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郑州这项工作,你打几分?

郑州这项工作,你打几分?

阅读量:3742263 2019-10-24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由国家建设部(当时名称)自1992年发起的,一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生态园林城市”每两年评审一次,其中偶数年为申报年,奇数年为评审年,采取城市自愿申报,住建部组织专家评议,申报城市必须是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内涵的深化和拓展,是评价一个城市园林绿化、市政管理和生态建设的最高形态和荣誉。
今年郑州将迎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验收。
郑州,北临黄河,解放前绿化基础十分薄弱,饱受风沙危害,被称为“风沙城”。解放后,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1984年郑州以大树多、绿量大、绿化覆盖率达35.25%位居国务院公布的全国317个城市之首,赢得了“绿城”美誉。
20世纪90年代后期,面对城市快速发展的实际,郑州市委、市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以创建园林城市为载体,加大投入,再塑绿城;将市区大片农林果木生产用地改建成公园、承租多处农村集体土地建设公共绿地;在全国率先实施公园免费开放;在全省率先大规模实施绿化广场建设、拆墙透绿、游园绿地建设、城区河渠整治绿化建设、公园和道路绿化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城市园林绿化工程。2002年被命名为“河南省园林城市”,2006年1月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9年、2014年和2017年分别通过三次复查,继续保持国家园林城市的荣誉。

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功后,2011年,郑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从2013年开始,每年新年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都召开全市生态建设大会,对全年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进行安排部署。2018年2月22日,郑州市召开生态建设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动员大会,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
 坚持建章立制,深入推进创建工作

郑州在市级层面,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市长为执行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执行层面,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园林局,负责创建工作的牵头抓总和综合协调。二是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组织35家成员单位制定“1+31”工作专案,出台《郑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督导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建立“周例会、月通报、季评比、年考核”工作推进机制,实行市政府督查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驻区督导组三级督导,全面推进创建工作,2018年9月,经省住建厅评审,推荐郑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坚持项目带动,大幅扩增绿地面积

编制完成郑州市绿道连通提质规划、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三年建设规划和郊野公园专项规划,谋划了一批绿地建设项目。在中心城区,强力推进800个公园、微公园和小游园建设,去年以来共建成811个,通过见缝插绿、拆违见绿等手段,持续提升城市绿地面积。初步形成了“大小互补、均衡分布”的公园体系。在城市外围,依托现有地形地貌、生态片林、水系湿地、文化遗址等生态人文资源,规划了43个万亩郊野公园和85处生态保遗公园,成为全国率先利用文物保护用地建设公园的城市。在公园绿地建设工作中,形成了“种类齐全、大小互补、均衡分布、星罗棋布”的公园体系。截至目前,郑州市建成区共有公园绿地771处,目前已建成郊野公园2个、生态保遗公园11个。在路网沿线,全面启动铁路沿线五项整治工作,完成建筑征收拆迁378万平方米,新建绿地3896万平方米,连通绿道530公里。今年上半年,郑州市作为北方唯一城市,和上海、杭州等6个南方城市一起,绿道建设工作被中宣部重点宣传。

   
坚持增效提质,全面加强城市管理

近几年,特别是2018年来,郑州市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一是市政设施发生巨大变化。“井字+双环”高架快速路初步成型,地铁1、2、5号线相继开通运营,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2018年获得“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二是城市容貌不断改变。制定《郑州市主次干道、支路、背街小巷沿街绿化美化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塑造微景观、创建特色路,完成微景观打造及景观提升314处,制作立体花雕85处;三大公园拆围见绿试点工程推进顺利,碧沙岗公园和紫荆山公园试点段景观效果初步显现;环卫保洁实行“以克论净、深度保洁”,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100%机扫全覆盖。三是生活垃圾分类迅速推进。在住建部去年组织的第三季度考核中,46个试点城市中排名第10位。四是城市管理不断创新。全面实施“路长制”管理,营造了共管共治的浓厚氛围,城市面貌有了新提升和新变化。上半年,住建部将郑州“路长制”工作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样本,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全国城市管理工作培训会上进行交流发言。

   
坚持标本兼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在生态修复方面,强化水体治理,先后对市区多条河流进行疏浚改造,特别是贾鲁河生态修复工程,一改千年古河脏乱旧貌,修复效果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肯定,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了质的改变。目前,市区河流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顺利通过了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制定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示范区建设规划,完成海绵化面积29.9平方公里,通过了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中期考评。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2018年PM10、PM2.5年均浓度较三年前分别下降36.5%、34.3%,下降率居河南省第1位和第2位,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另外,在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湿地资源保护等多个方面,也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有关单位对照国家标准,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在绿道建设、公园体系、生态修复、城市管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了郑州的独特风格和生态特色,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底,郑州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1.95亿平方米,公园绿地总面积827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5.84%,绿化覆盖率达到40.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城市各项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并以全国领先的市民美好生活指数,入列2018-2019年度全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在中部地区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李澎
编辑:梁景芝
统筹:刘芳 赵克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