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经历了今年入秋以来的第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

针对本轮污染天气过程,各地提前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减排措施,积极应对,力促污染削峰缩时。
据悉,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从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部门抽调执法人员近2000名,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交叉执法、巡回执法,自16日起,针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截至19日,各执法检查组共检查企业2952家,发现涉气环境问题1612个,全部移交当地依法查处或督促整改。
自15日起,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廊坊、定州、辛集等11市全部发布城市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各市在发布预警同时,组织执法人员开展多种形式执法检查,通过晨查夜查、巡回执法,交叉执法、远程执法等多手段多措施,督导企业、施工工地等单位严格按照“一厂一策”应急预案落实应急减排措施。
省市县三级执法联动,11城市开展联防联控,推动了各项应急减排措施的落地落实,有效降低了重污染天气期间污染峰值、缩短污染时长。
据测算,此次橙色预警期间,河北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每日分别减排量470吨、1539吨、1315吨和489吨,减排比例分别可达到38.1%、50.9%、37.2%和20.6%。

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初步监测数据显示,自15日0时至19日24时,全省11个设区市累计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时长为45小时,较预测的减少23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