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字之学,即古人所称之 "小学",为历代书家所重。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化史上,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隶、草、行、楷等字体的字形演变。今天,当我们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时,诸体书法因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而展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毋庸置疑,研究文字学对推动当代的书法学习与创作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我们推出了"每日一字"栏目。
------北兰亭学术部
2016.7.9
字源解说
“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
(像液滴)
(囗,几乎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
从器皿
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
像液滴
穿过器皿
小孔的样子。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
写成一点
,并加“入”
,表示液滴
滴入
器皿
内。篆文
误将籀文字形中的
写成“十”
。当“由”的本义消失后,篆文
加“水”
另造“油”代替。
造字本义:名词,从动植物的脂肪组织或矿物中提炼的粘滑、食用或燃烧的混合液体。
字形演变
商 · 殷墟甲骨文
商 · 殷墟甲骨文
唐 · 国诠 · 善见律
唐 · 国诠 · 善见律
晋 · 王羲之 · 头眩帖
明 · 黄道周 · 喜雨诗
明 · 文徵明 · 纪行诗
元 · 赵孟頫 · 二赞二诗卷
晋 · 王献之 · 服油帖
明 · 宋克 · 进学解
元 · 邓文原 · 急就章
元 · 鲜于枢 · 韩愈进学解
——往期经典,点击文字直接阅读——
关注学术 传播经典
北兰亭微信公众号平台欢迎广大书画同道踊跃投稿。稿件一经采用将视文章的阅读量情况予以奖励!
投稿方式:
E-mail:beilanting2017@163.com
电 话:13501289505
13120261982
——北兰亭学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