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杂志创刊四十周年


2019年10月18日,《青春》文学杂志创刊四十周年暨文化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汉府酒店钟山厅举办。
这次会议主要有三个主题,一为回顾《青春》杂志四十年来发展历程并且展望未来发展规划;一为讨论现下文学发展现状,邀请到当代知名作家、知名学者进行讨论;一为启动第六届青春文学奖,旨在鼓励发展新兴写作力量。

东南大学笔走龙湖社团一直以来积极参加《青春》杂志活动。社团指导老师张娟副教授带领学生参加《青春》杂志“青春好书榜”评选,并在2019年南京书展发表主题发言:《青春阅读,未来可期——青春好书榜入选作品综述》。
笔走龙湖社团周幼安、谢一丹、李可爱、半眉公子、张梓烨、未竟、J·A·托雷斯·雷奇等在《青春》2018年第7期“世界大学生诗歌联展”发表诗歌。
本次盛会邀请东南大学笔走龙湖社团代表出席论坛,参与高校文学社团代表颁书授旗和文学奖启动仪式。

01
知名人士讲话

范小青,江苏省作协主席、作家讲话,她首先对于中国作协书记邱华栋老师以及其他作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感谢,感谢政府大力扶持江苏省文化产业并持续关注《青春》杂志的发展。接着,她回忆自己在1981年《青春》杂志创刊初期投稿成功的回忆,追溯其38年的写作生涯,她说,是《青春》杂志为她的写作梦想助力,对她来讲,在《青春》杂志上发表的第二篇短片小说意义非凡。
范小青自嘲称作是“曾经的青年作家”,指出《青春》杂志应继续秉承其大胸怀,继续为现在的青年作家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交流平台。


《青春》杂志负责人李樯发表讲话,提到1979年《青春》杂志的创刊,他说那是一个热情的开端,而四十年风雨兼程,则是坚持不懈文学的精神。
这四十年来,《青春》杂志坚持着高质量的策略和资源,将专业性、纯粹性努力做到最好。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文学大的生态环境的变化,《青春》杂志也遇到一系列挑战,
但是《青春》杂志及时把握方向,在坚持自我的同时积极做出调整,不仅面向高校进行与青年潜力作家的合作,还推出人才计划项目,鼓励青年作家写作,提供发表平台。



笔者有感:
学术不一定是严肃到无趣的干柴堆,同样,纯文学也不是曲高和寡的装饰物。《青春》从纯文学的定位出发 ,面向的是所有有志于文学的青年,面对的是热爱写作的一颗颗?。
听到这些写作界的前辈们站在台上,用幽默的话语自嘲现在互联时代纸媒以及纯文学写作的艰难现状,不禁还是有一点心酸。但是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种情况,《青春》才会积极做出改变,适应时代。
青春的,不只是作品、作家、读者,还有《青春》心态。

02
“青春文学奖”启动仪式

笔者有感:
这个过程是很梦幻的科技效果,(原谅渣画质的手机并不能保留住这一激动时刻)。
主要参会人士站在那里,看着星光的汇聚。这不愧是文学,只有文学才能像个孩子一样,有着最为璀璨的梦想,《青春》用这个效果用这个活动 让所有人相信,纯文学的未来、《青春》的未来也将是星光璀璨。

为高校文学社团代表颁书仪式

笔者有感:
这是嘉宾在为高校代表颁书,是《青春》四十周年文学作品集以及一个笔记本,青春的绿色,生机勃勃。
虽然这一部分笔走龙湖代表并未上台,但是还是收到了书籍。这份珍贵的礼物会被很好地保存的。

彩蛋

作为一个唯一被旗子挡住(全部)脸的人,只能说时机太会了!


总结整场会议内容,主要就以下几方面展开。
1.《青春》杂志四十年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规划,其中集中讨论了《青春》杂志的大学合作项目和人才计划项目。
2.各位知名作家学者多年大的写作经历以及与《青春》杂志的温情过往。
3.重点提到了当下纸质媒体发展困难的现状,在新的融媒体时代,《青春》杂志应如何把握方向,不失本心的同时继续生存壮大,成为纯文学的领军先锋。
4.与高校文学社团代表 颁书授旗仪式和文学奖的启动仪式,更进一步地证明了《青春》杂志的规划:与高校合作、发掘写作潜力股。
邀请人士附录
(一)中国作协、省作协领导
邱华栋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
范小青 江苏省作协主席,作家
贾梦玮 江苏省作协书记处书记,《钟山》杂志主编
丁 捷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作家
汪 政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评论家
(二)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区文联
陈 勇 市委宣传部部长
纪增龙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丁 铭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陈 炜 市文联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
另拟邀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出版处、市作协负责人,各区文联负责人
(三)作家、期刊代表
赵本夫 原江苏省作协主席,作家
周梅森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作家
程永新 《收获》主编
何 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桂传俍 《萌芽》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作家
熊 炎 成都市作协主席、《青年作家》主编
赵步阳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评论家
张 铠 著名网络作家
赖 尔 著名网络作家
(四)“青春文学奖”指导单位代表
王彬彬 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导、教授
黄 平 华东师范大学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教授
(五)其他人员
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签约作家代表、全国高校文学社团代表、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及《青春》杂志社相关人员。
拟邀请媒体
《文艺报》《文学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新华网、澎湃新闻、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