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
又到了吃螃蟹的最好季节
正可谓膏肥蟹黄时
![]()
其实早在百千年前
螃蟹就已成为盘中美味
可以说食蟹文化源远流长
![]()
但对于螃蟹的那些事:
有什么营养、怎么吃、谁能吃等问题
你都知道吗?
农历十月前,可吃母蟹,因其蟹黄多;
农历十月后,可吃公蟹,白胶质较多。
除了美味,蟹的营养也是极其丰富的。可以与我们日常吃的鸡蛋比一比,所含营养一目了然。
螃蟹与鸡蛋的营养成分对照表▼
![]()
Ps:以上是每100g食材所富含的营养。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
● 首先,螃蟹含有大量的人体所必须的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糖)、蛋白质、脂肪;
Ps:因为富含蛋白质,所以有高胆固醇、高嘌呤,痛风患者食用时要有所节制,有感冒、肝炎、心血管疾病的人最好不要吃。
● 其次,在人体所必须的矿物质上,钙钾磷钠铁等元素还远高于鸡蛋。
Ps:由于钠的含量太多,所以高血压病人最好不吃。
● 此外,蟹中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皮肤的角化也很有帮助。
![]()
咬一口雪白肥满的蟹肉,口感香甜弹牙;吸一口嫩黄鲜美的蟹黄,心魂都能被摄了去~不过,这黄色的都是蟹黄吗?还有,老听人说“孕妇吃蟹会滑胎”,“螃蟹+柿子=中毒”,到底真的假的?
让你回味无穷的蟹黄和蟹膏,其实是......
蟹的生殖器官(嗯,你没看错)。
很多人会混淆蟹黄和蟹膏,还误以为黄色的都是蟹黄或蟹膏。事实上,它们仨不是同一个东西。
蟹黄只存在于母蟹中,是其体内的卵巢和卵细胞。平时我们吃到的橘红色、一粒一粒有颗粒感的,就是蟹黄。
黄色的,则是雌蟹的肝胰腺。
![]()
而蟹膏只存在于公蟹中,主要是副性腺及其分泌物,白白的、黏黏的。其中黄色的,同样是公蟹的肝胰腺。
蟹黄和蟹膏的营养成分相似,脂肪的含量都比较高,可以达到15%以上。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其次是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
怎么分辨母蟹、公蟹?教你一个方法:
母蟹腹部呈圆形,俗称“圆脐”,像“尿不湿”;
公蟹腹部呈三角形,俗称“尖脐”,形似“三角裤”。
怎么分辨母蟹、公蟹?教你一个方法:
母蟹腹部呈圆形,俗称“圆脐”,像“尿不湿”;
公蟹腹部呈三角形,俗称“尖脐”,形似“三角裤”。
吃螃蟹的五大禁忌要记牢
说完不适宜吃蟹的人群,还得说说吃螃蟹的五大禁忌。要不然,适宜吃螃蟹的人也可能吃出毛病来。
一忌吃生蟹醉蟹螃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寄生虫等,食蟹时一定要蒸熟或煮透,一般水开后要再加热15分钟才能起到杀菌作用。传统的食蟹方法是清蒸并佐以姜醋汁,这种吃法是科学的,既保证螃蟹体内的细菌、寄生虫被杀死,还能确保螃蟹的原汁原味不被破坏。
有些人喜好食用生蟹、醉蟹,觉得那样味道更鲜美,但蟹体内附着的各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也会趁机进入人体内,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腹泻、腹痛和呕吐等症状。醉蟹虽然浸了黄酒、白酒,但螃蟹本身还是生的,酒类是无法彻底杀菌消毒的。若醉蟹中所含的肺吸虫囊蚴进入人体并发育为成虫产卵后,严重的还可至人的大脑、皮肤、肝脏等其他器官寄生。所以,这两种吃法应舍弃。
二忌吃死蟹螃蟹死后,其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扩散到蟹肉中,分解蟹肉中的氨基酸,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因此食用死蟹可能诱发呕吐、腹痛、腹泻。除此之外,垂死的蟹也最好别买。另外,蟹肉中富含组氨酸,当螃蟹死亡后,一些含组氨酸脱羧酶的细菌可在适当条件下使蟹肉中的组氨酸脱羧基形成大量组胺。组胺是一种致敏物质,能使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促进黏膜、腺体分泌增多,导致过敏症状,严重的还可能会引起循环衰竭。
三忌吃久存熟蟹存放的熟螃蟹极易被细菌污染,因此螃蟹宜现蒸现吃。万一吃不完,剩下的螃蟹一定要保存在冰箱中,并在下一餐时吃完,吃时须回锅再煮热或蒸透。隔夜蟹建议不吃,回锅加热虽可杀灭病原微生物,却不能破坏毒素,仍然存在危险性。
四忌吃蟹腮、蟹胃、蟹肠、蟹心螃蟹的蟹腮、蟹胃、蟹肠、蟹心这四个部位不要吃。打开蟹壳时,两侧的灰白色条状、柔软的部位就是蟹的鳃条,它是螃蟹的呼吸器官,直接和外界接触,容易积攒污物和重金属等。位于蟹壳前半部、眼睛下方的三角形部位是蟹胃,一条黑色条状物是蟹肠,这两个部位是螃蟹的消化器官,里面装着食物和代谢物,也有积攒污物的可能。蟹心,俗称“六角板”,位于蟹黄或蟹膏中间,呈六角形,被人们认为是螃蟹“最寒”的部位。此处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留有较多血液,其血液成分与人体有较大差异,容易引起免疫反应。
五忌吃太多前文说过,螃蟹中含的蛋白质和蟹黄中含的胆固醇比较高,一次过量食用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按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的推荐,水产品的适宜摄入数量是一次吃40-75克(可食部分),相当于带壳的螃蟹100-188克,且一周内最好不超过3次。188克的带壳螃蟹,大概相当于一个4两重的大号螃蟹。
热点释疑
螃蟹能不能和水果一起吃?
不少人都有一个疑问,螃蟹和水果能不能一起吃?因为有一种说法,海鲜中含有的五价砷可能会与维生素C起反应,产生毒性。
在我国,正规渠道出售的海鲜需要经过相关部门检测,砷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每公斤0.5毫克。按此推算,一个人需要一次性吃上150公斤海鲜和十几斤水果,才可能出现毒性反应,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况且,有研究人员在模拟胃液中开展研究发现,维生素C并不能单独将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砒霜)。因此,吃螃蟹、虾等海鲜的时候不能吃水果、不能吃维生素C片等说法,并不成立。
孕妇能不能吃螃蟹?
相信很多女性在备孕或怀孕时,都会被旁人提醒“不能吃螃蟹”,其原因通常是螃蟹性寒凉,有活血化瘀之效,食用后会使气血下行易致孕妇滑胎、流产。秉持这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那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答案是否定的,没有统计数据显示流产和吃螃蟹有关。孕妇吃螃蟹后流产,往往是因为错吃了螃蟹,如孕妇本人对海鲜过敏,螃蟹本身不新鲜或有细菌寄生虫等。这些孕妇在食用螃蟹后出现过敏反应或急性肠胃炎等症状,最终没保住胎儿。
正常孕妇可以吃螃蟹,但如果在没有怀孕时吃螃蟹就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那建议怀孕时就不要吃了。此外,明确为体质虚弱、消化功能弱的孕妇,尽量少吃或不吃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