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消亡”的第一个信号
2019年9月27日中国集邮报的2383期第5版刊登了李近朱先生的作品《“邮票消亡”的第一个信号》
目前,对于邮票以及集邮的现状,不少朋友都有疑惑。8月20号,冰岛邮政局宣布将于今年年底会彻底关闭冰岛邮政,停止向国内外集邮者提供服务,这条消息一宣布,震惊了整个集邮圈,那么李近朱先生是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与集邮的呢?
8月20日,冰岛国家邮政宣布:将于本年年底正式解散邮票发行处,2020年可能不再发行邮票。
这个信息,有时间有地点有内容,且由有名有姓的现任邮政局长发布。和已有2040年“黑便士”发行200周年之际英国将停发邮票的传闻不同,这是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可以说,这一天发出了“邮票消亡”的第一个信号。
现实是,当今已进入信息和智能时代,通信沟通已愈益进步和高科技化。
而今,虚拟网络已踞通信主体。传统通信,特别是贴邮票投信筒送家门的方式正在成为历史。
邮票作为邮资凭证,已退化和异化了。邮票的使用功能已在和正在消失。没有使用价值的一切,即使再美丽动人,也会渐成“摆设”。
冰岛邮政似乎已经意识到,延宕传统的邮票发行已不合时宜。
于是,先是有了英国这个邮票“始祖”传来不再发行邮票的传闻,接着,又有了这个确凿的冰岛邮政的2019年8月之举。
现在,我们对这个信号,不争的是,邮票功能的异化,使用功能的渐失,预兆了这个对于我们集邮人堪称“噩耗”的事实,已经到来对这个未必会有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情状,我要重申我的一个观点:邮票可能消亡,集邮却会“不朽”。
“消亡”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
“消亡”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即使集邮会延续和“不朽”,但冰岛这个冰冷的信息已然预示着邮票冬天的到来。
即使到2040年,也不过还有20年时间。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和智能时代,20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虚拟的数据正替代实体的货币,机器人也将要替代诸多行业;小小的沟通性的通信,有更先进的高科技手段介入,当不在话下。
20年间,我们将会进人到一个今天全然不认识的世界。那时,邮票一定是太小太小了,或许没有了。这时,我们应去回望下历史。
历史上,许多失去实用价值的东西,会渐退出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有的消失了,有的沉淀下来,成为文物。
青铜器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从石器时代进化到以火的熔点铸造生活的和礼仪的金属器皿,正是郭沫若笔下那个进步的青铜时代。
那时,有着使用价值的青铜用品风靡社会。
曾几何时,饮酒盛物之爵尊以及鼎,都是紧系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用器物。
但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了,铁的出现,瓷的发达,直至今天各种材质用于器物之构,青铜器已消亡于人们视野里。鲜活的生活中早不见其踪,却成为博物馆中见证历史的文物,甚至如后母戊興一样成为镇馆之国宝。
从风靡社会的使用之物到成为历史陈迹
从风靡社会的使用之物到成为历史陈迹,关键因素在于:它不再使用了!记得,信息时代之初还很先进的电话“座机”和无线传呼“BB"机,随着智能通信手段的更新,以及“5G”即将到来,这些当年也算风光的物什,早退出人们生活,成为了历史。
但,其间被历史淘汰的许多物什却作为历史见证,留存下来,成为文物。
青铜器如是,不同时代的货币包括各种票证等,也皆成为文物或具有文物性的文化遗存。邮票,作为邮政改革和邮资凭证的一个见证,是西方工业革命兴起的个标志,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记录。
近200年世界各国邮票,承载了近200年的世界变化。
邮票,在它使用的近200年中,因流通和集邮而留存在漫长时同里,加上它在发行上的不可复制性,其已具备了文物属性,已从邮资凭证跻身到见证历史的文物之间。
“黑便士”“珍妮倒”等如此,“大龙票”“红印花”等如是。
可能,连1980年的“金猴”和2003年的“非典”,也概莫能外。
如此,即使我们看到了堪称悲观的一个事实,却还有乐观的一个前景在等着我们。
邮票作为历史见证和就要过去的一个时代的通信载体,将成为一种新的“文物”。
同时,这也拓开了集邮的空间。“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以及消亡之后邮票的文化与经济价值的提升,将在一个时期为集邮的兴起和发展再注活力。
还是那句话:邮票或可消亡,但集邮当会“不朽”!
输入标题
【END】
中邮盛鼎
长按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