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养老服务关键是提高职业吸引力
阅读量:3670716
2019-10-22
现有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就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而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并且流失严重仍是主要症结。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吸引力,应保障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用工安全,畅通发展渠道,提升他们的组织归属感与职业认同感。同时,还要加强培训,促进岗位要求与护理人员能力与知识的有效匹配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民政部联合颁布实施《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新标准相较旧版的一个重要修改,在于“不看学历看能力”。建立合理薪酬体系、构建职业发展体系……一系列措施都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吸引力。
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近2.5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人,按照护理人员与老年人1∶3的平均配比,需要养老护理员约1300万人。但是,现有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只有30万人,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就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而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并且流失严重仍是主要症结。近年来,笔者走访了不少养老院,发现它们都面临一个窘境,那就是养老护理员之困,尤其是年轻护理人员离职率高。有的养老院院长坦言,新招来的员工经过一年半载培养,好不容易能独立工作,人却跳槽了。
招不来、留不住,养老院面临的尴尬,凸显了老年人实际护理需求与实际护理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养老护理员的日常工作不仅非常辛苦,而且还存在薪酬偏低、缺乏上升通道等问题。即便有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往往也缺乏工作经验和技能,鲜有专门机构对他们培训。除此之外,不少人甚至直接把养老护理员理解为保姆或佣人,社会上的种种偏见,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社会养老服务行业劳动供给和实际需求的巨大“壕沟”,提醒我们尤其要重视人员供给方面的政策。很多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已经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如日本很早就对参与老年护理实践的护理人员实行分层培养和使用,按学历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介护士、准护士、护士、老年专业护士。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养老服务需求正呈现高层次、专业化、多元化发展态势,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理应顺应行业发展和市场用人需求,建立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层次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以改善养老护理人才的等级结构。
此次两部门对养老护理员技能标准的重新定义恰逢其时。在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吸引力上,新标准不仅对养老护理员的内涵重新界定,新增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技能要求,提高高等级养老护理员的管理能力,还提出逐步构建鼓励养老护理员从业的政策措施,如指导各地建立养老护理员入职补贴和岗位津贴制度,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挂钩机制等,这些举措对增强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吸引力大有裨益。
政策固然好,关键还在于落实。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吸引力,首先还是要不断树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正面形象,有效引导大学生、农民工与下岗职工等潜在就业人群。应该看到,养老服务业的工作场所属于压力型环境,因此对这一就业群体应提供充分的人文关怀,保障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用工安全,畅通发展渠道,提升他们的组织归属感与职业认同感;从培训内容看,有关部门应根据护理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设计社会培训与在职培训的跟进计划,促进岗位要求与护理人员能力、知识的有效匹配;从薪酬待遇来讲,在现阶段我国养老护理人员供给中临时工所占比例仍较大,签订的非正式劳动合同无法充分保障其社会福利与薪酬水平。因此,养老机构在规范用工的同时,要考虑为其设计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路径,可考虑通过“医养结合”的服务内容,促进医、养、护人员的相互转换,从而提高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
来源:中国经济网
推/荐/阅/读 ----------------------------------
第四期全国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师培训班
【免费】燕山老年用品展销会招展启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面向社会公开招募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机构和培训机构的通知(全文)
第三期全国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师培训班在京正式召开
关于开展老年护理需求评估和规范服务工作的通知
第五届中日韩健康养老产业高峰论坛在潍坊成功召开
我委员会组织考察团参观第四十六届日本国际福祉器械博览会
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
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民政部颁布实施《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全文
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
养老产品合作 | 涉外交流考察 | 涉老企业资源对接/输出/外资引进 | 其他涉老服务咨询
请联系张老师手机/微信:1368103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