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男儿有志出洋外,事不入谋难处身。望须同志誓流血,莫作人间无义神。
安重根义士纪念雕塑
2019年10月26日,是安重根义士刺杀伊藤博文整整110周年。
相对而言,安重根义士的事迹在中国并不是那么被人所熟知,刺杀事件就发生在哈尔滨火车站,估计哈尔滨的朋友会知道的多一些,这场110年前的刺杀事件,直接影响后来日本对外的政策。
这个由小人物改变大历史的故事,要从风云激荡的19世纪末讲起。
1879年,安重根出生于朝鲜黄海道海州广石洞一个世代官宦的富裕家庭。
在当地安重根家算是名门望族,爷爷做过当地县令,父亲安泰勋是一名进士,这是一个典型的两班贵族家庭。
19世纪末的朝鲜贵族家庭
安重根的母亲赵氏生育了3个儿子、1个女儿,安重根是家中的长子,两个弟弟分别名为安定根和安恭根。
少年时期的安重根并不喜欢读书,从小他就爱舞刀弄枪、骑马射箭,要么随经验丰富的猎人入山狩猎,或偕伙伴跋山涉水,饱尝自然山野之乐趣。
但是,父母双亲并不喜欢随心所欲、自由生长的安重根,他们希望安重根延续家中的光荣传统,安心读书然后金榜题名、光耀门楣。
19世纪末的朝鲜官员
有人劝安重根:“汝之父以文章著名于现世,汝何故将无识下等之人自处乎?”安重根却回答说:“昔楚霸王项羽曰:‘书足以记姓名’云,而万古英雄楚霸王之名誉,尚遗传于千秋也。”
年少的安重根在心中把项羽当作偶像,他的人生理想就是要“名留青史”。
故事中的另一位主角,就是大名鼎鼎号称“日本国父”的伊藤博文。
1909年,68岁的伊藤博文,早已官至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朝鲜国统监,正是这样一位左右东亚局势的大人物却被“小人物”安重根刺杀身亡。
相比于安重根从小富裕优渥的成长环境,伊藤博文的童年可并不快乐。
19世纪末的日本农民
1841年10月,伊藤博文生于日本长州藩(今日本山口县)的一个山村,他是当地农民林十藏的嫡子,出身低贱、家境贫寒。
后来,林十藏被长州藩藏元付中间水井武兵卫收为养子,改名为“水井十蔵”,而后来,水井武兵卫又成长州藩足轻伊藤弥右卫门的养子,改名为“伊藤直右卫门”(这里的右卫门并不是官职,只是单纯的名字)。
于是,伊藤博文的父亲林十藏从“水井”又改姓为“伊藤”。
吉田松阴(1830年9月20日-1859年11月21日)
1857年,16岁的伊藤博文返回长州藩,拜在吉田松阴的门下,接受吉田《士规七则》的影响,成为倒幕派的一份子;在求学期间,伊藤一并认识了木户孝允、高杉晋作、山县有朋等人,这些人也成为日后倒幕派的重要人物。
1862年12月12日夜,伊藤博文与久坂玄瑞、高杉晋作等十几名志士,潜入品川御殿山的英国公使馆周围。伊藤博文锯断使馆四周的木栅栏,其他人鱼贯而入,扔出自制的燃烧弹;随后伊藤博文等人返回住处彻夜痛饮;此时的伊藤还是一个狂热的“攘夷”派。
次年,受长州藩派遣,伊藤等5人得以赴英留学。在亲眼见过日不落帝国的物质文明,伊藤的思想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伊藤意识到盲目的攘夷,不会让日本成为一个强国,只有开国,努力向西方强国学习经验,“倒幕”大业才能最终成功。
明治天皇(1852年11月3日-1912年7月30日)
4年后,刚刚继位的明治天皇发出“讨幕密诏”,随后,德川庆喜宣布“大政奉还”,明治天皇顺势宣布废除幕府制成立新政府。
明治维新后,伊藤博文曾四次组阁,任期长达七年之久。
在伊藤任内,日本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并大获全胜,顺便提一句,伊藤博文与李鸿章可谓英雄惜英雄,在1885年4月至1895年9月,整整十年间两人先后有过21次书信联系。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浮世绘
1895年的《马关条约》,李鸿章作为清朝的谈判代表与伊藤博文,进行了两人最后一次的见面和对话,从此之后李鸿章终止与伊藤博文的通信往来。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都是彼时两国的中流砥柱,只不过彼时两国国运正好相反,一个处在上升期,另一个在不断衰弱;而与李鸿章的命运不同的是,伊藤上可以沟通天皇,中可以制约军部,下可以团结民众,能够以一己之力把日本的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而且,伊藤博文虽居上位日久,却一直不骄不躁,其主政时期始终让日本在国际国内的战略方向上保持正确,终使曾经羸弱的日本一跃成为东亚第一强国。
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战获胜后,伊藤博文被任命为第一任韩国统监,并于明治四十年(1907年)迫使大韩帝国签订第三次日韩协约,将大韩帝国变为日本的保护国。
伊藤博文与韩国皇太子李垠
就在伊藤博文就任韩国统监的这个月,安重根家从黄海道信川郡搬到了平安南道镇南浦(今朝鲜南浦)。受到基督教传教士教诲的安重根变卖家产,兴办了“三兴学校”。
1907年,伊藤博文逼迫大韩帝国高宗皇帝李熙退位,同年8月,伊藤博文强制解散韩国军队,在亲眼目睹韩国军队悲壮抗争后,安重根决定投笔从戎,参加反日义兵运动。
安重根义士血书“大韩独立”
可惜,义兵运动遭到日军的沉重打击,1909年,死里逃生的安重根在众人面前,亲自切断了自己左手无名指的一个关节,并用手指中流出的热血在韩国国旗上书写了“大韩独立”四个汉字。
在此次会议上,安重根等人决定暗杀侵朝元凶——伊藤博文。
在得知伊藤博文前往哈尔滨与沙俄财政大臣科科夫切夫会谈有关朝鲜半岛,以及划分日俄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的消息后。
1909年10月22日,安重根等人乘列车到达哈尔滨,准备伺机刺杀伊藤博文。
4天后(10月26日)上午9时整,伊藤博文乘坐的专列抵达哈尔滨火车站,随后,伊藤博文在科科夫佐夫的陪同下,开始检阅欢迎队伍。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场景还原图
9时30分,伪装成日本人的安重根站在俄国仪仗队后面,等待伊藤博文的到来,在距安重根10步左右时,安重根穿过俄国人军人的空隙,在距伊藤博文五步之遥的距离,拔出手枪对准伊藤博文连开三枪,三发子弹分别命中伊藤博文的胸腹部。
20分钟后,伊藤博文宣告不治身亡。
被捕后的安重根义士像
安重根当场被沙俄宪兵逮捕,1910年2月10日,安重根义士被判处绞刑。
就在同一年,日本正式吞并了朝鲜,假如伊藤博文还活着,朝鲜也许不会那么快就被日本吞并。
巧合的是,1910年1月,一个27岁的广东人与同伴抵达北京,两人以照相馆为掩护,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
青年汪兆铭
然刺杀未遂,这名27岁的广东人被捕入狱;在狱中这名广东人写了一首准备慷慨赴义的诗,其中两句便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他便是后来的大汉奸——汪精卫。
安重根和汪精卫的出身极为相似,但两人最后的命运却截然相反,一个成为韩国的民族英雄,一个成为遗臭万年的卖国贼。
而刺杀未遂的汪精卫,最后在狱中等到了清廷的覆灭,而刺杀成功安重根,却等来朝鲜被日本彻底吞并。
伊藤博文之死,让原本走在“正确”路线上的日本对外政策发生了改变。在其遇刺21年后,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完)
参考资料:
人文历史《1909年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始末》
天师《历史每日谈-安重根其人》
权赫秀,浙江学刊第3期《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往来书信考》
车霁虹,北方文物《安重根与20世纪初叶的东北亚——兼论东北亚在日本对外侵略扩张中的战略地位》
·近期好文推荐·
▼