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shan library

深圳

活动报名
~? ? ? ~
歌声起处,岁月峥嵘
新中国70年
哪些歌声穿过了我们的记忆
哪些歌声是我们时代的徽章
深圳建市40年
这座城市的声音如何壮大成为当代中国的“声场”

10月25日晚
坪山夜话将邀请著名乐评人
王俊
以“歌声飘过70年”为主题
与读者们畅聊岁月与歌
01
活动信息


????
活动时间 :2019年10月25日(星期五)
晚上 19:30-21:00
活动地点 :六楼大家书房
参加对象 :14岁以上读者
主讲嘉宾 :王俊
报名二维码
▼

点开二维码,再识别报名
02
主讲嘉宾


王 俊
资深乐评人
文化评论员
坪山文化智库专家
曾任深圳特区报综艺副刊部主任,长期关注并报道中国音乐发展历程。曾担任央视深圳春晚、深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追梦”晚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圳群众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策划和总撰稿;“中国好声音”、“音乐工程”、“鹏城歌飞扬”等重要音乐活动策划和评审。著有《飞歌30年:来自崛起之城的音乐报告》、《歌声起处》等。


深圳音乐
在中国音乐界占据着重要一席
是每一部中国当代音乐史不可忽略的章节
聆听讲座之前
让我们先通过王俊著作
《歌声起处:深圳流行音乐四十年》
里的一篇文章
略微了解深圳音乐的历史、现状与将来

引进音乐“摆渡人”
王 俊
▂▂▂▂▂
当深圳的歌声紫绕不息时,有人在品尝成功的滋味,有人在交流着创作的艰辛与不易,也有人开始静静地思索:深圳原创音乐走过近40年,“鹏城歌飞扬—深圳原创音乐发展十年促进计划”实施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音乐工程也已盛大启动,未来的路将怎么走?已经形成相对成熟模式的深圳原创音乐如何进一步突破自我,让那些歌声唱得更加响亮?

笔者曾与众多深圳音乐“当事人”深入对话,聆听他们对深圳原创音乐如何更上一层楼提出的各自看法和建议。在当今歌坛竞争日益激烈、唱片业四面楚歌的环境下,深圳原创音乐应当如何把原创之火燃烧得更加旺盛?借着音乐工程的东风,政府、民营机构、音乐人和歌迷应当如何为这把火“添薪加柴”?许多音乐界资深人士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深圳原创音乐风之强劲,涌现歌手数量之众多,产生作品之优秀,创造着深圳原创音乐历史的新高度,也引起了国内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事实是,中国流行音乐往往“生于深圳,长于广州,成于北京”。先后两次崛起的深圳流行音乐似乎总是在扮演着输送者的角色。

“轻轻地,他们走了,正如他们轻轻地来….”在新浪网对深圳原创音乐悉尼行报道后的留言栏上,歌迷“深圳爱人”套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遗憾。在他看来,深圳几乎是内地原创歌坛的半个“黄埔军校”,从20世纪80年代的周峰、陈明、黄格选,到如今的陈楚生、周笔畅、唐磊都是优秀毕业生。但是,这些“果实”刚刚成熟,就陆续被北京、湖南等地摘走,结果深圳音乐总是不得不“从头再来”。他说:“深圳何时能把这些本土音乐的根留住?”

陈楚生一唱天下知,关心深圳原创音乐的歌迷们却并非都欢欣鼓舞。一位名为“伤离别”的网友的话代表了不少深圳歌迷的意见:“当年,陈明、黄格选等一批歌手从深圳飞走,只给本地歌坛留下了一个辉煌的背影。如今,唐磊、张磊走了,周笔畅、刘力扬走了,陈楚生又找到了新东家,深圳似乎总在为他人做嫁衣,为什么不能把成名后的他们仍然留在深圳发展呢?”
深圳流行音乐尽管人才济济、作品众多,然而后期包装、音乐制作和商业推广等环节的不足,令许多成名歌手漂泊在了深圳乐坛之外。他们为了前程,都大多“私奔”北上,只留给深圳一个辉煌的背影。就像一棵树,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却被别人轻易摘走,只留下空空的枝丫先后两次崛起的深圳流行音乐似乎总是在扮演着输送者的角色。深圳,亟须弥补那根缺失的音乐链条。
深圳歌手李戈曾经写出《我唱我歌》等著名作品,并推出过个人专辑。她往往为了录制合成自己的作品而不得不北上京城。李戈苦恼地说:“深圳音乐制作的水平长期停滞不前,硬件设备落后,软件人才也不多。所以很多要求比较高、时间比较急的作品,我们只能拿到北京去制作,这样制作成本也要增加很多。那也没办法。”

本来深圳的录音市场很大,可是由于本地制作水平不够,很多深圳歌手为了获得更好的录音效果,不借花5万甚至10万元一首歌的高价到北京、广州去录音,这样的事情让人感到很遗憾,也是深圳音乐的一块软肋。深圳原创歌曲作品很多,但往往因为制作水平不过关,很多优秀作品得不到向大众展示的机会。
深圳电台音乐频率的掌舵人刘洋一直颇为苦恼。这是因为,尽管他手里的深圳原创歌曲作品很多,但多数还停留在纸面歌谱上,真正可以在大众媒体播出的成型样品少,往往因为制作水平不过关。刘洋分析道,深圳流行音乐的创作力量不可小觑,然而本土制作力量的薄弱使很多优秀作品得不到向大众展示的机会。
在深圳音乐人何沐阳看来,深圳本地缺乏大型、正规的音乐制作工作室,也缺少一些专业唱片机构来推动,致使音乐创作和传播多处于自发的状态。他说:“我觉得深圳本地原创音乐的创作能力不需要怀疑,可是在制作方面的确需要加强,包括录音、编曲等环节都需要提高。有着良好底子的深圳音乐还需要进行‘深加工'。”

深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姚峰说:“只有深圳的音乐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有实力强大的唱片公司,让有才华的音乐人能够在深圳成功、赚钱并发展下去,才能够留住人才,甚至可以吸引大师级的人才来到深圳,深圳的音乐产业将会有更大的腾飞,那时的深圳将不愧为中国原创音乐最活跃、最有成就的地区之一。”
筑起音乐广厦,播撒下原创的火种,音乐工程的启动,让深圳音乐踏上“二次创业”的旅途。这是一份面向未来、敞开胸襟的郑重期许,更是有着光荣历史的深圳音乐界放下过去、再次上路的信心证明。更加动听的歌声,依然在明天。

10月25日晚
与著名乐评人王俊将相约“坪山夜话”
共同聆听那些飘过流金岁月的声音
一起回溯音符背后的歌声传奇!

这是一个夜晚
一个阅读分享的夜晚
这是一个空间
一个读书人的文化生活空间
一个爱书人的互动分享空间
在这里,我们相聚、分享、聆听、共鸣
在这个夜晚,在坪山
凝聚阅读之光,点亮心灵梦想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