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到朋友圈里面别人家的孩子在坚持完成练字,是不是觉得这是一项很好的活动?虽然每天并不花费多少时间,但学贵有恒。在朋友圈公众的“监督”下,长期坚持不断提升,让孩子不仅能够写得一手好字,更能培养坚持做事的品质,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弘扬中国汉字文化,让孩子们在写好汉字的同时,读懂汉字背后的历史,我们特推出“字有乾坤”汉字书写公益课堂,精选新课标小学语文必写生字为基础,融合丰富的文化知识,带来一场关于汉字的饕餮盛宴,让作为家长的您也能成为老师,让孩子的书写不再枯燥,从今往后,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写好汉字,读懂汉字。
字的演变史
甲骨文的“东”

大家观察下“东”的甲骨文,如果觉得简体的“东”不容易理解的话,咱们就把繁体的“東”放出来,大家观察下,是不是从甲骨文开始到繁体字,“东”字的字形总体并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也能经常看到这个团图案,比如说东亚银行的logo,观察下是不是就是“东”的甲骨文。

那么,“东”是怎么来的呢?甲骨文

像在包囊

上纵横交叉地捆绑

。他的来源就是古人在出门的时候要带行李,但是又担心行李会掉,所以就将行李用一块布包扎在一根便于肩扛的木棍上。造字本义:名词,古人出门远行时携带的、用布和木棍包扎成的行囊。而我们经常说的东西,在古代是有区分的,古人称男子肩扛的行囊为“东”,称女子手提的行囊为“西”。
基本释义
①本义,名词:远行时携带的行囊。 东东 东西
②名词:古人远行时参考的日出方位、方向。东方 东北 东南 东西
③名词:“东道主”的略称,主人(附典故)。东家 房东 股东
写法演示
上紧下松,撇折不宜大,下方的点要距离稍大,相互呼应。
写法分解

趣味字谜
1.西的反方向(打一汉字)
汉字引申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东道主”这三个字儿,那么他是怎么来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东道主”的起源。
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9月13日,晋文公和秦穆公的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文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向老臣烛之武请教,设法解围。当夜,烛之武乘着天黑叫人用粗绳子把他从城头上吊下去,私下会见秦穆公。
晋国和秦国是两个大国,他们之间本不和谐,常常明争暗斗。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他们的矛盾,对秦穆公说:“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怕是保不住了。但郑国灭亡了,对贵国也许并无一点好处。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讲,秦国和咱郑国之间隔着一个晋国,贵国要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恐怕是难于做到的吧?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晋国的实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国的实力相应地削弱一分啊!”秦穆公觉得烛之武说得有理,烛之武于是进一步说:“要是你能把郑国留下,让他作为你们东方道路的主人。你们使者来往经过郑国,万一缺少点什么,郑国一定供应,作好充分的安排,这有什么不好?”
秦穆公终于被说服了,他单方面跟郑国签订了和约,晋文公无奈,也只得退兵了。秦国在西,郑国在东,所以郑国对秦国来说自称“东道主”。
喜欢分享or
主编:草木冲
顾问:宁非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