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英雄张富清、坚守初心担使命”活动——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先进人物典型事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英雄张富清、坚守初心担使命”活动——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先进人物典型事迹

阅读量:3664583 2019-10-22



刘得祥事迹
Liu dexiang deeds
全国劳模刘得祥
共产党员刘得祥今年53岁,是水务局排水队的疏捞班班长,从事排水疏捞工作26年,是第一个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农民工。20多年来,他象老黄牛一样,耕耘在江汉区的大街小巷,用憨厚的笑容,宽厚的肩膀,勤劳的双手,守护着辖区排水管网的通畅。他妻子说:得得人蛮犟。同事说:得得蛮扎实。队领导说:得得不怕难。居民们说:刘师傅谁的忙都肯帮!那这刘得祥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中秋节之后的一天,排水队接到一封市长转来的感谢信,才知道中秋节当晚发生的这样一件事:
夜以继日,造福百姓
深夜十一点多钟,值守的刘得祥接工人新村一位老人的求助:“我家里发粪水了,赶快来人哟!”刘得祥带领突击队飞奔至现场。原来是工人新村27栋2楼方大爷家的厕所堵了,只见粪水从厕所的大便器里不住地往外翻,粪水从厕所流到客厅,眼看着还要流进卧室去,80多岁的老人急得嘴里直念叨:“你们来了就好了,你们来了就好了!”按理说,排水队只负责公共排水管网的疏通,这里不是公共设施,刘得祥本可以马上撤走。但是满屋的粪水,让80多岁的老人在家里咋呆得下去呢?刘得祥安慰老人:爹爹莫急,我今天一定把它搞通!他用钣手把室内外铸铁管的检查孔逐个打开,没有专用弹簧疏通机,他一节一节的用铁丝通,铁丝不得劲,他干脆用手代替工具使,一捧一捧地从铸铁管中将粪渣往外掏,铸铁管上的毛瘌把刘得祥的双手擦得伤痕累累,粪水一浸,针扎般的痛。凌晨2点多钟,污水“哗”地垮下去了,“通了?”方大爷问。“通了!”刘得祥肯定地说。大爷连连给他鞠躬致谢,并给阮成发同志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
钢筋铁骨,造福社会
突如其来的一场大暴雨,将姑嫂树铁路涵洞泡在了3米多深的渍水中。成百上千的行人、车辆排成长龙,喇叭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焦急地等待着通过。原来,涵洞的进水口被铁路扩宽时的建筑渣滓堵死了。刘得祥第一个奋不顾身跳进七、八米深的潜池去寻找堵点,清理堵塞物。他不顾头顶上正悬着几万个立方的渍水,钻进1米粗的排水钢管里,用撬杠拨松卡住管道的巨石,就在石块松动的一刹哪,强大的水压将他冲出管道,重重地撞在墙壁上,紧接着,千斤重的石块在激流的作用下,狠狠地撞在他的腿上,压住他的左脚!潜池里的水位骤然攀升,很快就淹过了刘得祥的脖子!幸亏井上的同志及时启动泵机抽水,立即将他救起。他人虽脱险,但左脚无力的搭拉着,医生鉴定为八级伤残。一个多月后,他却带着医生为他安装的护脚支架上了班。单位本来要补助他4万元的残疾金,但他谢绝了,说:我的脚能走,怎么能算伤残呢?
任劳任怨,排忧解难
一天,刘得祥带领疏捞班成员处理沿江大道渍水时,发现水产市场里流出来的大量动物内脏及塑料袋将350毫米的管道堵得死死的。这一段管道建成的年代久远,超细的主管道、超长的井间距,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物纠缠在一起淤死了细细的管道,极大地加深了疏通的难度。诺大的一个集贸市场,只有直径0.35米的主排水管,远不能满足日常需要。每天进出市场的居民们,不得不淌着飘浮着鸡毛鸭毛的污水中购物,市场里充斥着浓浓的腥臭味和腐臭气。疏捞工人们在此地段苦战了六天,始终咬不碎这块硬骨头,队领导派刘德祥前去增援。这儿不是他的管辖区,他二话不说就来了。义不容辞地跳进二米多深、方园仅零点7米的窨井里,这些堵死管道的鸡鸭鱼肠子和塑料袋,仿佛象穿了软猬甲的黄蓉一般皮实。刘得祥跪在充满恶臭的污水中、用大腿托住竹片当支点,凭借当侦察兵时练就的一身钢筋铁骨,象斗牛士一般,将竹片一寸一寸地拼死顶穿那厚厚的有机物障碍。七月的骄阳直射在他无遮无拦的身上,汗珠一串一串地往下落。此段路硬质履盖厚达60公分,如果再打不通,必须进行大面积的开挖,所需费用至少30多万元,攻克了这个难题,就等于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改造经费,同时也减少了因施工造成的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斜阳西下时,刘得祥用他的竹签,终于穿透黄老邪的“软猬甲”,收服了这条“污龙”。
矜矜业业,深得民心
端午节前夕,家住江汉区常青二院1栋1楼的王奶奶特别烦恼。本来老人50多岁的儿子身患癌症且中风下不来床,76岁的王奶奶含辛茹苦地照顾儿子,已是力不从心,偏偏家里的厨房的地面,莫名其妙地往外翻水。找社区,社区干部说是自己家的排水管有问题,得自己掏钱请人解决。王奶奶的儿子没有工作,既要吃药、还要吃饭,老人的那一点退休工资,本就入不敷出,哪里还有钱修厨房?求救电话打到排水队,刘得祥把老人家的院子前后左右疏了个遍,都是通畅的,但老人的厨房就是不断往外冒水。经过进一步查找,刘得祥断定,是老人家自建的水泥池子在漏水。有职工说,这活我们不会做,可以不管了吧?刘得祥说:老人缺钱又乏力,才四处求助。我们也不管,老人岂不是更无助吗?他主动向队领导说明原委,而后由排水队出资,替老人家里拆除漏水的水池,装上锈钢水盆,顺利为老人解决了渍水问题。从那以后,王奶奶经常要到队里看望刘得祥和他的伙伴们,并把老家寄来的大枣拿来请大家吃,还非要认刘得祥做儿子。转眼到了年底,王奶奶的儿子不幸去逝,老人准备搬到南方老家去养老。临走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送到刘得祥手中,非要认他做新儿子,并让刘得祥有空的时候到广州去看望她。看着老人依依不舍的眼神,刘得祥说,您老好好保重,我有空一定去看望您!
刘得祥和他所带领的抢险突击队员们,用真诚的付出,打动了无数的辖区居民,为成千上万户居民解除了渍水之苦。每年排水队职工要处理110以及网格服务反映的渍水问题近万件。他与同伴们一道,带着党的重托走近群众身边,把自己的矫健的身影留在了人民心中。
张猛事迹
Zhang Meng deeds
人水和谐,造福百姓
张猛同志,出生于1965年5月、湖北武汉籍人、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技师职称、1984年元月参加工作以来历任工人、质检员、疏捞班班长,现任武汉市江汉区排水队疏捞三班班长。他三十四年来,带领他的疏捞班,每天掏窨井、钻管道,掏出一筐一筐的淤泥重达十吨。艰苦的环境和岗位,把张猛和他的班组磨练成了不畏艰辛、甘于吃苦、乐于奉献、深受辖区居民欢迎的排水疏捞队伍。今年53岁的疏捞工张猛,先后两次被评为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劳动模范、200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赴京出席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朴实无华,疏涝显著
30多年来,张猛天天“浸泡”在淤泥浊水里,与污泥、粪水打着交道。江汉区5.97万多米长的地下管网,他来来回回捞了不下20遍,他对管辖区域内的8万7仟余座窨井的具体位置、每一段排污管道自身的特点、流向和口径都烂熟于心。同伴们和社区的居民群众称他为城市“肠道”的活地图;他在实践中总结发明的“三道弯绞管作业法”终结了暗管不能绞管的历史。“高压水柱洗泥拽树根法”被排水队命名为“张猛工作法”。先后解决了“T”字形管道等一系列疏捞难难题,每年可节约改造经费8-10万元,至今已节省170余万元。他带领的疏捞班组每年疏捞井孔7万余座,疏浚管道2万7千余米,处理各种渍水问题2300余起。每当遇到突发事件,他从来都是冲锋在前、不顾个人安危;他以居民群众利益为已任,设立了疏捞热线电话。1992年,张猛所在的排水队成立了以张猛命名的“张猛疏捞突击队”,活跃在江汉区的大街小巷,每年为居民解决渍水问题及窨井盖破损问题7000余起。2007年张猛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整理成《张猛排渍堵点处置手册》,成为了排水队干部职工排渍疏通必备手册,为处置堵点提供了方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为班长,他热爱集体、团结协作。视集体荣誉为生命,视同事居民为亲人;时刻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为集体荣誉添砖加瓦,用自己的一点一滴温暖每个职工和居民,千方百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用真情凝聚人心,用实干激励人心,无论领导让他带领什么样的班组,他都能使班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干好工作。
2010年3月以来,中央电视台先后4次专题报道张猛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很大反响,极大的鼓舞了水务工人的积极性。2010年4月27日张猛同志光荣出席了在京举行的全国劳模代表大会。目前,在江汉区,张猛及其突击队的身影随处可见。正是有了张猛和排水队这支能吃苦、作风硬、不畏艰辛的疏捞队伍,辖区污水满溢的状况才得以全面控制和解决,为创建文明城市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江汉区水务局
水务工程建设管理科负责人曾燕飞
深耕水务  做治水尖兵  建设美丽江汉
曾燕飞的性子里有工程师的知性和认真,也有女性特有的智慧和从容。1994年,从武汉市城乡建设学校毕业的曾燕飞带着少女的稚气来到江汉区水务局。从此,便一头扎进市政排水----这个大老爷们扎堆的行业。
24年来,她以对江汉水务事业的无限热爱和“不怕脏,肯吃苦,爱琢磨,勤钻研”的执着,从技术员成长为工程师,连年被评为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连续两届作为专业技术代表出席江汉区党代会。她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义无反顾地奉献给了江汉水务事业。
清管渠畅排水的“业内行家”
江汉区面积28.48平方公里,600多公里排水管网纵横交错,曾燕飞对每一条干网的走向,每一座泵站的功率都能脱口而出,如数家珍。“雷声就是号角、雨声就是命令。”每逢大雨,也是曾燕飞最忙的时候。2016年7月6日凌晨6时,一宿未眠的曾燕飞,冒着倾盆大雨趟着齐膝深的积水,徒步赶到单位,调度全区排渍防涝。曾燕飞记不清这是多少次在一线调度,记不清这是多少个不眠夜。2011年“6.18”、2014年“7.23”、2015年“7.7”、2016年“7.6”……“坚持把城市灌渠畅通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正是这样质朴的信念,曾燕飞逐渐成长为清管渠、畅排水的业内行家。
业内领跑的“排渍尖兵”
曾燕飞勤于思考,善于技术革新。面对老三栋、马场公寓渍水等顽症,她大胆提出“修建节制应急闸门”、“阻断外围雨水倒灌”、“架设应急泵抽排”等方案,使一些老渍水点的应对渍水级别提升了一个甚至几个等级,解决了许多老旧地区逢雨必涝的顽疾,受到了居民的热情点赞。曾燕飞对江汉区每一个排水水系了如指掌,对每一条排水管道了如指掌,对每一个排水泵站了如指掌,为江汉排水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无死角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她负责江汉区排水规划、排水设施建设和维护等工作,多次被市水务局邀请参加水务工程项目咨询、评审以及全市排水管网修编工作。
新时代的“治水领军人”
2011年以来,全市水务工程建设规模空前,曾燕飞几乎整天泡在工地一线。从项目规划、现场施工管理协调、审计结算等,她牢牢把握关键节点,精心统筹,先后组织实施了“江汉区北部地区社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一、二期)”、“汉正街排水主干管工程”、“大兴路排水干管工程”等多个大型水务项目,参与建设“民生路泵站工程”,涉及的总投资近4个多亿,在全市率先完成雨污分流改造任务、“四水共治”任务。曾燕飞还主持完成了《江汉区防涝专项规划》《江汉区污水专项规划》《江汉区重要渍水点研究》等多项规划。
“科学谋划江汉区排水建设管理发展方向,统筹思维、精准定位、系统规划,推动我区排水工作走在全市各城区前列。”曾燕飞对自己、对江汉水务的未来提出了新要求。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