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藤黄,为藤黄科藤黄属植物藤黄Garcinia hanburyi Hook.f.的树脂。又名月黄,玉黄。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消肿,攻毒,祛腐敛疮,止血,杀虫之功效。常用于痈疽肿毒,溃疡,湿疮,肿瘤,顽癣,跌打肿痛,疮伤出血及烫伤。在《本经逢原》中有所记载:“藤黄性毒,而能攻毒,故治虫牙蛀齿,点之即落。毒能损骨,伤肾可知。”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藤黄中所含的藤黄酸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
藤黄

藤黄酸

新藤黄酸是一种从藤黄中提取的另一种化合物,具有与藤黄酸相似的化学结构。初步研究表明,新藤黄酸可以选择性地抑制多种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比藤黄酸更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和更低的毒性。对此,东南大学医学院中大医院血液学与肿瘤科的陈宝安教授课题组,在我刊2018,16(9)期发表了一篇名为Anticancer activity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neogambogic acid的文章,对近年来新藤黄酸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新藤黄酸
摩尔质量为646.77 g/mol,分子式为C38H46O9。
在对LP-1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体外研究中,使用CCK-8比色法确定新藤黄酸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EGFP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定性检测其对凋亡的影响,以及级联酶底物方法检测其对原caspase-3激活状态的影响。并通过划痕试验来检测其对体外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藤黄酸在体外可以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通过纤溶酶原激活级联的方式诱导凋亡,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
在新藤黄酸诱导黑素瘤B16细胞的研究中,采用甲基噻唑基四氮唑(MTT)法测定了新甘草酸对B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新藤黄酸对B16细胞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观察B16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分析P13K,p-P13K,Akt,p-Akt,p-mTOR和PTEN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新甘草酸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有显着的抑制作用。随着新甘草酸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活力显着降低。Hoechst 33258染色表明,用新甘草酸处理的细胞表现出凋亡特征。透射电镜下,新甘草酸处理的B16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PI3K和p-Akt蛋白表达随时间减少,而p-PI3K和p-Akt蛋白表达量没有变化。p-m TOR蛋白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TEN蛋白表达呈增加趋势,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发现新藤黄酸具有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的能力。在一定的时间和浓度范围内,新藤黄酸可以诱导B16细胞凋亡。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新藤黄酸还能显着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一些研究表明,新藤黄酸处理的HepG2细胞中磷酸化p38和下游磷酸化ERK1/2的表达水平增加。通过诱导线粒体氧化应激和激活caspase蛋白发挥作用。
在细胞周期进程方面,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新藤黄酸可以将细胞阻滞在S期,并进一步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就MAPK信号转导途径而言,新藤黄酸可以降低ERK信号通路的信号,使细胞周期停滞,从而产生抗增殖作用。并且靶点可能在RAS/Raf/MEK/ERK级联途径中MEK的上游,因为MEK的活性形式p-MEK1/2的水平降低。就端粒酶活性而言,新藤黄酸能够抑制依赖于药物浓度的端粒酶活性。在肿瘤血管生成方面,新藤黄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体瘤组织中CD31的水平。
作者简介:

陈宝安,东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全国知名血液病与肿瘤学专家。现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学科带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所所长、肿瘤学系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江苏省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南京血液学会前主任委员。1979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医疗系(今东南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先后在南京铁道医学院完成硕士,上海医科大学(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完成博士学位,在德国乌尔姆大学血液肿瘤科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美国MD Aderson Cancer Center、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多所世界著名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