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9012年了,华语乐坛还流行唱情歌吗?

9012年了,华语乐坛还流行唱情歌吗?

阅读量:3683678 2019-10-22


各项报告或数据都说明了,抒情歌曲的市场犹在。
作者 | 柳成枝
9月16日,周杰伦在上一张单曲《不爱我就拉倒》发行后隔了将近一年推出了自己的全新数字单曲《说好不哭》;紧接着一个月,林俊杰陆续推出了全新单曲《将故事写成我们》、《Show The World》、《Wonderland》。在华语乐坛新生代歌手推陈出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许多80后、90后的粉丝也迎来了青春时期的偶像周杰伦、林俊杰等歌手的新歌。

从90年代的“情歌盛世”过渡到千禧年后中国风、Hip Hop、R&B各种曲风的百花齐放,周杰伦、林俊杰、陶喆、王力宏等歌手的创作可谓是功不可没。抒情歌曲虽然仍然是华语乐坛的大宗,但是流行却变得多样化,近两年的《燃烧我的卡路里》、《生僻字》、《沙漠骆驼》到《学猫叫》等爆款金曲都难见抒情曲风的踪影。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专辑、单曲文案都会强调歌手在选曲或编曲上的创意和糅杂性。 以市场上的顶级流量歌手为例,张艺兴的《Honey》专辑文案写道:“张艺兴在这张EP里尝试了全新的风格,融合了Funk、Trap、Dance Pop、Hip Hop等多种音乐元素”;易烊千玺《我乐意沉默释放内心焰火》的专辑文案写道:“陈伟伦和郭顶两位制作人,以《灾》、《亲爱的,这里没有一个人》和千玺擦出‘迷幻’火花,让大众惊艳他深入风格上的破格与重塑;《Don't Tie Me Down》更进一步,以极致摇滚曲风突破想象力,是大动态、粗颗粒、质感超然的Band Sound乐队化作品,制作人火星电台高度认可千玺在强烈爆裂感编曲中,迅速掌握重点,以‘生猛而妖娆’的声音反向演绎。” 正如任何的时尚都是一种轮回一样,唱片时代带起多元曲风的周杰伦、林俊杰在流媒体时代选择了用情歌回馈市场;而年青一辈的歌手张艺兴、易烊千玺、吴亦凡等却在突出多元曲风的基础上为乐坛持续输出。市场上的动态似乎在预示着,情歌似乎是永不过气的时尚,9012年了,华语乐坛真的还流行情歌吗?从各大榜单看时下流行的各种曲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框架下,听歌的渠道、平台变多的同时也伴随着听众的众口难调,市场上衍生了各种不同的声音,有音乐曲风鄙视链,也有音乐世代鄙视链;有人觉得某种曲风难听,也有人觉得某些世代的音乐审美有问题,但网络上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声音不断地在提醒着这个庞大的音乐市场-好听且隽永的抒情歌曲越来越少了。 各种主观性极强的音乐审美背后体现的是,当下市场的大众偏好确实具有多样性,但抒情歌曲是否真的没有市场呢?行业的数据分析或许能说明一二。唱片工业时代和流媒体时代最大的差别在于,数据变得更透明了。虽然许多榜单因粉丝打榜的因素为人诟病,但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我们仍能从各大榜单和抖音短视频、Youtube等流媒体播放平台中看出一首歌曲的传唱度和流行度。 就横向比较而言,在华语乐坛众多的中文歌曲榜单中,由你音乐榜和亚洲新歌榜个别统计了腾讯音乐、阿里音乐、新浪微博等平台旗下的音乐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兼顾了公信力和透明度两个方面。其中,由你音乐榜由TME腾讯音乐集团推出,榜单数据以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三大平台的用户为范畴,通过多维度的统计算法,除音源播放外,还统计了歌曲收藏、缓存、分享、MV播放、数字专辑销量等数据。而亚洲新歌榜则由阿里音乐、新浪微博、新浪娱乐与优酷土豆共同打造,榜单以阿里音乐旗下的两大音乐平台——天天动听、虾米音乐以及微音乐三方新歌播放量为基础,加以歌曲在微博的分享和付费下载数据,反映音乐人在榜单上的排名。
 在《2019年Q1由你数据库新歌榜季度报告》中,除了蔡徐坤的《Bigger》是EDM舞曲外,其余如胡夏、郁可唯的《知否知否》、陈雪凝的《绿色》、薛之谦的《天分》等9首曲目都是抒情歌曲;以Q2的季度报告中TOP10人气单曲和TOP10综合指数来看,除蔡徐坤的 《Hard To Get》、黄子韬的《错》、鹿晗的《体会(Nature)》、张艺兴的《Honey(和你)》、Ice Paper的《心如止水》融入了更多的西洋音乐元素外,其他入围曲目如薛之谦的《木偶人》、尤长靖的《一颗星的夜》、林俊杰的《我们很好》、摩登兄弟的《乞丐》、大壮的《伪装》等10首歌曲即使歌词与爱情无关,也都是典型的华语抒情曲。
 而在2018年的亚洲新歌榜“年度十大金曲”中,王源《十七》和易烊千玺《Unpredictable》在曲风上都偏抒情。另外,根据《2019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报告》,“2018年数字专辑年度畅销排行榜”中毛不易的《平凡的一天》、陈奕迅的《L.O.V.E.》和莫文蔚的《我们在中场相遇》则是榜中以抒情歌曲挂帅或以“爱”为核心概念的华语数字专辑。 纵向来看,今年的抖音神曲如陈雪凝的《绿色》、马良的《往后余生》乃至于近几年在抖音短视频以及各大平台上走红的曲目如《空空如也》、《说散就散》、《体面》、《追光者》等曲目都是典型的抒情歌曲。以YouTube为例,JC的《说散就散》和于文文的《体面》都个别取得了超过1亿和1.3亿的点击量。 各项报告或数据都说明了,抒情歌曲的市场犹在。流媒体对于大众流行文化的影响既然情歌不少,那为什么听众还会发出市场上情歌稀缺的疑问呢?
 原因在于,相较于90年代的“情歌盛世”,流媒体时代虽然也产出了许多在网络上走红的情歌,但其中的差别还取决于市场上的名牌效应和碎片化时代的多元选择。就90年代的华语音乐市场而言,那个年代的资源往往集中于大型的唱片公司,而大型唱片公司又往往把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个歌手身上,所以在那个年代,四大天王一推出新歌就几乎无人不知,提到张信哲、林忆莲、莫文蔚等歌手就会自动联想到情歌;在那个网络尚未普及的年代以前,许多唱片公司更重视的是名牌效应,音乐创作仅仅是唱片工业的一个过程。 而流媒体时代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科技的发达以及讯息的快速流通把成名与创作的门槛降低,而当许多原来集中在资本市场的门槛降低以后,涌入到音乐市场的创作人变多了,一方面是音乐作品开始多元化,另一方面则是听众不再被动地接收音乐资讯,而是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好的类型歌曲。这一切意味着,唱片公司主导流行市场的时代已然成为历史。
 若你是一位喜欢说唱音乐的听众,在大数据的计算法下,你会源源不断地接触到更多的说唱音乐作品,至于其他风格的流行音乐,如果不是在网络上被大范围传播的年度爆款神曲,否则你也未必能掌握到其他类型曲目的任何讯息。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数据时代在迎合听众偏好的同时,也堵住了听众对新事物的接收渠道。 从这个层面来说,不是情歌变少了,而是市场上的歌曲变多了。根据宋孟君的说法,腾讯音乐娱乐一个月就有10多万首新歌上线,音乐人发新歌的门槛变低意味着,在没有任何外界宣传的情况下要让大众听到自己的歌反而比从前宣传一首歌所需的成本更高;也不是现在的情歌不再隽永了,而是在那个没有QQ音乐、没有Spotify的年代,我们一年里面能听到的歌曲抑或是情歌,可能也就那么几首,每一首都在电台上听了一遍又一遍,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这些歌永生难忘。
参考资料:1. 《2019年Q1由你数据库新歌榜季度报告》2. 《2019年Q2由你数据库新歌榜季度报告》3. 《2019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报告》4. 周矗 石灿:《“洗脑神曲”流水线:一首歌几小时制作上线,身价上千万》,《刺猬公社》,2019年4月2日。 ▼
THE END
*本文部分内容(图文)转自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道略音乐产业立场,文章和图片内容仅供参考。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2020“音乐中国”博览会
3月·北京
聚焦娱乐潮音乐 探索产业新机遇
现场音乐:盘点行业新趋势,总结运营好经验
趋势总结:盘点现场音乐发展趋势,分析运营经验;
演出场馆:发布年度场馆运营报告,分享优秀运营案例;
偶像经济:发掘行业新玩家,找寻商业新机会偶像团体:发布偶像团体报告,发掘行业新玩家
粉丝经济:粉丝运营与衍生品的运营分享;
综艺娱乐:音综节目新趋势,制作方式新手段
网综台综:发布音乐综艺报告,总结趋势与发展机会;
经验分享:领先机构经验分享,探讨未来商机与方向;
营销推广:探讨艺人推广新路径与歌曲推广渠道
艺人推广:新时代下,艺人推广的模式有哪些?
作品营销:爆款作品如何打造,音乐人推新歌的路径;
音乐小镇:音乐之城/集聚区/小镇运行新思路
管理运营:知名机构分享运营管理经验;
资源引入:音乐之城/集聚区/小镇专题资源对接会
数字音乐:版权保护与互联网平台服务新模式版权保护:艺人如何最大化保护自己的版权利用;
音乐平台:音乐平台大数据/榜单对行业呈现的商业价值;
洽商交易:高效对接100家音乐产业链相关机构资源
机构对接:演出项目、数字音乐平台等机构现场对接
专题洽商:文旅项目、投资赞助机构等现场洽谈交易
报名参与编辑“参展或参会+姓名+公司+职务+手机号”
通过本公众号后台回复
微信:185 1323 2270(阿道)

长按识别二维码报名
道略音乐产业ID:miresearch专注音乐产业研究、监测音乐市场动态
微信/手机:185 1323 2270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