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 智 巷 qiu zhi lane
记录 | 观察 | 洞见
关 注

热 点 聚 焦

日前,由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的陈某等人强制侮辱案在镇海区法院开庭审理。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宁波某学院董某等6名学生,作为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五到一年有期徒刑。
——10月20日《法制日报》
据承办检察官介绍,该6名学生在学校宿舍内对同学小江(化名)采用口塞纸巾、绑皮带、脱衣拍视频发微信群、灌酒、强迫抽烟、剪头发、身上写侮辱性语言等方式进行凌辱,并通过拳打脚踢、扇耳光、扯头发等方式对小江进行殴打。欺凌、殴打行为持续了数小时。后经法医鉴定,小江已构成轻微伤。
这就是一起典型的校园欺凌案。此案极大影响了小江的学习、生活,原来挺活泼的一个姑娘,现在长时间不敢去上学,不敢和同学接触,不敢参加社团活动,戴着口罩才敢出门。小江曾经说,她现在走在路上都会有那种被人关注、被人盯着看的感觉,总感觉有人在背后议论她。
一个不能保护老实人的社会,一个遵纪守法公民的合法利益得不到保护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社会。同样道理,一个不能给学生创造宁静学习空间,不能维护学生合法学习权益的学校,也不会是一所好学校。2016年底,北京中关村二小的一名学生,刚刚满10周岁,在学校遭遇校园霸凌,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然后校方采取了“和稀泥”的方式进行处理,引起了家长不满,于是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朋友圈广泛传播,引发人们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普遍关注。
“厕所垃圾筐扣头”,无论是出于什么动机,都逾越了玩笑的底线,是典型的校园欺凌了。遇到这样的问题,学校如果怕麻烦,不敢果断采取措施,该处分就处分,该赔礼道歉就赔礼道歉,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除了受害的学生会产生心理问题,身心健康受影响之外,还会产生“示范效应”,一起校园欺凌的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会引起更多的校园欺凌,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更多的麻烦。

长期以来,校园欺凌一直得不到合理的处置。学校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敢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而只是将之当成“学生争执”淡然处之。一方面,学校很少会对“被欺凌学生”的投诉足够重视,不是“零容忍”,而是“一直容忍”;另一方面,那些长期施暴的“危险学生”也很少会得到足够的风险评估和事前干预。这种情况,从小学到高校都有存在,学校一旦麻木不仁,酿出大祸了才出手治理,那就是悔之晚矣。
总之,对于校园欺凌事件,司法机关、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千万不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应该果断进行处理,该惩戒就惩戒,以儆效尤。否则,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欺凌者继续做恶,且行为变本加厉,被欺凌者只能忍气吞声,最后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学校在处理无方的情况下,可以将问题学生交由司法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该判刑就判刑,该惩戒教育的交给社区进行惩戒,让施害者引以为戒,并警示其家长对孩子严加管教。
作者丨朱小峰(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之江评论员)
编辑丨蔡寅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