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1
林语堂说:“有些人要读书的时候,在书台前装腔作势,埋怨说他们读不下去,因为房间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线太强。也有些作家埋怨说他们写不出东西来,因为文字太多,稿纸发黄,或马路上的声响太嘈杂。“
这些话,放到现在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你有遇见过这样的人吗?
买纸质书,他们觉得贵;读电子书他们说没那种感觉;去借书看又往往不珍惜。
可能你会说,这就是我本人了。

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拿起书的时候,就已经“入定”,他们会觉得什么介质并不重要,在哪里看书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的内容可以让自己获得良好的体验,或是触碰新事物、新思想后令人愉悦的想象和思辨。
而“假装喜欢”读书的人则摆出一副“我要去读书”的架势,然后向全世界宣告:
“我又要开始读书了!”
他们就像那些渴望证明自己成功的人一样,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他人认为自己很爱读书、很博学,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但这恰恰是他们在掩饰自己这方面不足的表现。

2
读书时人们往往会被带入一个新的视角,有人把它称为是“上帝视角”。
这就意味着,你用自己的身体却可以体验不同人的生活。
在《墨菲定律》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小女儿走在夜晚街道中感受圣诞节的气氛,妈妈觉得圣诞节那天应该好好驻足观赏街边的事物,比如看那些圣诞树或是商店玻璃窗下的礼物。
而小女儿却不停的拉着妈妈的手摇晃,并抱怨着自己的鞋带总是会开。
妈妈很是心烦,而又不得不弯下腰来给女儿系鞋带。
等她弯下腰的一瞬间,她却突然明白了原因。
原来,站在女儿的角度来看,没有圣诞老人、圣诞树,也没有玻璃窗下可爱的玩具和礼物,只有不停晃动的手臂和人们赶路的双腿。
从文字中进行体会,你很容易取得妈妈和女儿两个人的视角,以及她们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这就为你在生活中列出了很重要的参考,即过节时应该高高的抱起自己的孩子。

3
黄山谷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其面目可憎也。”
这句话需要深深的体会和实践才能理解。
有时,我们无法解决当下面临的难题,或是根本就无从下手,这让我们感到失落、沮丧、焦虑,果不其然,没有任何的征兆,你的眉头开始紧锁,别人随便一两句不好的话就点燃了你的怒火。
事后你会反思,当时的自己到底为什么不理智,甚至你会觉得,那是我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建议你试着去养成阅读的习惯。

当你翻开一本书的时候,心思便随着作者开始拓展,思绪也会被带入到另一个区域内。
也许,你明明在为公司加班的事而感到不快,但你翻开一本小说,瞬间进入到了“第二世界”,比如尝试在蓝天白云下巴黎的街头喝上一杯手工咖啡。
再或者是书中情节中出现了作者对待问题的选择或是为人处事的方式,也许这一个点瞬间激活了你大脑中一直想去填补的空白区域,突然间你有了灵感,随后内心不再混乱,得到平静,进而获得了解脱甚至精神上的升华。

4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有很多书友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越是读书,就越觉得自己无知。
然而,当他们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却更加热爱读书,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人们总是在发现自己无知后才可以去填补这部分无知。
久而久之,因为弥补了不足和内心的空虚,便体会到了进步、精进及自我价值的提升,逐渐喜笑颜开,你会觉得这世间任何事情都有迹可循,困难是不断的,正如小说中的情节是一波三折的,但无论如何这些事情最终都会被合理的解决。

意识到自己无知后,我们填补,随后展开行动。
先是效仿作者的观点、方法、行为,随后在实践中进行调整,逐渐形成一种符合自我运行的模式,随即,你的行动力会如同思想一样大幅提升。
腹有诗书气自华。
修养决定气质,而气质又决定后天的容颜,热爱读书的你,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幸福密码》女性NLP思维,
南宁站
2019年10月26日-27日
精通酒店金湖店
不见不散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