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清晨,两个大连男孩做了件让成年人汗颜的事

清晨,两个大连男孩做了件让成年人汗颜的事

阅读量:3688305 2019-10-22



【戳↑↑↑图片查看更多】
10月22日早晨6点40,大连泉水H1区43号楼前,两名初中生正在等同学一起去上学,当注意到楼前的垃圾桶倾倒时,一人上前将垃圾桶扶正,一人将散落出来的生活垃圾一一捡回,这一幕恰好被定格下来……

俩中学生上学路上捡垃圾的行为被定格
10月22日,在甘井子区博伦中学一家长群中,两张照片引起家长的讨论和肯定,照片中两个身着校服、背着书包的男生,正围在一个垃圾桶旁边,将散落在外的生活垃圾一一捡回去。
照片中未能体现的是,在此之前,他们先将倒地的垃圾桶扶正。
记者联系上了照片的拍摄者王先生,其表示图片中的一人是自己的儿子王家耀,另一名是孩子的同学刘世尧。

说起当时的情形,王先生很感慨。他告诉记者,早晨6点多,儿子收拾好下楼去等同学,按照平时的习惯,会有三个伙伴结伴去上学。
将垃圾桶扶起并将散落的垃圾一一捡回
“我当时趴在窗户上往外看,就看到儿子站在门口等,而他的同学刘世尧正往这走,但不是朝着儿子的方向,而是朝着垃圾桶的方向。”王先生说。
此时他注意到,楼下的垃圾桶倾倒了,里面的生活垃圾散落了出来,有小区居民正在往外扔垃圾——直接扔在了垃圾桶外面。

“是儿子的同学刘世尧先走到跟儿前,将垃圾桶给扶了起来。”王先生说,当时垃圾桶立不住,扶起来倒下,倒下又被扶起来,连续三次才固定住。
这个过程中,王家耀看到同学的行动也赶紧上前,将散落在外的生活垃圾一一捡了进去。直到将一些纸屑、果皮等零散垃圾全都捡进垃圾桶里,孩子们才去上学。
让人看到垃圾分类能顺利推进的希望
王先生说,当时看到这一幕自己很震惊也很感慨,他表示面对同样的事,作为成年人自己都做不到像俩孩子一样——可能会熟视无睹,认为应该保洁人员来处理;可能会因为嫌脏,不会徒手直接捡垃圾;可能会因为不好意思而羞于出手;可能顶多将垃圾桶扶起来,而不会进一步将散落在外面的垃圾再一一捡回去。从这一点上,当时他对这两个孩子的所作所为心生敬意。
而从父亲的角度出发,王先生表示看到儿子和同学一起能这样做,自己当时感到非常骄傲,他坦言,作为中学生的家长,和很多父母一样,平时重心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此举让他看到孩子在学习之外,道德情操也在同步提高,作为家长尤为高兴。
另外,王先生表示,如今大连正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随手捡”的推动首先需要有普通市民“随手捡”的基础,而从两个孩子身上,他看到了这一举措能够顺利推进的希望。
此举背后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面貌      
采访中,记者同王先生深入了解和分析了两个孩子此举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他看来,这是家庭、学校和周围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我确实从小就教育孩子,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它们有危害性,但是也有重要性,在上海率先推行垃圾分类政策时,我们也展开过这方面的讨论。”王先生说。
1
另外,他提到大连是一座以干净著称的城市,不乱扔垃圾有很厚的群众基础和城市氛围,孩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自然而然会受到熏陶,这属于大环境的影响。而小环境中,和儿子一起的这个叫刘世尧的同学,是一个道德品质很高很受其他家长喜欢的孩子,比如他曾在在公交车上捡到贵重物品主动归还,儿子和这样的伙伴在一起,自然会被感染和带动,会共同进步。
再者,王先生提到了儿子所在的学校,他表示从家长群里的信息就能看出,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并非只着眼于学习和成绩,老师会经常在家长群中发布一些与道德操守、社会责任有关的内容,比如此前自家孩子也曾因随手捡垃圾被老师拍下来发到家长群中进行肯定,这种肯定是潜移默化的,孩子自然会做到知行合一。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孩子的教育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做保障,考再高的分,也不值得庆幸”、“少年强则中国强,家国有你们这一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脉,一定会越来越美好。”王先生在微信朋友圈中如此写到。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于雅坤 实习生杨瑞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樊金石  校对:张颖
责任编辑:张一蕾  值班编委:王健

热点新闻推荐
大连一小区后山新出现近百平“墓园”!
大连男子发朋友圈赞美夕阳,警察把他抓了
莲花山隧道,红色轿车“直勾勾”地往墙上撞
大连女子买了8粒药!丈夫吃了4粒后身亡…
扩散!记住这张脸!她让数个家庭支离破碎
放假通知!
太惨!姐姐马路上倒车,怀孕妹妹被撞身亡
为两个孩子点朵小花!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