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带量采购:药企销售团队解散、产业格局重塑

带量采购:药企销售团队解散、产业格局重塑

阅读量:3752164 2019-10-24



药品“4+7”带量采购的影响仍在扩散。
近日,关于赛诺菲波立维产品团队解散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明星产品,波立维一直受到极大关注,长期以来占据全球抗血栓药物市场的主要份额,在中国公立医院销量也占据近60%的市场份额,专利期过后市场份额仍有上升。


在今年9月份第二轮带量采购向全国扩面的竞标中,赛诺菲以2.54元/片的价格中标,本土仿制药企信立泰被挤出局。
正是在此背景下,传出关于波立维产品团队解散的消息。虽然药品价格降低了,但以价换量的模式使得产品在“量”上有了保证,因此推广对于医药代表的依赖就直接降低了。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基于此点,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跨国药企都不再需要那么多销售人员了,裁撤医药代表、降低销售费用也是必然。
不过,赛诺菲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团队解散的消息不属实,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近期出台的医疗保健新举措,将谨慎评估业务模式,以便更好地满足中国的市场需求,从而继续在市场上保持成功地位。

无独有偶的是,本土仿制药企业嘉林药业也传出解散销售团队的消息,与赛诺菲不同的是,其解散原因是在此次带量采购竞标中未中标。
“近几个月来,业内流传的无论是外资还是内企成熟药品团队裁撤推广人员的传闻大多属实。” 上述资深人士指出。

蝴蝶效应无论中标还是掉标,都被传出裁员、解散销售团队的消息。这种尴尬局面,只是带量采购等引发起医药行业蝴蝶效应的一部分。
而从带量采购政策落地看,局面已经在改变。除了本土企业外,在第一轮带量采购过后,跨国药企的策略也随之改变,在参与招采扩面中加大降价幅度。
在第二次带量采购中,有十几家跨国药企参与,其中6家外企的7个品种入围,与联盟地区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9%;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
带量采购之后,一些慢性病药变得更便宜,尤其在“4+7”扩围情况下,企业从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的角度比较,自建队伍费用庞大,更愿意选择与代理商合作进行销售外包,销售外包CSO的形式会更加规范。

产业格局重塑不止在中国市场,近来,全球市场也不断曝出跨国药企销售裁员的消息。仅在2019年1月就有3家大型跨国药企宣布裁员计划,如辉瑞宣布关闭2家印度工厂,礼来裁减在法国工厂的人员、阿斯利康美国工厂裁员。近日有报道称,默沙东宣布从2020年1月3日起,将在美国多个州裁撤约500个职位,主要影响销售人员以及少量的市场营销人员。
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表面上,跨国药企裁员是为了削减成本,聚焦优势业务以及战略架构调整,但这背后更多的是产业格局的剧烈变动以及市场格局的重新塑造,而中国市场在“4+7”带量采购等政策下引发的一系列变革,都将重塑中国医药行业。
“4+7”带量采购政策的出台和推行,宣告国内仿制药高利润时代的结束。史立臣认为,大批劣质仿制药将被淘汰,未来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成本优势的原料制剂一体化企业将占据先机。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