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满清最高统治者出行是怎样的场面?慈禧太后率光绪帝祭扫东陵纪行 2019-10-25 ·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

满清最高统治者出行是怎样的场面?慈禧太后率光绪帝祭扫东陵纪行 2019-10-25 ·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

阅读量:3834951 2019-10-27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感谢大家的阅读,喜欢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文章吗?欢迎留言评论,小编都会虚心接受的,你们是小编前进的动力哦。每天一点点进步,分享彼此的欢乐!如果喜欢就关注订阅吧!也不要忘记点赞哦~亲,看的开心可以点个好看 。                                                                                                                   
  提到自古及今最高统治者们的出行,猜想,大家心中可能会想到很多。
  关于这个话题,我曾经根据清人的笔记写过一篇文章——《听说过乾隆皇帝南巡,不一定知道乾隆皇帝南巡时的接待场面吧?》。那篇文章,记述的重点在接待皇帝的排场上;另外,那篇文章的背景,是在清朝的鼎盛时期。因为那篇文章也是在讲述最高统治者的出行,所以,可以作为本文的参考。
  关于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及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的资料很多,世人要怎样评说议论他们,我们都应该给予尊重。对于慈禧太后及光绪帝,无论怎样地厌恶或者痛恨,都不能抹杀他们作为历史人物而曾经存在的事实。所以,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作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研究、认知、了解他们,还是需要的、甚至也是必要的。                                                                                                                  
  因为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争议太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口水、攻击、和帽子,我需要首先声明一下:
  我在这里整理关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文字,并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或心思,我要做的:
  一是尊重笔记作者的记述,力求行文忠实于原作;
  二是想要从笔记作者亲历的记述文字中,给众多的历史资料再增加一点小小的补充;
  三是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让大家能够多维观察历史,全面认知历史,以便思考当下,规划未来。
  本文出自清人何刚德的笔记《春明梦录》卷上。
  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清德宗十八岁,这一年,光绪帝大婚。
  所谓大婚,又称大昏,是指天子或诸侯的婚娶。皇上大婚,一般是指这位皇帝在登基之前没有娶过正妻,是登基以后结的婚,这样的婚礼被称为皇上大婚。
  另外,需要特别一提的是,这一年,清廷的北洋水师成立。
  光绪帝大婚次年,也就是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这一年,光绪帝亲政。
  也是在这一年,由孝钦太后(即慈禧太后,谥“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显皇后”)率领光绪帝及宫中的眷属,一起赴东陵祭扫。
  猜想,谒陵的目的,大概就是要向先帝(后)们汇报光绪帝大婚与亲政这样的重大事体吧!
  
  既然是祭扫东陵,那么,需要先简单说一下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今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占地80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入关以后,满清所营建的陵寝,基本都因袭了明陵的规制。
  清东陵各座陵寝的序列组织都严格地遵照“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原则,既“遵照典礼之规制”,又“配合山川之胜势”。
  清东陵于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开始修建,历时247年,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计161人。
  皇家讲究,事事精细,孝钦太后率领光绪帝及皇室眷属往东陵祭扫,还有专门的名号,称之为“打围”。
  众所周知,所谓“打围”,原本是指打猎。
  去东陵祭扫,怀念先皇,不忘先人,被清廷称作“打围”,似乎有些不妥。
  其实不然,因为满清是靠骑射取得天下的,祭奠先人时,之所以号称为“打围”,原因就是,统治者在向世人宣示,满清不能忘记用武。
  这次东陵祭扫,按照朝廷以往的惯例,吏部必须扈从随行。
  恰巧,这个时候,笔记作者何刚德在吏部任职,所以,他就有了随从前往东陵祭扫的机会。
  京师距离东陵二百四十里(这与现在惯用的125公里基本一致),太后带领皇帝祭扫,行经之路,要修成御道。为此,京师至东陵御道沿途民众的田地要被铲平,遇到有水的地方,还要设桥。这御道,平整如磨刀石一般。当然,这御道的修筑也可以看作是基础设施建设,只是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最高统治者出行方便。
  猜想,御道修筑过程,需要占用民田、民产等,大概只要一声命令就可以了吧。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有点好奇的是,清廷占用民田、民产时,会不会有朝廷与民众之间的尖锐冲突?会不会有超出想象空间的强制措施?不知道,清廷会不会向其所占用民田、民产的人家进行补偿?如果补偿,补偿的标准又是什么?
  喜欢历史的读者,可以思考并研究一下以上问题。
  修筑御道之外,还要配备便道便桥。
  便道便桥主要是供扈从随行人员来往方便之用的。
  最高统治者出行,大费周章的样子,从古至今,从内到外,在这个国度之中,似乎就没有过大的改变。有些时候,仔细想一想,在这一点上,后来的社会似乎并没有以前的社会进步多少,高明多少。
  太后携皇帝出行,每天的日程也是井井有条。每天行多少路程,经多少站点,都是精心安排,有计划进行的。
  孝钦太后东陵祭扫时,从京城出发,每天行走两个尖站、一个宿站。
  所谓尖站,是指旅途中可以暂时休息或进饮食之处,与"正站"相对而言。
  所谓宿站,是指可供宿夜的驿站。
  这一路之上,所到之处,都有以往旧存的行宫。
  这些行宫,规模不小,起居日用之物一应俱全,可供太后、皇帝及随行扈从人员歇住。
  銮舆行进过程中,随扈人员必须先行,以备站班接驾。
  请注意了:清廷太后出行时候,似乎并没有做到方圆几里之内寸草不生,并没有清空御道周边的民众。这样看来,慈禧太后虽为人所诟病,但是,清廷似乎还是有些气度和自信的。这不是刻意谄谀清廷,只是和古往今来的最高统治者出行相比,略有所感而已。
  按照何刚德的记述,孝钦太后行径沿途,百姓遮道,跪迎銮驾。
  不知道,这样的状况之下,清廷的安保工作是怎么开展的?
  銮驾过处,百姓官员跪迎,但是,站班的人员,则是不需要下跪的。这个细节,也需要清楚。
  銮驾快要到达之前,肯定会有一骑行者口中呼叫到:
  “二里!”
  所谓“二里”,是指銮驾距离此处站点只有二里地了。这应该是在提醒大家做好接驾的准备。
  “二里”呼叫完毕之后,迎驾的人员必须在临时帐篷里面如鹄一般,延颈而立,静候恭迎。
  銮驾经过之后,随扈人员必须马上拔掉帐篷,先行赶路,并需要在下一站继续迎接銮驾,其具体情形,仍旧如前所述。
  在太后携皇帝谒陵的一路行进途中,随扈人员只能住临时帐篷。随扈人员休息的时候,也都是在麦田中简单铺设后,席地而卧,修整歇脚。到达东陵之后,这些随扈人员,也只能找寻周边的土屋歇息住宿。如果找不土屋的话,他们就只能和在路上一样,住在临时帐篷里面。
  
  东陵供统治者居住的行宫修筑在山上,到了晚间,行宫墙外的备卫人员,每人手持一灯,密密麻麻,犹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
  行宫外面,距离大约有一里路的地方,全是护卫行宫的官兵们的帐篷营地,密密匝匝,环绕周边。这个时候,才真正看到了皇室安保的宏大阵势。
  沿着山势,从上到下,几里之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美似画卷,这也是平常难得一见的壮丽场面。
  銮驾到达东陵之后,一般会驻留两天。太后带领皇帝,按照礼制,在东陵拜谒完毕之后,会即刻回京。
  回京路上,宫女们沿途可购买花篮、食物等。这一情景,和平常妇女出游时的状况基本相同。
  銮驾车马来往时,任由民众围赏观望,并不限制。这个时候,也不设警跸,和普通的大官出门也没有什么两样。
  说到这里,可能大跌了一些人的眼镜:
  这怎么可能?
  这完全和銮驾出行、官员出门时清道止行的剧情不符合啊!
  您吃惊归吃惊。
  事实是,清朝吏部主事、跟随孝钦太后东陵祭扫的何刚德的笔记,就是这样记载的。
  您可以存疑,但是,完全可以确定是,何刚德一定不是在编故事,何刚德一定是在记实景。
  行文至此,何刚德也发出了感叹:
  “古人常说‘翠华巡幸’,我未曾亲见。不知当日‘翠华巡幸’时,是如何地郑重其事?我倒是有机会经历同样的场面,亲自参加孝钦太后的谒陵行程。就我所见,这次类似巡幸的祭扫,往返的场面,也就是不过如此罢了!”
  下面,再来说一说何刚德参加孝钦太后携光绪皇帝谒陵过程中的其他所见所闻吧。
  东陵属于直隶管辖,所以说,东陵是在直隶的地面上。这一次孝钦太后谒陵,如果可以比作朝廷办差的话。那么,这次巡行有点像是督抚出巡,而直隶总督为直隶的地方官,他对孝钦太后的接待,可方之州县官为接待督抚而办差。
  所以,朝廷定下谒陵一事、直隶总督在得到太后出行的日程安排之后,他必须先到京师请驾,然后,沿途随行,沿站迎接。
  何刚德清楚记得,当时到达东陵之后,圣驾还没有抵达,时任直隶总督的李文忠(鸿章)就已经在行宫门口迎候了。
  当时,李文忠就站立在宫门的近处,亲王伯彦讷谟诂(博尔济吉特氏,僧格林沁之子)竟然向他挥手,让李文忠下来,意思是,这里是王公站立的地方,您是地方官,不可以站在此处。您站在这里,就是越位。
  越位是多么严重的事情,了解一点政治的人,都会清楚。
  李文忠见亲王伯彦讷谟诂挥手,他马上逡巡后退。
  由此可见,当时清廷的规矩是何等地严肃!
  孝钦太后谒陵时,光绪帝随行。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