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无奈的事,是英雄终将落幕。
而世上最心酸的事,是直到落幕那一刻,我们才知晓英雄的存在。
这个金秋10月,是一个失去的季节。近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官微发布了一个悲恸的消息: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固体地球物理学家曾融生先生,于昨天下午逝世,享年95岁。

而这,已经是这个月离世的第4位院士了。10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嗣瀛逝世,享年95岁。

10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美病逝,享年95岁。

10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其为离世,享年86岁。短短4天,3位院士去世,举国悲痛。其实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失去了27位院士。
其中,有15位中科院院士:

1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接连去世的那几日,霸占微博热搜的却还是#李晨新女友曝光#、#刘诗诗产后现身#、#Angelababy背帆布包买菜#......明星家事,依旧被津津乐道;国之栋梁,却少有人问津。
前不久国庆阅兵式直播时,有人感叹:要有多幸运,才能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享此盛世。
是的,这盛世如你我所愿。
但别忘了,繁盛背后,靠的是许许多多科学家的拼命搭建,才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奇迹。
逝者已去,我们扼腕叹息;
好在,还有一些依旧在发光发热的英雄们,值得受到注目。
这些人,这些团体,应当被景仰,被感激。
2015年,85岁的屠呦呦站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几百万人的生命,都在被她挽救。

4年过去了,近90岁的屠呦呦还在搞科研。这几年,她解决了“疟疾机理研究”等诸多科研难题,一举将治疗疟疾药物的价格降低数倍。
前不久,她又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如何解决现在青蒿素耐药的问题。
50年前,她是个临危受命的女侠;50年后,她仍是颗划破长夜的明星。
上个月17日,袁隆平获得了“共和国勋章”。
颁奖当天,袁隆平却去了一个地方:衡阳市衡东县,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

他的一生,80%的时间都是这样在田里度过的。到了颐享天年的岁数,仍每天去试验田“打卡”,观察杂交水稻的长势。
现在,他还在攻关“海水稻”,目标是10年之内发展海水稻一亿亩,可多养活8000万人。
岁月不饶人,有些人一抬眸,已为祖国奉献了一生。
爱国从来不是一句空谈,我们更从不缺少榜样。
而现在,是时候把掌声给该给的人,把目光给该关注的事,把脚步给该前进的方向。
正如鲁迅先生的那句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向上走。”
仰望星空,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