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袁隆平又破纪录!90岁老人直言:杂交稻让我没时间变老

袁隆平又破纪录!90岁老人直言:杂交稻让我没时间变老

阅读量:3739351 2019-10-24



#我的中国心#
今日中国在持续快速发展中很好地养活14亿人,这在全世界是一大奇迹。在中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道路上,袁隆平及其科研团队在杂交水稻领域不断实现的突破对于以科技进步解决粮食问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代杂交水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90岁的袁隆平依然为了中国人的饭碗奋斗在科研阵地,他以对科技进步的专注和对国家深沉的热爱诠释了什么是最美奋斗者,什么是最美中国心!向袁隆平院士致敬!文章来源:新华网、凤凰网、中国青年报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10月21日至22日首次公开测产。专家组公布了湖南衡南等地首次专家测产结果:第三代杂交晚稻新组合表现优势强,亩产突破1000公斤。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最终亩产为1046.3公斤。专家组认为:第三代杂交晚稻新组合表现优势强,产量有重大突破。建议国家及相关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加快推动产业化进程。因为年事已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没有前往距离长沙200公里的测产现场,而是留在长沙等待大家过来观摩和参加测产评议会。在被问到对此次测产结果是否满意时,袁隆平院士表示:“达到预期,很满意。”“这次衡南县的测产,虽然亩产只有1046.3公斤,但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潜力很大,优势很强,如果配合好一点的栽培技术,1200公斤完全没问题!当然还要等通过国家的品种审定后才能进行推广。”高产是我永远追求的目标从2000年超级杂交稻第一期攻关的亩产700公斤、2004年第二期的亩产800公斤、2011年第三期的亩产926.6公斤,到2014年第四期的亩产1026.70公斤,再到2018年的1152.3公斤,袁隆平始终亲力亲为,全程统筹参与。2014年在湖南溆浦县进行第四期攻关时,已经85岁的他就曾辗转400公里到现场参与测产。
袁隆平团队从2010年开始启动研究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并于2015年研究成型。这一技术2017年通过湖南省农学会组织的专家鉴定,获得2018年度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它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既克服了三系法和两系法的缺点,又集合了前两代技术的优点。袁隆平团队计划在未来几年在全国推广1亿亩第三代杂交水稻,亩均增产200公斤。中长期目标,则希望能让全世界杂交水稻的面积扩大70%。杂交稻让我没时间变老“您今年已经90岁,为什么还愿意担任这个职务?”记者向他问起关于10月14日出任第三代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事。袁隆平笑着回答说:“这说明我的脑瓜子还没有糊涂,还没有痴呆。我们搞科研的,最怕痴呆。既然我还没有痴呆,就要继续工作。退休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 今后我更没有时间变老了!每公顷18吨的目标今年应该就能实现。我还希望自己能够在2021年实现每公顷20吨(每亩约1340公斤)的目标,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 袁隆平”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袁隆平表示,自己将在“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事业中引领粮食产业的进步,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就在袁隆平出任董事长的同一天,中国公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其中提道: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袁隆平也心系着世界,尤其是非洲。采访中,他特意用英文为非洲送上祝福:“中国帮助非洲发展杂交水稻,他们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袁隆平院士身上我们看到了敬业、专注、热爱这些都是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关于敬业,你有怎样的理解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