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点击手指上方的吐槽公务员,再点击关注即可!
导读
“眼光太高,圈子太小,磨磨唧唧,孤独终老。”这句话是网友“习惯着孤单”对自己独身经历的形象写照。他是一名警察,5年前刚工作时,他满心欢喜,以为会有不少姑娘倾心于自己飒爽的英姿、笔挺的制服。然而,事与愿违。
“都说公务员是旱涝保收,可如今女孩们越来越现实。”他说,自己的工作性质特殊,加班常态化,令相亲对象望而却步。“有个女孩曾对我说:‘每次你不回我微信,我都觉得自己是狗不理。’我也想有时间好好谈场恋爱,可外勤要出、台账难平,只好向她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当前体制内相亲活动虽多,成功率却有限,近年来还出现了参加人数下滑的趋势。
“铁饭碗”就是相亲场上的“香饽饽”?
28岁的小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事业单位上班,2019年开始频繁参加妇联、工会组织的各类集体相亲活动。她说,以前从不关注相亲,觉得参加相亲像“嫁不出去了”似的,但因为工作繁忙、圈子狭小,自己很难认识同龄的异性。因此,最近开始转变想法,通过相亲活动扩展朋友圈。
小陈和几位一起参加相亲活动的同单位女职工都表示,她们更乐于接受“体制内”单位组织的集体相亲活动,这类活动“靠谱,有安全感”。“人都是市里各个机关事业单位的,条件和自己相仿,比社会相亲更靠谱。”小陈说。
体制内人员工作稳定,相亲具有一定优势,用新疆某厅局机关公务员小牧的话来讲,就是“国家替你选拔考察管理”。但新疆乌鲁木齐市海关公务员加菲猫则认为,由于公务员收入不高,目前在相亲市场上的热度其实下降了不少。“如果是男性公务员,还要承担买房的压力,那就更难了。”
个个都是“宝宝”,谁还没点“小性子”
30岁的玩哥在江苏一家国企党政办工作,从2018年开始相亲,至今没遇见心目中的“真命天女”。“比如我和相亲对象聊到‘世界上最深的地方’这个话题,她甚至不知道马里亚纳海沟!可能我比较‘直男’吧,像这种问题在我这里就会减印象分。”
26岁的瑶瑶供职于南京市某街道办,买房后爸妈便开始张罗相亲。“虽然自己嘴上说没要求,但其实要求还挺高的。比如和男生看电影,他如果跷二郎腿,我就会很反感。”
“奇葩天天有,相亲特别多!”27岁的露露说。她是某官媒的一名编辑,秉持“门当户对”的看法,择偶基本在“体制内”考虑。“本以为‘体制内’的相亲对象能成熟点,没想到个个都是难伺候的‘宝宝’。”一提起自己的相亲故事,她就气不打一处来:“去年我相了一个86年的公务员,非说我属猴跟他属虎命里犯冲,他妈妈觉得会影响他高升,最后这事就黄了。”
85后的菲菲供职于东部某市某银行,每周都有相亲局。她把相亲当作谈生意,像对待乙方客户一样,或把相亲对象看成一支待选股票,然后给每支股票打分,分高者得。“相亲就是一场谈判,能成交就成交。”菲菲说。
主办方给力,相亲更易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相亲活动年年办,成功率却十分有限,近年来还出现了参加人数下滑的趋势。有些单位因为无人报名相亲活动,只能由活动组织者“亲自上阵”填补空缺。
据中央某事业单位团委书记张宁介绍,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联谊活动已有95后男生出现,他们较羞涩,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另一方面,部分85后女生一直没相到心仪的对象,因此也渐渐不愿再参加了。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主办方活动组织方式和个体参与方式对相亲成功与否有重要影响。每年组织十几场相亲活动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妇联主席娜仁花认为,一次相亲活动参与的人不宜太多,以50人以内最合适,人太多的话交流不充分,人少一点,工作人员能充分照顾到每位参与者,鼓励他们参加活动。
“尽量别出现‘联谊’字样,减少‘尬’的感觉。”张宁说,“我们之前和冬奥组委合办了一次类似‘城市之间’的活动,让大家在闯关游戏中接触彼此,效果还可以。”
多人结伴参加相亲活动成功率相对高。“同单位来的人多,大家相互鼓励,再起起哄、开开玩笑,和对方接触起来就没那么尴尬了。”28岁的中铁呼和浩特局职工小孙说。(文中受访对象除娜仁花以外均为化名)
那些图钱、图车、图房的姑娘,最后都过得很好,那些什么都不图的,只求你爱我、关心我、守护我的姑娘,最后却过的一塌糊涂,现实往往就是这样。
公众号:艺术大观打动女人的,从来都不是钱声明: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您的一个在看就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