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纪念甲骨文百年华诞—传承中华基因

纪念甲骨文百年华诞—传承中华基因

阅读量:3749235 2019-10-24




  2019年10月18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阳正式拉开帷幕。这次活动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市人民政府承办。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历史上,先后有商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安阳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安阳人杰地灵。盘庚迁殷、武丁中兴、奴隶傅说拜相、女将军妇好、文王拘而演《周易》、西门豹投巫治邺地、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窃符救赵、项羽破釜沉舟、曹操邺城发迹、三朝宰相韩琦、抗金名将岳飞等名人轶事层出不穷。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同志来安阳时,留下了“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的著名诗句。

甲骨文:汉字汉语的鼻祖,传承着渊源的中华基因
  悠悠厚土,黄河岸边,中华先祖在此燃亮薪火,吐纳风云;周礼汉魂,唐风宋韵,数不尽的风流人物,道不完的千年梦华,厚植成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精神家园”。1899年,甲骨文从中药材“龙骨”中被辨识出来。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河南省安阳殷墟进行的考古发掘中,陆续出土刻辞甲骨。
  时钟滴答作响中,甲骨文发现120年来的时代变迁在大屏幕上闪过。当甲骨文发现者王懿荣和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等著名学者的影像出现在大屏幕上,参加“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者们纷纷鼓掌致敬。

  1899年发现的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成熟阶段,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德宽认为,进入新时代,甲骨文研究也进入了“春天”。
  据悉,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系列活动包括了今天拉开帷幕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以及将于10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这是甲骨文发现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举办的系列纪念活动。

  大国泱泱,大河汤汤,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文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是千百年来人类传递信息、倾诉情感的神奇代码。现在,汉字书法已经走出国门,影响世界,它也成为安阳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