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学生发展】来,脑补一节生物课,这些细胞动图可不常见!

【学生发展】来,脑补一节生物课,这些细胞动图可不常见!

阅读量:3676281 2019-10-22



审核人:辛颖
撰稿人:
编辑人:姜涛


来来来,脑补一节生物课,
观察一下这些细胞的动态形状,
突然感觉浑身痒痒的有木有?
1吞噬细胞
人类的吞噬细胞有大、小两种。小吞噬细胞是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大吞噬细胞是血中的单核细胞和多种器官,有木有90年代港片男猪脚遭“古惑仔”追杀的场面感?凶猛的“古惑仔”就是白细胞,被追杀的是细菌,而在一旁坐山观虎斗的则是红细胞。

2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是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红细胞老化后,易导致血管堵塞,“落红”真是无情物,化作废物堵血管。

3核苷酸
核苷酸也玩“星际穿越”,核苷酸被囊泡吸收,如同宇宙飞船穿越太空一般。

4驱动蛋白
展现“行走”的力量。它能利用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驱动自身及所携带的货物分子沿微管运动的一类马达蛋白,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

5精子细胞
精子与卵子神奇地结合了,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6乳腺癌细胞
而癌细胞因其细胞周期失控,就像寄生在细胞内的微生物,不受正常生长调控系统的控制,能持续的分裂与增殖,并破坏正常的细胞组织。

7细胞分裂
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人体也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分裂是指活细胞增殖其数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是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

8上皮细胞有丝分裂
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细胞核分裂的过程。通过有丝分裂,每条染色体精确复制成的两条染色单体均等地分到两个子细胞,本是同根生,分裂何太急?

9神经元
大脑的神经元细胞实时创建记忆,如星空一般难忘。

10细胞凋亡
一般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

以下是几种不太常见的生物现象,大家一起长知识哦~伪装大师
原理:“看我变身!!啊不,变深!!”拟态章鱼(Thaumoctopus mimicus)可谓是海中顶尖的伪装大师,它可以控制皮肤中众多的色素颗粒形态,从而迅速改变体色。而柔软的身材和触手则让它可以模仿多种生物的外形。根据统计,拟态章鱼至少可以惟妙惟肖的模仿十五种其他生物的外形。
花絮:头足类皮肤中含有大量的色素细胞,这些色素细胞由肌纤维牵拉,能够变大和变小,从而改变肤色,多种乌贼和章鱼,都是变色高手。
变换大小的色素细胞。
以及,拟态章鱼的这种能力也遭到了吐槽……

一触即发
原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各种各样,而一些植物选择了依靠自身的“蛮力”来将种子弹射出去。凤仙花(Impatiens sp.)就是如此。它的蒴果在发育过程中,果皮的内侧和外侧细胞发育速度并不一致,因此果皮内储存了强大的张力。当果实成熟之后,稍微的风吹草动就会使得果皮从接缝处开裂,张力被瞬间释放使得果皮裂片向内卷起,同时种子便被“借力”弹出。
花絮:凤仙花属的属名Impatiens,就是来自于“impatiens”(急躁的),描述的就是它的果实一触即发的特性。
“生生”不息
原理:“海马是由海马爸爸生出来的”,这句话我们从小就听说过,不过严格来说,它只说对了一半。海马是海龙科海马属(Hippocampus)的鱼类,与众不同的是它的头部与身体呈直角,在水中直立游泳,并可以尾部卷住海藻等固定身体。海马的卵还是由雌性产生的,只不过雌性将卵产于雄性腹部的育儿袋中,卵在育儿袋中受精并孵化。因此当小海马孵化出来后,就形成了“海马爸爸生小海马”的景象。
花絮:事实上整个海龙科的鱼类都有“雄性育儿”的现象。只不过只有海马为人类所熟知而已。
“吐火”鱼
原理:这是吐火的鱼吗?其实不是。这其实是一条天竺鲷吞噬又吐出了一只微小的介壳类甲壳动物。海洋中不少甲壳类动物,包括介壳类的海萤(Cypridina)及磷虾等在内,在受到惊扰后会释放荧光素。荧光素和一同排出的荧光素酶相互作用,能够闪亮的荧光,而荧光则能吸引更大猎食者,从而成为逃避当前捕食的一种策略。
花絮:除了甲壳动物外,很多诸如水母、头足类和原生动物等的海洋生物都能发光。在夏季夜晚的海边,海浪的刺激使得众多发光生物发出点点荧光,形成美丽的荧光海滩。

夜光虫在吉普斯兰湖形成的“荧光海岸”。
长长的一吻
原理:这是名符其实的“长长一吻”,只不过长的不是时间,而是真正的长度。而且这一吻,通常带来的不是爱意,而是猎物的死亡。隆头鱼科的伸口鱼(Epibulus insidiator)就是这一绝技的拥有者。伸口鱼的前颌骨极度延长,完全架在颅骨上,而下颌骨则后伸到鳃缘下部,之间由方骨等骨骼连接,构成了一个“伸缩支架”,其上覆盖着有弹性的膜。当伸口鱼捕食猎物时,前颌骨和下颌骨一起伸出,形成了长长的吻,而突然增加的体积所带来的负压会将猎物吸入口中。

“长吻”的内部构造
花絮:鱼类的头骨相当复杂,颌骨也有许多变型来适应不同的取食类型。例如海鳗在喉部还具有一副内颚,能够将猎物“拉入”鳗口。
飞蛇
原理:你没看错,蛇也会“飞”,不过准确来说,应该是“滑翔”才对。生活于东南亚地区的金花蛇(Chrysopelea sp.)在长期的丛林生活中演化出了在树木间滑翔的能力。它能依靠肌肉将肋骨向两侧张开,从而使得原本圆筒状的身体截面变扁,从而增加空降时的阻力,并改善气动外形,这使它们在下降的过程中能滑翔上百米远。
金花蛇滑翔时张开的身体。
花絮:一些蜥蜴,如飞蜥(Draco)也能依靠张开肋骨和覆盖其上的皮膜,形成固定的“翼”来协助滑翔。
本文来源网络,若侵删
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赞哦~

关注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qhfzsdxx-2015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