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由190件甲骨、青铜、玉石、书籍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讲述着那段甲骨被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在此次展览中,山东博物馆的两件馆藏一级甲骨商代“月一正曰食麦”卜骨和商代“妇妌娩嘉”卜骨亮相,还原了殷人的日常生活。
甲骨文是商代王室贵族用于占卜和记事的文字,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甲骨文与当今的汉字一脉相承,是中国文字的鼻祖,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自1899年殷墟甲骨被发现与认识,至今世界范围内共收藏甲骨15万片以上。山东博物馆珍藏甲骨1.05万片,其数量之大、藏品之精、研究价值之高,在国内乃至国际甲骨收藏单位之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山东博物馆藏甲骨均为安阳殷墟早期出土品,甲骨年代跨越商代晚期二百多年,卜辞分期涵盖一至五期,文字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珍贵史料。2011年,甲骨被评选为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商代“月一正曰食麦”卜骨
商代“月一正曰食麦”卜骨
商代人事无巨细,都要求神问卜,因此甲骨文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日月星辰、祖先鬼神、风雨灾害、年成丰欠、生死疾病、吉凶祸福等等,是商代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里,一部分为刻辞,记载某时某地发生了什么事。商代“月一正曰食麦”卜骨就是一件刻辞甲骨。刻辞中记有“月一正曰食麦。”山东博物馆书画部主任、研究馆员、甲骨项目组负责人于芹介绍,“月一正”是正月,“食麦”是殷人正月里的一种仪式,殷人也将“食麦”当作对“一月”的称呼。干支表是在甲骨上罗列刻写干支纪日组合次序。商代历法,是以干支纪日,以月亮的月相变化纪月,以太阳的周年运动纪年。
商代“妇妌娩嘉”卜骨
商代“妇妌娩嘉”卜骨
商王对生育之事非常关心,山东博物馆馆藏的这件“妇妌娩嘉”卜骨就记载了商王武丁占卜妻子“妌”分娩是否顺利,卜辞释文“乙巳卜,宾贞:妇妌娩嘉……妇妌……”。甲骨文“娩”字中的“口”表示产户,下面两个“手”则表示接生的过程,非常形象。“妇妌”是商王武丁的诸妇之一,死后庙号为“戊”,祖庚、祖甲时期称之为“母戊”。妇妌也写作妇井,是井方之女,井方在今山西一带,在武丁时期是商的友邦。妇妌善于农业种植,尤其擅长种黍,也从事征伐、祭祀、进贡等一系列王室活动。举世闻名的“后母戊鼎”就是其子为祭祀她而铸。
拓展链接
一片甲骨惊世界
郭沫若曾用“一片甲骨惊世界,蕞尔一邑震寰宇”来形容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的发现改写了世界文明史的记录,把中国信史提早了1000多年,并由此引起对商都殷墟的发掘,促成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使得20世纪中国的学术轨迹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近代甲骨的发现、收藏与山东有着密切联系,发现和收藏甲骨的第一人王懿荣就是山东福山人。王懿荣(1845-1900年),字正孺,号廉生,清末著名金石学家,著有《汉石存目》《六朝石存目》,对古文物鉴定收藏和古文字学研究有较高造诣。1899年秋,王懿荣从山东潍县古董商范维卿手中购得12片“龙骨”,每片价银2两。经过他的考订,认出“龙骨”上刻画的符号为商代的文字。随后他开始广泛购藏,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共搜集到1500多片甲骨,成为甲骨文发现第一人,被后世誉为“甲骨文之父”。
一百多年后,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对树立甲骨文的文化标志性象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版权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山东商报,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处理。本公众号除注明出处的文章外,均为原创,如需转载、引用请联系工作人员。
欢迎省内文化旅游机构、企业或自媒体达人
给我们供稿
投稿邮箱:wlsdz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