车和自行车是因为它们不断地在兜圈,最后,在逃离桃源岛时撞向墙壁的瞬间,楚门才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世界是个虚构的世界。
或许,我们都曾是“楚门”。由于实践活动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我们很难与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物保持经验性接触,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从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然而大众传播媒介所渲染的环境并非现实环境的客观再现,如何在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仍然值得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