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对李安,我们该抱有怎样的期待?

对李安,我们该抱有怎样的期待?

阅读量:3746014 2019-10-24


2019年10月18日零点,李安的新片《双子杀手》在中国大陆上映了。该片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与讨论。偏北的社员们在观看过后,写下了自己对该片的感悟与理解。
李安是一个贪心的男人
2019级戏剧影视文学三班赖可心
电影看完之后,我觉得李安还是李安,但不是以前那个李安。前者是对他电影技术上勇于尝试的认可,后者则是好奇他把故事讲到哪里去了?我想,李安导演真的太贪心了,技术和故事都想同样出彩,可惜在此片中并未兼顾。
首先,电影给我印象深刻的只有开枪后的大型打斗场面,让我感觉技术上的进步,3D真的是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子弹碎片仿佛落在我脸上,接近真实。音效方面能够调动人的情绪,同时加入了很多新鲜的枪战元素,化学武器和克隆的加入丰富了我们以往的视听感知经验。镜头上导演的把控中规中距,大量的主观镜头经过追逐戏而让观众产生代入感,而技术上的革新让我们产生感觉失衡,此时我们不再是旁观者。先前李安导演接受采访说他比威尔史密斯更了解威尔史密斯,的确是,在大量的对手戏中,我们见得多的是一模一样的人,像这种一老一少的很稀少,所以导演在演员表情管理以及后期制作上肯定上要大下功夫,而李安导演就做到了,所以他对技术性上的掌控还是非常厉害的。
《双子杀手》的故事我认为是一个综合复制,所具备的矛盾冲突也是十分老套且常见,退休时被自己的国家追杀,这涉及到政治性利益问题,女主人公也是从敌对到合作,以及对于正义和养育之恩的取舍,这些套路凑在一起,显得很没有新意,而且有太多不清不楚,莫名其妙的发展,很多场景的分寸把握不到位,故事发展的偶然性大过必然性,不足以让人信服,以至于剧情发展的镜头让人跳脱思维,拒绝深入。男女之间有暧昧气氛最终又不明不白,小克的复杂情感转换太快,男反派的故事背景混乱且突兀,所以这种种让感觉导演想把所有的事情讲清楚,但是最终什么都没有解决就欢天喜地大结局了。故事发展太过于平淡,没有太多的伏笔或者悬念等去发展,导演在上一秒钟制造的问题下一秒就能解决,这区间太安稳,没有冲突。导致影片结束还是一片恍然。
所以我就产生了几个问题,电影拍摄技法上和故事内核上的取舍程度是怎样的?连李安导演都无法使这个天平保持平衡。电影技术的突破是对故事性发展增添很多色彩并且不会喧宾夺主吗?还是会使人们的主要目光从故事转移到画面的冲击上?所以电影和科技之间一直在打擂台,我希望是双赢。也祝愿李安导演有朝一日能够享受齐人之福。

我还是蛮喜欢李安的这部新作的
2018级会展 郭雨
首先,虽然我看的不是120帧,但是60帧的IMAX也着实有震撼到我:画面非常逼真,我被吓到了好几次;脸部特写上,特别细微的表情也能捕捉到;最喜欢高潮时子弹打在燃烧的防弹衣上炸开的火花,暴力和美真是分不开。不得不感叹,李安给了我们一道门,我们得以从门缝中窥探未来的电影世界。作为一个功成名就者,他没有不思进取,而是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真的很敬佩。
但是作为他的粉,还是会有一点点失望,故事情节不够完整,语言有逻辑问题(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本以为会很深入的再谈谈父子关系,或者是克隆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之类的,但都没有。有一瞬间我感觉我在看某些超英,打打杀杀,双人摩托追逐赛固然过瘾,但对李安这两个字所含的期待绝不止于此。只能为他辩解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内容要为科技让步!”(呵呵)


若美感被快感取代,艺术还剩下什么?
19戏剧影视文学三班 梁皓男
《双子杀手》令人失望。无疑,这部影片最大的噱头应该是威尔·史密斯的动作戏和李安导演在技术上的革新。抛开史密斯不谈,单说这部影片的技术价值。
在60帧3D版本中,几乎所有人物动作、细节和环境的“包围感”都被突出和放大了。激烈的动作场面无疑是适合这种技术的运用的,摩托车追逐戏、地下墓室的打斗戏和影片最后的枪战突围都给观众带来了不俗的观影体验,还有几个水底拍摄的镜头,沉浸感十足。
 以上,已是这部影片除却表演之外的全部优点。若只把这部影片当做单纯的商业动作片来看,它是合格的,可是我们不能只将它看作单纯的商业片,连李安导演自己也不能。可以明显地看出,李安导演希望在《双子杀手》中探索出一些比较深刻的内核,尤其是“自我认知”这个宏大的哲学命题,其他的,如人生反思、社会伦理、政治形态等话题,竟然也都或多或少地出现在了这部影片中。我们是了解李安导演的,我们也相信他具有在影片中探讨这些话题的能力,可这也正是令人失望的地方。
   李安导演在《双子杀手》中,几乎向商业化彻底妥协了,而且妥协的姿态很不好看。前所未有的广告植入,只能让观众露出尴尬的笑容;缺少完整度的剧本、简单流庸的故事结构使全片有佳句而无佳章;人物塑造上只能依赖演员的演技,结果就是他们虽然生动但并不真实,虽然感人但并不深刻;至于李安导演想要探索的那几个深刻内核,从一开始,就已经因商业化的淋毒而烂在了果子里,没有它们,果肉可能还更甜一点。
至此,我们已经可以为《双子杀手》做出一个总体性的评价了:它是一部只能引起快感,而不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这样的一部作品若是出自某位不太知名的商业化导演,倒还情有可原,可惜它出自华人之光李安导演手中,这实在让人高兴不起来。
有人可能会激烈地反驳:李安导演的重点,在于对电影技术的革新。然而事实是,自2009年《阿凡达》上映,到如今李安导演的这部《双子杀手》,所谓电影“技术”上的又一次革新,已经有十年了。这十年里,电影的制作技术确实在不断突破,可是能够真正在艺术领域称得上杰作的作品依然很少,至于问鼎伟大的作品,那就更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了。快餐式的爆米花电影倒是层出不穷,其出类拔萃者如《复仇者联盟4》,确实也能在全球形成一种文化潮流,但从总体上来说,电影艺术仍在渐渐沦为经济和资本的附庸,染上了喧嚣与浮华的本色。单纯技术层面的革新,注定不能像蒙太奇学派、法国新浪潮那样为电影注入新的生命力。
总而言之,希望这部影片只是李安导演在向众人证明他对于商业片也有足够的驾驭能力,而不是真的彻底投入了商业资本的洪流之中。
电影是艺术的一枝,艺术是美的生灵,美是艺术的精魂,若美感被快感取代,艺术还剩下什么?
可能,一副皮囊吧。
只能等待金钱物欲将它填充,变成一具行尸走肉。

欢迎关注偏北,欢迎支持作者
若批判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文案:郭雨
                                         赖可心
      梁皓男
排版:乐筱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