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银保监加码政策推动养老保险 830款产品415亿保费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从个人和家庭、社会、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9项指标和23项具体的行动内容。10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目前,保险公司累计开发销售养老年金保险产品830款,实现保费收入415亿元。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养老保险、年金保险有效承保人次超过5800万,累计积累超过5100亿元保险责任准备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将被全流程监管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向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各保险公司下发了《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这是银保监会成立以来首次针对银保业务交叉地带进行监管规范,《管理办法》从业务准入、经营规划、业务退出、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商业银行销售保险产品进行全面、全流程的监管。
来源:东方财富网
3、转型漩涡中的保险代理人:一单提成数万已成过往
在“保险姓保”回归转型之中,保险代理人王猛(化名)深刻地感受到了收入及压力的变化,“前几年,卖附加万能险的年金险,一单保费就几万块钱,即使提成比例不高,也比卖重疾险好多了。去年我卖的很多产品都是重疾险、健康险,到手的佣金并不高。最近工作收入确实降了不少。”这或是保险代理人转型的一个缩影。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对新京报记者坦言,随着行业转型及金融科技、智能投顾等技术的发展,需要保险代理人更加关注客户的全面风险管理和投资理财规划。如今,保险代理人如果仅仅局限于保险领域,而缺乏健康管理、财富管理等全面风险管理,则可能被市场所淘汰。
来源:新京报
4、前9月中国信保承保超4500亿美元 客户同比增长13.8%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京共同发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政策性职能履行评估报告》。据测算,2018年,中国信保出口信用保险拉动我国出口金额超过6400亿美元,占我国同期出口总额的25.9%;对GDP的贡献率为4.9%;拉动就业超过1500万人。据介绍,今年1—9月,中国信保累计实现承保金额超过4500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服务客户超过11万家,同比增长13.8%。
来源:人民日报
5、厚本金融案中案:中华财险表示结案后按合同赔付
日前,中华财险回应,公司将根据公安机关办案程序,在司法机关对案件审查审理清楚,案件结案后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对承保范围内的业务依法履行赔付义务。厚本金融出事后,中华财险成为出借人追讨损失的对象。厚本金融半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厚本金融平台累计出借人数量192243人,累计借款人数量54831人,当前出借人数量15912人,借贷余额11.8亿元。
来源:证券时报
6、银保监会内设机构增加“管委会”一栏
10月22日,记者从中国银保监会网站获悉,中国银保监会网站的内设机构一栏,新增了“管委会”这一机构。不过,官网尚未见披露管委会的主要职能以及主要负责人信息。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7、药神”催化后的特药险:未来市场空间待考
去年,一部 《我不是药神》大火,该片从白血病患者千辛万苦“买药”“卖药”的角度,揭示了当前医疗体系中关于重疾和药品之间的一些矛盾。影片引起了全社会关于“大病用药困境”的大讨论,也由此催生了“特药险”的第一波市场需求。一年之后,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特药险”再次迎来了供给端的小高潮。中再寿险呼吁市场同业人员在开发定价类似产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要素,坚持科学性,避免出现过度压低价格来获取业务的做法。“这样既是对客户的不负责任,也很难保证公司能够高质量持续经营发展。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8、政策“组合拳”发力 险资权益投资比例料上台阶
监管部门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又有新动作。21日,中国证监会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社保基金和保险机构座谈会,会议表示,推动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希望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保险资管人士认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将促进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保险公司人士透露,目前,银保监会正在研究提高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比例的相关细则。一旦细则落地,险资将“加码”权益类资产配置水平。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