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上交大医学院与上中医、上理工强强联手建设新医科

上交大医学院与上中医、上理工强强联手建设新医科

阅读量:3769453 2019-10-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于国内医学院校里已率先布局“新医科”建设,并与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强强联手。
上交大医学院院长说健康挑战,“新医科”探路出发
直面21世纪健康挑战,回应危害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挑战,交大医学院于国内医学院校里已率先布局“新医科”建设。
不谈成绩,说挑战,陈国强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取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就,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已高于部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婴儿、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
但是,他也以详实数据指出,当前我国仍面临人口老龄加速、出生缺陷增加、慢性疾病蔓延等诸多健康挑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陈国强院士称,面对这些严峻的新问题、新挑战,“交医人”必须要起引领作用,必须在全球健康领域有所作为,“为人民谋健康”就是交医人的初心。他把“交医”的初心和使命形象地比作一双手,一只手要培养人类健康的守护神,另一只手则要通过科技创新助力人类健康事业,通过探索全球工业革命4.0背景下的卓越医学人才教育新模式,实现医学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的转变。这是陈国强院士对“新医科”建设的部分思考,“新医科”建设没有先例可循,上海交大医学院已在探路前行。
与非医院校“强强联合”,是起点而非终点
“新医科”的号角下,一些新鲜事已经发生了。

就在今年国庆前夕,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发起成立“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生院”,以期通过医学与工学、理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共同解决临床实践中提出的真实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大力培养知识复合、有能力解决医学技术实际问题的医工交叉研究生。
交通大学本就有很强的理工科背景,此番交大医学院“牵手”上海理工大学,是在“医理、医工”结合基础上,有更高的期待。
来看一个具体实例:一根小小的手术缝合针,如何升级改版?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九院的医生提出的原创想法,经由上海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教师牵头攻关,仅用了两个月就拿出了解决方案——既破解了以往国产缝合针容易弯折、且扯破皮肤的难题,又化解了国外进口的手术缝合针价格较高的困扰,制作成本仅为国外的一半。
可见,医学和工学携手,不仅让两所院校尝到了对接需求、服务大众的甜头,“强强联合”更落在医学创新“转化”为实际应用这个“关节点”或者说“交汇点”上。
这还不止,今年8月,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商定将对接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创新高校间协同发展新模式,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加快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布局贡献新智慧。
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对两校此番“牵手”寄予厚望。他谈到,作为科技创新重要力量的高校,如何引领关键技术创新、在突破“卡脖子”技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备受关注。在他看来,未来生命医学领域的原始突破,将很可能从中医领域获得灵感。
“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领域留给我们的瑰宝,它即是一种临床治疗体系,也是一种哲学体系,通过两校合作,中医知识方法、西医知识方法互相启迪,真正诞生一些‘0-1’的原始重磅突破,将是两校此次合作的最大贡献。”陈国强谈到。
跳出医科看医科,推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跨学科合作,“新医科”建设显然需要更大的“协同科研力”,更大的平台与机制保障,乃至更大的想象力,交大医学院此轮与非医科院校的“强强联合”,是起点,而非终点。
“新医科”建设,有“变”更有“不变”
医学教育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也不是空穴来风。翻看这些年上海交大医学院的“成绩单”,用“漂亮”两个字来形容并不为过:
办学67年,上海交大医学院为社会输送了7万余名医学人才;
附属医院构成上海1/5的临床服务力量,却处理着上海约半数的临床重大疑难杂症;
上海交大医学院拥有“两院”院士17人,如此密度,全国医学院校少见;
在全国30个招生省市内,上海交大医学院今年的录取分数线全部进入前十名,其中在六个省市进入前五;
最新的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显示,上海交大医学院斩获707项,项目数已连续第十年位列全国医学院校第一。
这背后,是交大医学院默默耕耘数年的医学教育改革作为支撑。
今年4月,天津大学的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教育部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陈国强院士称,上海交大医学院将发挥“部市共建”“部部共建”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强医教协同,积极探索实践新医科建设发展,培养医德高、能力强、敢创新的有灵魂的卓越医学人才。
具体分析“新医科”时,陈国强谈到了“变与不变”。
他谈到,21世纪的医学科学出现了三个重要的战略转移,即“目标上移”,从单纯的疾病治疗上移到维护与促进健康的更高目标;“重心下移”,从以医院为重心下移到社区与家庭的健康服务和关怀;“投资前移”,卫生投资重点从疾病诊治提前到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医学科研战略的转移,以及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医学模式、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医学模式等,都在催生医学教育实质性转变。“如果我们不应变、不求变,将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个时代。”但他同时强调,在“新医科”的建设中有“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始终牢记医学是一种直接面对生命的职业,生命需要温度,生命需要情怀。
他说,希望医学生成长为“眼中有光、胸中有志、腹中有才、心中有爱”的人,可能医学学科“不尽完美”,但医学人要“追求完美”,既要有赤子之心,又要在慎独、慎思、慎辩、慎微中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在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中成就自己的卓越,为人类健康福祉奉献自己的学识与才华。“这是一种教育理想,我也希望交大医学院一直在朝着这样的理想追求。”陈国强说
来源 |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用于非商业性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