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啰嗦的开头
细想了一下,毕业后读的书似乎比读书时期的量还要多。高中以前基本上没怎么看过文学书,经常看的是一些学生杂志,除了《青年文摘》《读者》这些知名度较高的杂志,还有两三家比较贴近学生时代的,我都忘了叫什么名字,有一本叫哲书还是哲思的来着。这些小文章看过就忘了,所以在高中以前的读书阶段基本上没积累出什么文学底蕴。
最记忆深刻的还是小时候捡起叔叔的已经泛黄的很残旧的课本,读过莫泊桑的《项链》,恰巧初中语文老师课堂上问过这篇文章,进而为自己能答得上来沾沾自喜。
到了大学,泡图书馆还是大三大四的事情。但更多的是去复习备考刷题。除了专业课的课本之外,在图书馆看的专业书和文学书都能用手指头数出来。大二更是荒谬,一次性借了最高额度10本书,厚厚重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搬回宿舍,把书柜摆满,到了还书日又厚厚重重地驼回图书馆,但实际看完的没几本。
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肚子里没墨水,出来社会总会混得很艰难。办公室里每一个同事的桌面上都是高高的一摞书,这深深地刺激了我。又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跟上深圳的节奏,我也开始慢慢培养自己看书的习惯。
所以,终于要开始进入正题了。
最近看了好几本书,以前总会写思维导图,但是自从Xmind被卸载又装不上之后,我就开始懈怠了(最近发现WPS也有脑图这个功能,可以尝试一下)。然后就想说那就写一下读后感吧,不然看过的书,过一段时间就忘得干干净净了。但是打开文档,真的要开始写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事情太难了。半天敲不出几个字,敲出来的几个字自己都看不下去。
但,我还是想把它写下来。

第一本是余华的《活着》。
这本书是我看的寥寥无几里的几本书里,把我看哭的一本书。简单地构思了一下,决定从人物关系这个方向写。
开头出现的是主人公徐福贵和他爹的戏码。福贵把家产都败光了,福贵的爹说赌钱赌输了全副身家,但是即便往后穷得响叮当,人也要讲诚信。就把赌输的家产都兑现给了龙二。福贵爹把家产都换成两大箩筐的铜币,让福贵挑去给龙二,沉甸甸,也让福贵知道这个担子的分量。
而有一句话让我觉得和一般的近代剧情不一般的是,福贵爹说了一番话:“我是个败家仔,我爹留给我的财产只剩这一分三亩地,我的儿子也是个败家仔,把这一分三亩地也都输了。真是有因必有果啊。”不知是不是电视剧看多了,剧里的老爷鲜有反思自我之势,子不教父之过。这个也是我对福贵爹颇有好感之处。
福贵的娘也是一个和一般剧里的婆婆不一般。看来我真的被电视剧毒害了,总是有一些不识趣不懂事的三姑六神或者难缠的婆婆在剧里出现哈哈哈哈哈,使得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角色和性情的时候,总会很惊喜。
福贵的娘,不说出身如何,至少嫁入徐家,也享了大半辈子的福。在晚年的时候,却要一贫如洗,给一般人确实难以承受。但是她却很平静,和儿媳妇一起做着农活,不倚老卖老,也不指手画脚,甚至有些时候站在儿媳妇的一方。虽说家有变故,但我始终觉得这个故事的开头和主人公的生活,并不算太糟。生活的幸福,就是身边的人互相扶持和理解。

福贵的媳妇,叫家珍。这个女人很传统,却也令人敬佩。古代的女人要从一而终,无论夫婿是好是坏。而近代的女人,确实极为坚韧。
先说书里的人物——家珍,也是有钱人家出身,门当户对地嫁过去了。福贵一见钟情,她便一生相随。福贵在外面玩女人,经常不给自己父亲面子,败家产后父亲要接自己回家。家珍依然守在福贵身边,这个应当是非常大的勇气。福贵终于醒悟,想要开始好好过日子。在给福贵的娘找医生找药的时候,被抓去当兵。一般人都以为他是逃了,想离了这苦日子。但家珍坚持地等了他好几年,在上有老下有小的艰苦环境下,一个人把这个家撑下来了。
近代的女人,这五个字我觉得分量真的很重。像最近热映的《我和我的祖国》里《相遇》这个片段,就说到特殊时期,男人为家为国隐姓埋名,连家人都不能告诉身在何方。而那个时候的女人,真的就愿意苦苦相守。现实中邓稼先和许鹿希就是人人知晓的感人佳话。又说到现代,我可能又被电视剧毒害了还是现实也有不少例子。在一方有难时,另一方往往狠心离去。
爱情是一种信念。你若在,我便不离。
爱情是一种勇气。你若有难,我仍不弃。
前方一片漆黑,回头一看,你站在那里对我笑,整个世界都明亮了。

有庆,是福贵的小儿子。
他我一直不知道该从哪点开始写起,感觉很乱,但是有庆是有很多地方让我感慨的。
一出生,家里就破产了,一天好日子都没过上。福贵给他买了羊,他就下课放学跑回来给羊割草又跑回学校上课,由此锻炼出了超强的跑步技能。有庆,是个上进又懂事且很有爱心的孩子。想着家里困难,要去赚钱,觉得读书没用。但因此被福贵打骂了一顿,福贵还在学校不给他面子。
福贵,如传统父亲一般,父爱如山,如山一般沉默。有爱说不出口。也很庆幸,家珍作为一个中间人有所调解。这个也体现在家庭中,协调者的重要性。
而这本书真正让我落泪的地方,是有庆的死。
一次,县长的孩子生病,需要输血。有庆,匹配上了。医生抽了一管又一管,完全不理会有庆支撑不住,最终输血过多死了。本来输血是救人,反而输血还害死人,颇有一种一命换一命的无理要求。医生的冷漠导致了这场悲剧。如果有庆还活着,长大后应该也是相当有出息的了。可悲可悲~现实的残酷,让这个原本残落的家,雪上加霜。
家珍病倒了,重担压在了大女儿——凤霞的身上。原本已到适婚年龄了,还迟迟未有人来提亲。不说凤霞因病致哑,家里这种负担,一般人也不敢趟这趟浑水。这时候二喜出现了,虽是个偏头,但是干活样样行,三下五除二把福贵的漏雨房顶给补好了。八抬大轿风风光光把凤霞迎接到城里,两夫妻恩恩爱爱,和和美美。
凤霞和二喜都很极为孝顺的人,虽然各有缺陷,但是和左邻右里都相处得很和睦。偏偏是这个心地善良的凤霞难产而死,有责任有担当的二喜工地意外而亡,就连唯一的第三代——外孙苦根,也吃豆子撑死了。至亲之人,接二连三地离福贵而去,人生,何以承受?

最后,说说福贵和他自己。买了一头老牛,与孤苦伶仃的自己共度晚年。人生种种大起大落,都已经经历过了。福贵一家跌宕起伏,但也一直用生活的心态生存着。最后,日落山下,千帆阅尽,淡然自若。
这个感悟间隔写了将近一个星期。一开始,确实不知道怎么落笔。一是很久没写东西了,二是提笔就写就写得乱七八糟,自己都看不下去。偶尔在刷牙的时候,坐公交的时候一闪而过的灵感,反而让自己能够清晰思绪。有庆那个部分,虽然没有什么人生大道理,但是就真的很惋惜。
一本书,只有一个中心思想,但是其他组成部分的蕴意,也很耐人寻味。
另: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多写一些读后感哈哈哈哈~
——晒咸鱼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