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羌族羌绣创新设计研修班”第15课: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胡平教授《绣品的设计与文化》

“羌族羌绣创新设计研修班”第15课: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胡平教授《绣品的设计与文化》

阅读量:3722745 2019-10-23


2019年10月23日下午2点,“羌族羌绣创新设计研修班”第15课,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胡平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题为《绣品的设计与文化》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张犇教授主持。

胡平,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六届评委,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第五、第六届评委,文化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评委,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江苏织锦卷主编。

作为国内资深的工艺美术理论研究专家,胡平教授进行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对于各地各民族的刺绣工艺具有精深的了解,因而在讲座中,胡平教授对于刺绣的技艺技法如数家珍。

胡平教授首先对于羌族羌绣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羌绣是一种能够代表羌民族的优秀文化符号之一,完全有必要、有理由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在讲座中,胡平教授展示出各个时期古今刺绣的图片,向学员们展示了中国悠久、优秀的传统刺绣,特别介绍和分析了苏绣的精湛技艺,同时还与学员交流比较了羌绣的针法技艺,为学员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了我国各地刺绣特别是苏绣的特点和技艺。

胡平教授还通过大量的图片,详细阐述了自夏商周至近代中国历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刺绣的变化与发展,并对各种刺绣针法,如纹绣、画绣、盘绣、网绣、打籽绣、锁绣、辫绣、戳纱绣、穿珠绣、钉线绣、堆绫绣、洒线绣、双面绣等各种刺绣针法技艺向各位学员一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对其中的一些针法技艺,还进行了特别的图解演示。胡平教授认为:“刺绣是一种艺术门类,也是一种艺术语言,如果刺绣离开了针法,那么它的艺术语言就不能成立”。

针对羌绣的传承与发展,胡平教授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共融的大家庭,各个民族有不同的历史经历和各异的文化习俗,非遗传承人必须秉承对传统“老规矩”的敬畏之心,本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原则,将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延续下去。胡平教授还告诫大家,在时代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羌绣应在遵循传统文化“老规矩”的前提下,有必要通过学习和借鉴,做出适度的创新,设计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符合现代人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的羌绣作品。

讲座结束之后,胡平教授与学员们进行了非常充分的互动和交流。胡平教授不仅为多位学员的作品进行了细致悉心指导,还对学员作品中的材质、针法、纹样图案、色彩搭配、文化内涵等进行了咨询和了解。


整场讲座历时两个小时。通过本场讲座的学习,各位学员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苏绣精湛技艺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刺绣文化有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对提高学员们的创作思路,丰富今后的创作素材都将发挥出积极的影响。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