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必到过马台街,但你一定听说过这个地方。
譬如耳熟能详的《喝馄饨》,唱的就是马台街的街头巷尾、家长里短。

马台街的历史,说简单不简单,说复杂也不复杂。
它由起初的三条巷子合并而来,1991年,南京的第一批下岗工人来到这里摆摊,渐渐地就集结成了一条马台街夜市。
而正是这条夜市,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个热闹又难忘的夜晚。

那时的马台街,是个小小的不夜城。
一个个瓦亮的灯泡,几张桌椅,是美食摊主的标配。如果只是卖点小玩意,一辆推车便已足够。
看似简单,却承载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小青年们来这里约会,附近的居民来这里淘货,小孩则把这里当成了游乐场,好不快活。

那时的马台街,下午5点还没完全热闹起来,摊主们推着烤箱、座椅、煤气罐……陆陆续续走上街头,“阿要辣油”的吆喝声越传越响。
徘徊周围的“吃货们”也早就按捺不住了,梅花糕、臭豆腐、铁板鱿鱼……揣个100块钱在身上,足够吃到走不动、买到拿不了。

6点的马台街,逐渐进入高潮。人群渐渐多起来,303公交常常堵到开不动;刚一起聊天的小伙伴,可能一回头便找不到踪影了。
拥挤的人流,烧烤腾腾的烟雾,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各种飘香的美食……穿梭其中便是一天最快活的时光。

而这样的热闹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人群渐渐散去,摊主们也慢慢收拾起桌椅,星点灯光中开启了回家的路程。

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些夜市飘香的美食。
夜市的美食,说不上多精致,多讲究,光是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就足够让人心动。
梅花糕、活珠子、臭豆腐、烤肉串、老头盖浇饭、瓦罐面……毫不夸张地说,这里逛一圈,整个南京的美食全都尽收肚皮。

没有流动的摊位,北京华联旁的孙氏梅花糕门面小得只能容下炉灶和老板一人,再多一人都无法伸展身手。
刚出炉的梅花糕,用一次性纸杯装好,捧在手上就可以直接咬了,软软糯糯的,吃完满嘴生香。

童家巷的左师傅梅花糕门面也不大,店内只有3个炉子、3口锅,一到周末,全是前来排队等待的小伙伴。
梅花糕外皮酥脆,糯米丸子饱满Q弹,味道没差,但就是没有记忆中小摊子。

都说老王的馄饨摊和老头盖浇饭是一对,如今的马台街,从头走到尾都找不到老王了,再也听不到那亲切的“阿要辣油”了。

老王的馄饨摊没有了,但老头盖浇饭一直都在。那时的我们,吃盖浇只认这家,顺便叫个猪肝,来个皮肚,那叫一个满足。

重新装修过后,老头盖浇饭的价格也涨了不少,分量一如既往地多,只是再也不是当年的味道了。

而这条不长不短的夜市,除了美食,还有很多小玩意。
那时,找碟买碟是最时尚的的逛街方式。在那个没有淘宝的年代,马台街夜市是最好的选择。

无论是D5、D9还是蓝光,只要耐心找,一定能找到。找到一张偶像的CD,就像捡到宝贝一样。
如今,手机、IPAD取代了碟片机,在随时能找到资源的网络时代,再也没有人陪我们一起去54号碟屋、小魏音像淘碟片了。

贴画、海报、小首饰,无疑是女生的最爱。
潘西们吃饱了,这边挑挑,那边还还价,忙得不知疲倦。如今仍然有很多小玩意,宝贝似的珍藏着。

2007年,由于夜市造成的脏乱差堵,马台街夜市被整体关闭,一大波人自发来到这里,吃最后的小吃,买最后的碟片,淘最后的小玩意。

如今的马台街,熟悉的道路上划分出了快慢车道,竖立起了隔离栏。
有时路过会碰到一两个路边摊,路灯微醺中,看着热气升起,一种微妙的幸福感就会涌上心头,仿佛时光倒流一般。

没有熟悉的推车,没有熟悉的吆喝声,没有熟悉的人挤人……
时间带走了马台街夜市,却带不走那些美好回忆。
1991-2007年,这是一个属于马台街夜市的时代。对于南京人而言,马台街夜市不仅仅是淘货、娱乐逛吃的地方,更是南京人内心的一种情结。
@夹生的憨孩儿:小时候最喜欢逛马台街夜市买冰箱贴的!噢!还有射击打气球的!
@设其为x:在湖南路马台街口住了18年的我,对这条街真的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怀念,曾经小学放学和小伙伴一起买的铁板鱿鱼,章鱼小丸子,锡纸烤翅,如今,一片废墟。
@吃面少女duangduangduang:我初三那年想考南外的高中,就在马台街的一个宾馆楼上补课,每晚爸妈送我去特别辛苦,就记得晚上很冷,马台街的街边很热闹很喧哗。
@杨小悠悠的母后:马台街住了5年,婚后没孩子的日子,自由自在又市井,下班回家不做饭,吃大排档,逛夜市,现在想起来怀念的要哭了。
@一路到这里:马台街夜市买的首饰,居然还没有褪色,不知道夜市是否还存在,充满青春回忆的地方,真想再次回去。
入夜后的马台街才是它最真实的模样。残损的夕阳带走最后一抹余晖,留下了一个朦胧的夜晚。
那时的马台街有酒有美食有故事,如今,没有了夜市的马台街又在上演着新一轮的故事。
关于马台街夜市,你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留言告诉小编吧~

- END -
*来源:南京那些事(Nanjing-Story),素材来源:西祠胡同、摄图网、大众点评等网络。
*编辑:南京好吃好玩(ID:hotnanjing)
*商务合作:13913873947
*注: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