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都市 | 品质 | 生活 | 分享 |
这是一个为你打造的平台
相信你会深深地爱上这里

“百名记者下基层·万人打卡我的城”圆满收官
礼赞新中国70年巨变 铺展新时代南京长卷

8月28日晚,“百名记者下基层、万人打卡我的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行动启动。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崔晓 徐琦 冯芃摄
“致敬七十年,打卡南京城!”8月28日晚,南京报业传媒集团百名记者齐聚青奥“双子塔”下,开启“百名记者下基层·万人打卡我的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行动。当天,正在街镇一线采访的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通过联通5G连线,与现场主持人互动,展现他们践行“四力”、礼赞新中国70年的实际行动。
8月29日,记者走进浦口区江浦街道不老村,左侧是白墙黛瓦的屋舍,右侧是空旷的草坪、花丛和水塘,眼前是村民满足的笑脸……
9月3日,位于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的34号建筑内不时传来优美歌声——“我们昂首再启程,共筑中国梦”,见到记者来采访,居民们纷纷夸起了“梅好生活空间”……
从最南边的高淳区固城街道到最北边的六合区竹镇镇,从8月28日到10月18日,历时近2个月,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报刊网端微记者奔赴全市百余街道,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厂房车间蹲点采访,通过手中的笔和镜头,铺展出一幅生动的南京70年时代长卷,折射出新中国70年迤逦前行的铿锵足音。
1深入基层为每个街道“画像”,讲好南京故事
本次全媒体行动是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增强“四力”教育,不断提升采编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一次生动实践。
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集团领导、各媒体总编辑带队,带领集团百名记者深入街头巷尾、乡村田间、厂房车间采访,用笔触和镜头,用鲜活的故事,展现各个街道70年的生动实践,展现南京解放70年的沧桑巨变,展现“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成就,展现一线群众共享70年发展成果的幸福感、获得感。
这次全媒体行动体现了“三个结合”“三个凸显”的特点:结合市民参与,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媒体融合改革;凸显所在街镇70年的巨大成就,凸显南京解放70年以来的辉煌业绩,凸显新中国70年以来的壮丽画卷,用基层生动实践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记者深入采访,“中央厨房”精心编辑,为百家街镇精准“画像”,赋予每个街道鲜明特色和辨识度,受到受众和基层干部群众的赞誉。
集团全媒体记者于洁尘先后采访了鼓楼区和雨花台区的4个街道。在基层,她不仅看到了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更感受到居民真真切切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她说:“在与几位街道党工委书记的交谈中,我深切感受到基层政府的扎实工作、创新思维、埋头奋进的精气神。铁心桥街道书记是清华博士、下关街道书记毕业于南京大学,板桥街道书记具有扎根全区建设一线的经验,这些年轻的新生代干部,在街道高质量发展中起到关键引领作用,必将给居民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栖霞区栖霞街道五福家园社区党委书记钱文法说,记者下基层,要求体现“四力”,实际上就是要综合反映基层的民生实事。在这次下基层的采访中,记者通过采访栖霞景区升级改造、五福家园环境整治,紧抓栖霞街道的“红枫”特点,进行了全方位报道,让南京市民了解栖霞街道的最新变化。他说,“我们希望以后类似记者下基层的栏目多开办些,多报道街道社区的好故事、好做法。”
2资源共享平台共通,全媒体整合发力融合传播
本次全媒体行动期间,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各平台联动,涵盖集团各报刊、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头条号、抖音号等以及时代传媒所属户外大屏,以直播、视频、综述、通讯、特写、花絮、评论等各种新闻产品共同呈现、融合传播。
集团“中央厨房”则牵头搭台,形成“统一策划、统一采访、统一推送、统一平台、统一标识、统一署名”的报道机制,确保直播、视频、综述、通讯、特写、花絮、评论等不同新闻产品能在第一时间呈现在不同平台,真正实现集团旗下“报刊网端微”的实时联动与跨多媒体融合传播。
由于“中央厨房”集中调配,本次全媒体行动的宣传报道成功做到了“高产”“高质”,集团下属各平台以“2家街道/天”的节奏,不间断发布记者一线采访素材——文字报道、短视频、参访花絮、街道延伸阅读等等,内容不断翻新,形式多种多样,让新闻质量与阅读趣味得到有效平衡,受到各媒体平台及网友的持续性关注,单篇采访的报道平台(渠道)超过110个。与以往专题类报道相比,传播效果有着显著提升,同频共振发声营造出了良好的舆论场宣传氛围。
3总体网络阅读数过千万,激发市民爱国爱家乡激情
本次全媒体行动,集团推出八个“一”新媒体产品,即:一个微博话题、一个网络专题、一个H5互动产品、一个720VR、一个推广海报、一个线上互动小游戏、一次线下活动和一次党报全媒体头版宣传。
融合传播不但带动了中央媒体、省市级媒体、商业媒体、网络大V、自媒体等各级各类媒体平台的踊跃传播,也调动了广大市民网友的参与热情,整体舆论声势浩大。其中,微博话题“#致敬70年·打卡南京城#”共获得732.1万次网络阅读;“百家街镇齐发力,邀您打卡南京城”H5新媒体互动产品共有38.6万人次参与点赞;《航拍最美南京风景线》短视频惊艳亮相启动仪式后迅速刷爆朋友圈,并被“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推送转发,全网点击超过100万次。
据统计,截至10月20日24时,全网共有相关话题信息约1.3万条,总体网络阅读数过千万。“打卡南京城”“致敬70年”“全媒体行动”“南京报业传媒集团”等成为本次全媒体行动全网热频词。
广大市民网友纷纷参与到本次话题宣传中,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对家乡的热爱。南京日报微信推送的百余篇街镇采访稿件获得大量网友留言点赞——“从家乡变化看到祖国越来越强大!”“街道面貌一新,居住环境好!”“雄州街道我的第二故乡,见证了你的快速腾飞,真棒!”“希望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

100个街镇
近两个月时间,南京报业传媒集团的百名记者奔赴全市100个街镇,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每个街道“画像”,讲述了一篇篇精彩的南京故事。

十大人气街镇评选揭晓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百名记者下基层·万人打卡我的城”全媒体行动8月28日启动后,集团百名记者深入南京100家街镇采访,全面展现街道风采的同时,邀请网友、市民为街、镇点赞加油。在50天互动投票期间,共有385519人次参与互动,给喜爱的街道助威加油。经过激烈的网上角逐,雄州街道、梅园新村街道、龙袍街道等10个街镇上榜南京十大人气街镇。

记者感言


脚下泥土多,稿件有真情

■鲁舒婷
此次全媒体行动,让我第一次在一个月时间内,踏遍浦口区5个街道12个社区。在江浦街道的桃源谷,我看到了街道如何打响“生态牌”,让昔日闭塞村落重新焕发生机;在永宁街道西葛社区养殖基地,我发现了越来越多具有现代意识的农民,他们懂得利用新技术提高农产品“含金量”……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深刻意识到下基层的关键字在“下”。作为一名新记者,我们更要学会“弯下身子”,和村民们敞开心扉,说一说掏心窝子的话。身体离得近了,心里的距离也就更近了,脚上的泥土多了,稿子里的真情和烟火气也就多了。


走进群众,传递温暖

■钱建芬
我们用脚丈量6.35平方公里的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通过地毯式采访挖掘出这里居民新的网红打卡地——梅好生活空间;实地感受城市硅巷的创新活力;还有冒着酷热巡河的社区书记、有趣的邻里厨房等新鲜故事和细节,像一条条“活鱼”被我们从“深水”里捞了出来。
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走到火热的生活中,走到基层群众中,才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传递更多温暖而感动的故事,让我们对这座城市爱得越来越深。


深入基层,作品鲜活

■孙磊
在栖霞区龙潭街道,我们采访了街道办事处主任,听他讲龙潭如何立足港产城融合,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采访了社区居民和种植大户,听他们讲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变迁……
在采访中,我们不断被眼前南京的巨变所震撼,不断被居民们质朴的语言所感动。通过这次采访我更加认识到,在媒体融合大潮下,更需要我们靠着勤快的双脚深入基层,写出反映时代风尚、具有时代个性的鲜活作品,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鼓与呼。


记者在现场,使命在路上

■周京震
在溧水区东屏街道采访时,通过面对面方式,大家都敞开心扉,深入交流,让我们获得了大量鲜活的一手素材。
通过此次打卡行动,我深刻认识到,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是实践,只有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只有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只有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今后只有继续扎根基层练好“脚力”、登高望远练就“眼力”、博取广学提升“脑力”、勤奋不辍优化“笔力”,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好地肩负起职责和使命。


感受城市变迁,奏响改革强音

■臧首成
我在采访时深切地感到,如果将南京这座城市比作一台不懈奋进的发动机,每一个街道、每一个社区就像机器上的一个部件、一颗螺丝钉;有了它们的紧密咬合、和谐运作,才有了整座城市的跨越蝶变,奏响改革开放的最强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参与这次全媒体行动让我越发明白一个道理:只有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稿子才会接地气、有灵魂,让更多的读者感同身受。写百姓所想、社会所愿、国家所需,让这支笔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我将永远在路上。


贴近群众,提升“四力”

■彭可
行稳致远,是参加此次全媒体采访的直接感受,这既是见证70年沧桑变化的感慨,也是对记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增强“四力”的感言。
党刊记者也更加需要走遍基层、贴近群众。一次次与社区党员、环卫工人、普通居民、商铺业主的交流,正是贴近群众,感受基层群众生机、活力、创造力,从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过程。我将更加关注基层、关注群众、关注实践,用“四力”的提升创作出更加反映时代、反映群众、反映生活的优秀作品。


面对面交流,想群众所想

■刘彬
这次我们采访建宁路街道,着力点基本都是站在市民的立场,通过与当地市民心贴心、面对面的交流,真正感受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体验了他们的生活,对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感同身受。
通过此次下基层活动,使我明白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身体力行增强“四力”,坚持俯下身子、沉到一线,把实践和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察实情、说真话、有干货,在采访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作风,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要求。


勤劳跑新闻,写出好作品

■蒋星辰
我打卡的是玄武区玄武湖街道。玄武湖街道、玄武区的发展是南京城发展的一个缩影,南京城的发展也反映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果。当我在感叹南京这座古城会越来越好的同时,也深信新中国定会在继续努力前行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此次采访活动让我更加确信新闻记者要以勤劳的双手双脚去获得新闻,用大脑认真思索,用文笔认真书写,这样方能捧出让自己满意、让群众满意的作品。


采访零距离,下笔如有神

■张玲
我们头顶骄阳,走在六合的街巷里、乡村里、田野上,我们看到了农旅融合展现出生机勃勃的业态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下村民们绽放的笑脸。印象最深的是,在马鞍街道采访时,一位村民说:“党和政府把我们乡村打造得这么美丽,现在不是我们羡慕城里人,是城里人羡慕我们。”
真正地看到了、感受到了,零距离地采访了,才真正感觉“下笔如有神”,也才真正感觉鲜活的新闻,有感染力的新闻是两条腿跑出来的,这应该就是“四力”带给我的最大意义。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晓 徐琦 冯芃
----------END----------
让阅读成为享受
如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