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7月1日,上海率先正式实行了垃圾分类。一时之间,上海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的垃圾分类了吗?” 不论是日常聊天话题被“什么垃圾该投进哪一类”占领,还是站在垃圾桶前踌躇不定只好拿出手机实时搜索,又或是在社交平台吐槽+玩梗,上海人,痛并快乐着。
着眼长远的气候变暖、聚焦当下的垃圾围城,现实情况的严峻也在倒逼垃圾分类的落地实行。
不过除了可分为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四大类之外,“垃圾”在脏、乱又无用的表象下,还隐藏着许多深刻的意义。
网易公开课汇集各大名校教学资源,精选10套免费课程,介绍有关“垃圾”的知识,让你对环保的了解更进一步。1
黄小山:垃圾的高大上
垃圾,是基于我们每天的生活和消费所必然产生的废弃物。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日常点滴和个人信息,都在不经意之间通过每天产生的垃圾自然而然地表现了出来。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垃圾。
它是每个人的一面镜子,每个家庭的镜子,甚至可以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垃圾中的哲学,值得好好思考。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开始学习

2
废物vs垃圾
“废物”和“垃圾”,有什么区别?
有人说,从生活经验来看,废物意味着塑料、树叶、金属、轮胎、木材等,而垃圾意味着食物浪费。
在英文语境中,代表废物的“garbage”和意为垃圾的“trash”,在意义上又有何区别呢?
翻开牛津大学英文大字典,或者再追溯两个词的历史渊源,或许会有更完整的解释。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开始学习

3
致命的太空垃圾
我们都熟悉生活中的垃圾,那么太空中的垃圾是什么?
太空垃圾,是围绕地球轨道的无用人造物体。
小到由人造卫星碎片、漆片、粉尘,大到整个飞船残骸的构成。
一块微小的油漆斑点,在太空高速飞行中撞击卫星,就可能引爆一场航天大国间的外交甚至军事冲突。
人类,应该如何应对?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开始学习

4
你辛辛苦苦分类好的垃圾,都去了哪里?
在你眼里是可丢弃的垃圾,但在别人眼里,可能是宝贵的资源。
前提是,你要给垃圾分类。
环保部《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2015年北京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已达790万吨。
位列其后的上海、重庆、深圳,2015年城市生活垃圾也都超过570万吨。
而全国一年新增垃圾总量是4亿吨。
垃圾太多,垃圾分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开始学习

5
教你正确回答“这是什么垃圾”
上海自推行垃圾分类以来,许多市民都在扔垃圾的前一秒被困住:“这是什么垃圾?”
大家都知道,垃圾可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四大类。
可总有一些不省心的垃圾让人为难。
以喝剩的奶茶为例。必须先将剩余液体倒掉再扔进干垃圾里。如果你勤快的话,把杯子洗净晾干,就可以放入可回收垃圾中了。
粽子叶、大骨头、榴莲壳……不知道怎么分类垃圾的话,记得灵活运用网络查询哦!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开始学习

6
细胞内的垃圾填埋场
当你咬了一口苹果或是喝了一口橙汁时,那些充沛的汁水其实是植物细胞的细胞液。
植物的液泡占细胞总体积的50%以上,是细胞内贮藏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在垃圾总量不断攀升的当代社会,或许可以用植物技术提取积聚污染物,处理重金属污染。更低廉,也更美观。
而液泡不仅可以用做植物的仓库,而且也可以作为细胞内的垃圾场,隔离有害物质。
在不久的将来,也许植物的液泡会在垃圾处理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开始学习

7
吃货改变世界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塑料制品的用量也与日俱增。
外卖袋子、矿泉水瓶、外包装的塑料壳……这些塑料制品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据统计每年有800万吨的塑料垃圾被投入海洋。
这么多的海洋垃圾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最终还会汇集到食物链的顶端——人类身上。
很多塑料被海洋中的生物误食,还有一些塑料垃圾成为鱼儿的口粮,兜兜转转会回归到我们的餐盘中。
有一个特别喜爱吃寿司的“吃货”设计师,便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融入了环保的理念,将海洋垃圾变废为宝变成了吃寿司的筷子。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开始学习

8
垃圾的再创造
黄谦志,台湾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他曾用150万个塑料垃圾瓶在台北建造了一座博物馆。
自然的材料,就是环保的吗?
回收的材料跑到哪里去了?
整合全世界的回收材料数据可以发现,在衣食住行中用了最多回收材料的是建筑,大概为5%。而剩下的基本都没有使用回收材料。
我们有没有可能,改变一次性消费?虽然很困难,但我们也要试着做。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开始学习

9
绿色低碳的生活很难吗?
“虽然我平时回收,买东西带手提袋,屋顶上甚至还有光伏太阳能板,但我有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想:我做的这些对减少气候变化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如果关注新闻,你一定知道气候变化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热门的议题。
那么,日常生活中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布袋、少用一次性杯子、多骑车少开车等个人低碳行为,真的可以改变世界吗?
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这就不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而是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步。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开始学习

10
张劼颖:跟垃圾死磕
张劼颖,一个人类学研究者。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她一直关注拾荒者这个群体。
他们很神秘,又很边缘。但在城市中又好像随处可见。垃圾堆旁边,看得到他们;你想卖废品的时候,也总是找得到他们。
你看不见他们的时候,他们在哪?他们又在干什么呢?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开始学习

据报道,自“史上最严”垃圾分类《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开始普遍推行强制垃圾分类后,更多的城市也将参与进来。
垃圾分类与环保意识密不可分。
一开始要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无疑是艰难而缓慢的,但个人的一小步,就是生态文明的一大步。英文原著陪读计划--0元招募
10000分钟原著有声书资料,100余本外文电子书,
社群共学陪练小组,每日干货分享!
扫下方二维码,资源速领


?戳阅读原文,推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