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34周产检被医生强行拉去剖!孕妇脚上这个细节千万别忽视

34周产检被医生强行拉去剖!孕妇脚上这个细节千万别忽视

阅读量:3737977 2019-10-24


就在上星期,糕妈的好朋友雨山,亲历了惊险一刻:已经孕34w+的她,做产检时被医生扣下;当天中午还想问问医生啥情况,结果下午就被下了病危通知,然后就紧急剖宫产,早产生下一个小公主。
她自己当时反正是一阵懵都没啥感觉了,但医生说:幸亏你当天在医院,否则晚几分钟,后果都不堪设想!

雨山回想整个孕期里每次产检都好的啊,怎么突然就那么严重?
事情要从雨山临生产前的jiojio说起:
▲雨山之前就有点脚肿,产检前一天脚肿成上图的样子,产检时直接被医生按危重产妇的标准收住院了

被忽视的细节里藏着子痫前兆
医生给雨山下的诊断,是重度子痫前期。
这个病听起来拗口,但大家对它应该不陌生。
再晚一天去医院,雨山可能就像《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剧情一样:
汤唯饰演的孕妇文佳佳,在吴秀波饰演的 Frank 前妻的婚礼上突然晕倒,昏迷了三天,病因即是子痫。
▲Frank 电话质问文佳佳的主管医生,得知产检时尿常规化验有尿蛋白2+ 而医生没有引起重视除了影视剧,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大 S 在生二胎时,曾一度抽搐并住进 ICU,根据徐妈妈和汪小菲的描述,大 S 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子痫发作。

▲大S怀孕前后前后对比图看看上图右边大S这孕期臃肿的体态,是不是和开头的雨山有点像?
没错,就是这个小小细节,可能藏着大大的危险。
孕期水肿虽然常见——大多数的孕妈妈到了后期都有点胖胖肿肿的,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暗藏着一种不安的信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顾名思义,指的是怀孕时出现的血压异常升高。
根据发现血压升高的时期、血压升高的程度、是否存在其他脏器的受累等等,分为慢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子痫四大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通常以血压升高、合并有蛋白尿、水肿为主要特点,并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严重的可出现抽搐、昏迷、脑出血,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是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爱找这几种人
及时抓住身体的求救信号 别以为这离自己很远,我国孕妇中约5.6%~9.4%存在这个问题。
怎样的人更有可能被子痫盯上?
有以上情况的仙女们,怀孕时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密切注意身体的变化: 浮肿
普通的水肿,一般只在脚踝处,而且休息后可以缓解。
如果水肿从脚踝开始,慢慢的逐渐蔓延到膝盖、大腿甚至外阴及腹部,那肯定是不正常的,一定要马上去医院了。
值得注意的是,体重也可以从侧面反映水肿的情况——体重的异常增加,比如每周突然增加超过1斤,或每月增加5斤以上,可能暗示着隐形水肿的存在。
头晕
血压升高可能会有头晕、头痛等情况出现。
尤其是,如果有突发的头痛、眼花、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持续性右上腹疼痛,甚至神智不清、昏迷,一定一定要赶紧去医院,而且要去急诊。
尿蛋白阳性
每次产检时的“例行公事”——尿液检查,一定要重视,尿蛋白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这张报告单出来后一定要及时交给医生复诊,千万别自己看看,或者网上随手查查,等到 1 个月后的那次产检才交给医生。
当然,不只是上面 8 类“高风险人群”,任何孕妈妈在孕期出现上面这 3 种情况,都要警惕+谨慎,有情况及时找医生,别怕麻烦、别不好意思、别存侥幸心理哦。
做好这几点远离孕期子痫
好消息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可以预防控制的!
和大多数的疾病一般,这个毛病从起病到加重,并不是突发的,而是一步步发展的。
平时生活上要注意以下几点,及时掐断疾病的苗头:
· 控制体重!保证足够的活动量,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BMI 指数应维持在18.5~24.9kg/m2 的水平)。
· 选择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与休息;
· 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镁、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及新鲜蔬果,减少动物脂肪及过量盐的摄入(不用刻意戒盐,也不要因为水肿就刻意减少饮水量);
· 保持足够的休息和心情愉快;
另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早的变化就是血压,细心的孕妈妈应该已经发现了,每次去产检,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量血压,这就是为了尽早筛选出高危人群。
如果怀孕前就有高血压的问题,建议在怀孕前进行全面的评估,不要擅自怀孕;如果已经怀上了,发现血压升高,且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能将血压降至正常,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吃药,不要擅自“某度”解决。
如果条件允许,孕妈可以每天在家量一次血压,或者经常上社区医院免费测量。一旦高压 >140mmHg,或低压 >90mmHg;或者比先前的血压(基础血压)增加超过30(高压)/15(低压)mmHg,也要赶紧去医院确诊哦。
本文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科主治医师 方慧彬」审核发布给小编加鸡腿,
我要转发给身边的孕妇朋友!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