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击聆听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两首诗,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凉州词”。一首是王翰写的,另一首是王之涣写的。
我们先读王翰写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让一种英雄气概向我扑面而来。凉州词是乐府的一种曲名,歌咏凉州一带边塞的生活。凉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大概的辖境就是包括今天的甘肃、青海、西宁、陕西等地。一般来说,我们都用凉州来泛指整个西北边塞。
而王之涣的《凉州词》却是写的另一种意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翰的词充满了英雄气概,而王焕之的词却有一点点幽怨。但同样都有凉州词的特点,就是像边塞一样壮阔豪迈。
“葡萄美酒夜光杯”,举起精致的夜光杯,把葡萄美酒倒满在里面,但刚要开怀痛饮,马上的琵琶声又催人出战。
我去过甘肃、宁夏那一带,买过一对夜光杯,它是一种深幽的墨绿色且透明的。我把葡萄酒倒在里面,酒就变得特别的红,真是像血一样的深红色,而且有些隐隐的花纹在里面。有一次,我面对着这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真的仿佛听到了那催人出战的琵琶声,深红的酒色像要把我吸引去,不安与残烈迅速地漫延。
现在许多人讲“葡萄美酒夜光杯”这句话都引用在一种优美的环境,甚至是一种小资的情调之中。但其实葡萄美酒夜光杯,那杯中葡萄酒深深的红色,让出征人想到的是鲜血。夜光杯中葡萄酒那隐隐跃动的花纹仿佛是战马奔腾的倒影。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很多人今天远离战争,常常会把战场上将士们醉倒在沙场当做笑谈。其实在争战之中,因为人不知道谁能生还,就会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狂欢情境,这也有点像今天的未日狂欢情结吧。人们在生活的争竞中失重,在对未来的无把握中失重,在对死亡的恐惧中失重。凡是在战场上,无法把握明天,也无法离开战场的人,都会有这种略带绝决的豪情吧?
今天读这首《凉州词》的时候,我也感受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但心态却是不同的。有一个老基督徒送我一个小小的牌子,是瓷做的,可以立在我电脑的旁边。上面刻着一句《圣经》中的句子:“常常竭力多做主工”(林前十五58)。她送我的时候我才三十多岁,并没有什么感受。现在四十多岁了,我常常看见这个牌子心中就感受到她的祷告,就像琵琶马上催一般在心中催动着我。
那个老姊妹常常为我祷告,她曾对对我说:神给你五千两银子,你有没有变成一万两了?这句话起,初我听的时候非常不以为然,因为我认为神给自己的没有那么多,就算有也不是我要的,为何我需要加倍努力呢?但是这些年来,我常常在想,无论是五千两、二千两还是一千两,我是把它埋在地里了?还是把它使用出来了?
我很喜欢一首歌,歌中唱:“你指向哪里,我们就去哪里。”你我心中是否被圣灵所催逼呢?如果被圣灵催逼,你有没有在你正在喝的下午茶里,看见那发白的禾场,看见天使天军在等你,看见你的战马在跃动?你有没有在一杯葡萄酒中看见耶稣的宝血,看见他望着你的目光?如果你看见了,你就会去沙场,你就会为主而争战。但你我不会在争战的时候醉卧沙场,因为我们知道能够回来。
“醉卧沙场君莫笑”,我们今天要对这个世界说的,是我们跟随耶稣基督你不用笑。其实当我们来跟随耶稣基督出到城外,走一条世人以为愚拙的路的时候,许多人会笑话我们,以为我们疯了,以为我们今天是傻子。但人们不用笑,因为不在这情境之中的人又如何能体会呢?如果说我们是疯了、醉了,那也是喝耶稣的宝血、喝他的爱情美酒,而为主癫狂。
今天这世代多少人能够献身给真理?多少人能够献身给一个理想呢?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而真理或理想常常是我们自己那一刻的领会。但这个世代,若有人因着耶稣的缘故献身给主,让耶稣借着我们这一生来祝福众人,这样的人人生的争战就无往而不胜,这样的人就能够让生命在边塞、在城外焕发出真正的光、真正的热和真正的影响力。
“黄河远上白云间”,当你看着黄河的水流,浩浩荡荡,越来越远直到天边的时候,你再看黄河流域两边大大小小的城市,孤独却又是与群山相连,你会觉得那些城市也算不得什么。我去过边塞,去过西北,车开很久才看见一小座城,再开很久才又看见一小座城。那些城市被沙漠吞噬、被戈壁吞噬。我看见那些残垣断壁在一个村镇的周围,在那些断壁中,就像是能看到沙漠和戈壁与人相争搏斗的痕迹。
在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是指西北边塞当地的一种用来吹的乐器,“折杨柳”是一种古曲,这古曲里面满怀着悲苦的抱怨。诗人说:羌笛啊,你何必抱怨杨柳春色太少呢?何必抱怨这戈壁上尽是些光秃秃的枝条呢?这是因为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玉门关”是今天甘肃敦煌西部是唐代凉州的最西境。
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抱怨我们的环境,我们周围能够支持我们的人似乎特别的少,我们会觉得怎么会那么少呢?其实被圣灵吹刮的地方就满了春天,如果我们发现我们周围尽是干渴的地,尽是戈壁,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做那个度过玉门关的春风呢?
“羌笛何须怨杨柳”,我们的心啊,何必怨叹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神的世界里?何必怨叹我们生活在道德沦丧的世代中?何必怨叹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如果我们里面有圣灵,如果我们的生命愿意以基督的心为心,我们就可以做生命的春风。凡我们所到之处,福音的馨香就满了那地;凡我们所到之处,真理的光就照到那地;凡我们所到之处,爱的温暖就满溢那地。
亲爱的朋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你觉得孤独吗?不要怨叹,可以从你开始让别人觉得不孤独。当你让另外一个孤独者不再孤独的时候,你的孤独也就消失了。当你让你里面基督的生命被见证出来、彰显出来时,爱与活力就如同春风吹在这地,于是,你就活在了春天里。
也许不要怨叹我们生在心灵的西北边塞,而要成为那西北边塞的、那圣灵的风所吹过的地方、那福音的脚踪所走过的地方的一个见证人。
亲爱的阿爸天父,何等感谢你,你借着这两首《凉州词》让我看到什么是英雄,英雄不是醉卧沙场的无奈、绝望的悲情者;英雄是确知自己能够得胜,并且愿意让生命为你而勇往直前的人;英雄是听见你的催逼,愿意为服侍这个世代、为真理而战的人。
亲爱的阿爸天父,愿你真是成为我们的元帅,让我们这满地的枯骨成为你的精兵,让我们成为这个世代春风的见证人。
奉主耶稣基督名求,阿们!
7
编辑 | 汉娜
阅读链接
诗情细语话人生(一) | 施玮:二月垂杨未挂丝
诗情细语话人生(二) | 施玮:北邙山上列坟茔
诗情细语话人生(三) | 施玮:蛩声苦吟谁解愁?
诗情细语话人生(四) | 施玮:少小离家老大回
诗情细语话人生(五) | 施玮:不知细叶谁裁出
诗情细语话人生(六) | 施玮:黄鹤楼上为何愁?
出版作品目录
诗集
《大地上雪浴的女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
《生命的长吟》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银笛》香港,银河出版,2005年
《被呼召的灵魂》北京,汉语诗歌资料馆,2007年
《十五年》北京,汉语诗歌资料馆,2007年
诗剧《创世记》北京,汉语诗歌资料馆,2007年
《歌中雅歌》珠海,珠海出版社出版,2009年
诗与散文集
《天地的馨香》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以马内利》香港,汉语圣经协会,2013
中短篇小说集
《日食-风动》厦门,鹭江出版社,2017年
长篇小说
《柔若无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
(二版《柔情无限》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
(三版《世家美眷》北京,九洲出版社,2013年)
《放逐伊甸》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
《红墙白玉兰》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世家美眷》 北京,九洲出版社,2013年
《叛教者》美国,南方出版社,2016年
《故国宫卷》广州,花城出版社,2019年
学术论著
《在大观园遇见夏娃——圣经旧约的汉语处境化研读》香港,浸信会出版社,2014年
画册
《灵——施玮灵性随笔油画集》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4年

施玮
施玮,诗人、作家、画家、学者。出生于上海,祖籍中国苏州。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96年底移居美国,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灵性文学艺术者协会主席,倡导并推动“灵性文学”创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中国作家》《作家》《国际日报》《侨报》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诗歌、小说、随笔、评论五百多万字。作品入选多部选集,获华文著述奖小说第一名等文学奖项。出版作品《叛教者》《世家美眷》《歌中雅歌》《红墙白玉兰》《日食-风动》《以马内利》等十七部。
在美国、中国举办多次施玮灵性艺术诗画展,画作多次发表并被私人和博物馆收藏。与音乐家合作交响诗《基督颂》在美国各地巡演,并为大型组歌、歌剧等作词。研究旧约圣经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比较,并在美国、欧洲及亚洲讲学。曾任《OC》杂志、《洛城文苑》等报刊主编、《国际日报》文艺部主任,任广播电台诗歌与文化及灵修主持人,任大学客座教授等职。为美国西南作家协会会员、美国华文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女作家协会会员等。主编《胡适文集》《灵性文学丛书》等多部文化、经济、文学丛书及工具书。
打赏作者
+
独立思考 / 关怀生命 / 真情表达
尊重版权 欢迎转发
打赏支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